【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李鶴和他的夢想大漠:生態生計兼顧 治沙致富共贏

2018-01-23 10:51:2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李鶴在給梭梭旁嫁接的蓯蓉澆水_副本_副本

李鶴在給梭梭旁嫁接的蓯蓉澆水

  國際在線報道(駐內蒙站記者 黎政祥 寶音):中國內蒙古西部地區,曾經荒漠化嚴重,當地用産業化思路逆向拉動沙漠化治理,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進軍大漠戈壁,在荒漠治理的同時發展沙草産業,使漫漫黃沙變成金沙銀沙。走出了一條生態、生計兼顧;治沙、致富共贏的路子。

  隆冬時節,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幾十公里外的沙漠邊緣,李鶴正和工人們在實驗基地忙活著。在幾苗長勢不錯的梭梭樹旁,機器在地上打好坑、把像細沙一樣的蓯蓉籽撒入土坑、再加入土肥、然後澆水,最後用土埋上,就完成一例肉蓯蓉嫁接工作。

  李鶴是當地一家生産、加工蓯蓉企業的副總經理,35歲,山西人,2008年,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畢業,到阿拉善一個環保組織實習,開始了他和沙漠的緣分。李鶴説:“當我站在賀蘭山上向下俯瞰沙漠時,那種遼闊、硬朗的感受,我覺得這就是我的土壤。”

  在內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戈壁與荒漠草原。早先時候,牧民生態保護意識還並不強,李鶴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向牧民普及環保觀念、向政府提供調研報告。李鶴説:“後來2013年,政府開始鼓勵農牧民種植梭梭,並提供種植補貼。”

圖片默認標題

李鶴負責的沙漠植物園區

  蓯蓉可以寄生在梭梭根部,對土壤、水分要求不高,作為傳統的中藥材具有不錯的經濟價值。2013年,李鶴加入了現在的企業。他可喜的發現,越來越多的牧民開始種植梭梭,實現了增收致富。李鶴説:“算是訂單農業,預先支付一部分定金,一方面也恢復了生態,另一方也給我們企業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來源。”

  既然梭梭嫁接蓯蓉可以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的結合,那麼沙漠裏,還有沒有其他寶貝呢?2014開始,李鶴憑藉自己專業所學,開闢了植物實驗區,探索其他適合乾旱、沙漠地區種植的作物。李鶴説:“在植物利用來説這是一個藍海。”

  目前,這裡已經試種栽培了林果、牧草、藥材及景觀綠化樹種、共200多種植物。

  李鶴:“等春天墑情好點。”

  記者:“這片地打算種啥?”

  李鶴:“種苗子。整個做苗圃,育一部分沙生植物苗,另外做擴繁的工作。”

  目前,阿拉善形成了肉蓯蓉、鎖陽、黑果枸杞、沙地葡萄等多個沙産業基地。而內蒙古,有涉沙企業近300家,實現産值近480億元。從原來沙與人爭地,到現在人向沙要錢,李鶴堅信,大漠中的未來,大有可為。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