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十條"目標全部實現 將制定藍天保衛戰計劃
昨天,環保部召開今年首場新聞發佈會。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介紹,今年將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明確治理思路和具體任務,指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出臺大氣污染防治配套實施方案。據介紹,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重污染過程預報準確率已接近100%,重點城市污染程度預報準確率接近80%。
“大氣十條”目標全部實現
劉友賓介紹,“大氣十條”目標已全面實現。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
在全面實現改善目標的同時,全國整體空氣品質大幅改善。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二氧化硫濃度較2013年下降41.9%,74個重點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73.4%,比2013年上升7.4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2013年減少51.8%。
劉友賓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全面啟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計劃。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明確治理思路和具體任務,指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出臺大氣污染防治配套實施方案。同時,持續推進散煤污染治理,強化重點區域聯防聯控,著力提升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
建成最大空氣環境監測網
劉志全介紹,我國已在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布設了1436個國控監測站點,且全部具備PM2.5等六項指標監測能力,地方建設的省市、縣監測點位近4000個,我國已建成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
劉志全表示,按照《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於“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的要求,近年來,我國環境保護部門不斷完善空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的監測網絡佈局,擴大監測範圍,進一步提升了對環保重點工作的支撐能力和水準。
劉志全介紹,除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外,我國還建設完成酸雨、沙塵監測網。在“2+26”城市建設顆粒物組分/光化學監測和降塵監測網,進一步提高了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的精細化水準。
重污染預報準確率近100%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介紹,環保部聯合中科院已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空氣品質數值預報集群系統,利用國家空氣品質實時監測網數據、國內外主流氣象預報資料、污染源排放清單數據,每日對未來7-10天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空氣品質形勢分析和研判。目前,區域重污染過程預報準確率已接近100%,重點城市污染程度預報準確率近80%,為空氣重污染過程研判、防控、預警及應急響應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劉志全介紹,我國環境衛星遙感監測在重污染天氣、黑臭水體、自然保護區監管等重點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表示,為進一步推進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建設,根據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環保部參與了生態環境監測相關的衛星立項與研製。目前,高分五號衛星已做好發射準備。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與16米光學衛星批准立項。北京晨報記者 吳婷婷
(原標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將制定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