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中國首個海洋牧場:築起生態循環經濟新支點(組圖)

2018-01-25 14:23:5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人工魚礁魚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祃璟琳):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北部的蜈支洲島是海南島周圍為數不多擁有淡水資源和豐富植被的小島,也是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但不為廣大遊客所知的是,在到周圍1000畝海域建有中國首個熱帶海洋牧場。

  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海域,有計劃地投放人工魚礁,建設適應海洋生物人工繁衍生息的場所,採用增殖放流方法,實施先進的魚群控制技術和管理技術,利用自然海洋生態環境形成大型人工海洋漁場,增加海洋漁業資源,並且有計劃地進行高效捕獲。

王豐國與同事正在進行下潛作業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沿海經濟擴張等多種原因,南海珊瑚白化和死亡、漁業産量持續衰退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當地生態、漁業、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海南省海洋廳、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支持下,在海南大學的專家指導下,三亞蜈支洲島旅遊區自2011年開始在蜈支洲島周邊海域投放了第一批人工魚礁;同年7月,蜈支洲島將20萬尾紅鰭笛鯛、紫紅笛鯛魚苗投放到海洋牧場人工魚礁區,補充和恢復該片海域的魚類資源。截至2017年6月,三亞蜈支洲島申請的千畝人工魚礁海域內現有各類水泥魚礁1418個,25690空立方,船型礁21艘,11700空立方,總投資金額近4千萬元。經過6年多的建設,目前蜈支洲島人工魚礁區形成了珊瑚、藻類、貝類、魚類等組成的海洋生物圈,初步具有海洋生態修復效應。人工魚礁表面附著珊瑚、貝類、藻類等生物種類達120多種,魚礁區比非魚礁區魚類數量提高5至10倍。

王豐國與同事正在完成日常觀測

  2017年7月,蜈支洲島開始在海洋牧場鋪設光纖和水下監控設備,以便更好地檢測人工魚礁變化,分析海域生態變化。在修復生態的基礎上,蜈支洲島致力於將海洋牧場與漁業增殖、休閒觀光、深度旅遊、科研推廣等産業融合起來,打造循環經濟。今年,蜈支洲島以熱帶海洋牧場為基礎建設的海底生態公園已逐步開始建設,以實現海洋生態“恢復+旅遊”結合的新模式。海洋牧場正逐步成為南海島礁的循環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基地和“海上旅遊絲綢之路”發展的新支點。 

王豐國正在觀測珊瑚

蜈支洲島工作人員進行人工培育水藻

蜈支洲島海洋部工作人員在移植和觀測珊瑚

蜈支洲島海洋部工作人員在移植和觀測珊瑚

蜈支洲島海洋部工作人員在移植和觀測珊瑚

蜈支洲島海洋部經理王豐國和他的同事們承擔著海洋牧場的主要維護工作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