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談】阿爾巴尼亞前駐華大使:中國外交是贏得世界尊重的大國外交

2018-02-27 18:04:5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哈依達爾·穆內卡(阿爾巴尼亞)

  40年前,高瞻遠矚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帶領中國人民邁出了“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步。正是這一步,幫助現代中國實現了國力飛躍,也將這個東方大國帶上了一條不可逆轉的改革之路。顯然,將“改革”與“開放”並列絕非偶然,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因為中國領導人非常清楚:如果沒有對外開放,改革根本無法徹底展開,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而接下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更體現了中國這一重大決策的英明之處:中美于1979年正式建交;香港和澳門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和平回歸;中國通過在亞太地區營造和平發展的氛圍,穩步提高了自身的地區影響力……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習近平領導中國進入新時代後,伴隨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中國外交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已經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事實。

  在中國外交中處處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哲學的影子,充滿智慧的外交政策讓中國成為解決地區和國際爭端的重要力量。無論是處理雙邊關係問題,還是在發揮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作用上,深諳和諧共處之道的中國都保持了適度的平衡。可以説,作為世界大國和經濟強國的中國是國際社會的外交典範,因為它從不謀求在政治、經濟或者軍事方面對他國構成威脅,同時還願為其他小國和弱國的穩定與發展貢獻力量。

  除此以外,“經濟外交”也是中國外交政策中一個屢被提及的關鍵詞,或者説,中國將自身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實惠與世界共享,其目的是將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介紹到其他國家,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中國人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們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對其他渴望發展本國經濟的國家有所裨益。這一主張取得了極大成功,得到了很多國家的熱烈歡迎。當然,除了經驗交流以外,相關的配套機制也適度解決了當地的融資需求。

  自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中國的經濟外交工作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成績。習近平是一個思路清晰,眼光長遠的領導人。他用戰略眼光審視本國的長期發展,也對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具有清醒認識。五年間,他開創性地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一構想同之前的“16+1”合作機制一起為構建中國——中東歐國家間更緊密的聯繫提供了全新思路。作為16國成員之一的阿爾巴尼亞從一開始就積極響應並參與中方有關倡議,因為我們相信這兩大合作機制能為國家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我從事對華外交工作已經40餘年,但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我從來沒有見過中國人通過外交手段脅迫或者命令他國接受其主張和做法。這也是中國外交的一大特點——儘管中國是個大國,但它卻從不將自己的外交政策強加於人。在我眼中,中國人在對外關係中的處事哲學非常簡樸:他們總是極有耐心,並且有禮有節地將自身的意見和經驗提供給對方,然後讓對方結合自身國情去參考和選擇。他們提出合理建議,尊重別國選擇,但絕不咄咄逼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外交政策也像中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政策一樣在不斷進行著調整與改進,以適應飛速變化的國內國際局勢的現實需要。得益於領導人清晰的戰略目標,中國在世界各國間的形象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改觀。儘管變化仍將持續,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個支撐中國大國外交的基石一直沒有改變。“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既是中國外交的根基,也是中國同他國交往中的基本原則。

  正因如此,小國和弱國不會在同中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感受到大國一貫的盛氣淩人或者頤指氣使,因為它們認為雙方的交往是建立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能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尊重、中國的威信在全球範圍內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哈依達爾·穆內卡,前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  翻譯:張燕)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