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文:可以換一種視覺審視故鄉
每年的春節過後,網絡上有一種類型的文章總會不出意料地走紅,這就是返鄉文。返鄉文的特點是自小就離家在外讀書、就業、定居城市的高知一族,用精英視角來審視現在的中國鄉村和自己兒時的鄉村有何不同,然後用充滿憂慮、傷感的筆觸,感慨今昔巨變,甚至有些返鄉文還對家鄉的暫時空心化以及經濟不發達充滿深深的擔憂,發出一些“警世恒言”……
返鄉文作為一種社會公眾情緒的表達方式,其産生和存在有其合理性。畢竟,鄉愁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情感認知,只要是漂泊在外的遊子,都有一顆充滿鄉愁的心,這種對故鄉的眷戀既是對過往生活的懷念,也是對生於斯長于斯的故土的感情的深沉表達,從這個角度來説,返鄉文裏面所透出的濃濃鄉情、鄉愁、鄉戀,很多人都會有認同。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説,少小離家,離開故鄉那麼多年,只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回去那麼三五天,所觀察到的人、景、物,所聽到的各種鄉村故事,並不能完整的、客觀的反映故鄉的變化,更不能僅僅用幾天的觀察就下一個讓人驚悚的判斷——鄉村發展沒有前途。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城鄉分割的過程中所存在的社會發展鴻溝的存在,但我們也必須要看到,我們的國家正在盡可能快的用各種政策、改革、決心、意志來彌補鴻溝,而且路線圖非常明確,時間表非常具體,軍令狀非常嚴肅。
遠的不説,就説十九大報告中所説的鄉村振興戰略,這不但是黨中央、國務院一項重大的發展戰略部署,更是未來若干年內中國農村實現全面振興的總規劃藍圖。而且更詳細的規劃和部署也即將出爐,其中不僅有詳細的振興措施、目標、任務,更是對未來十幾年中國農村能夠實現怎樣的發展願景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劃和描述,可以説,中國農村的發展不但有希望,而且是大有希望。
因此,建議充滿濃濃憂慮情緒的返鄉文作者們,可以換一個視角看眼前故鄉所發生的變化,從農村逐漸普及互聯網開始感受;從農村的大街小巷也有了公共垃圾桶開始觀察;從農村養殖業蓬勃發展村民陸續蓋起更好的房子開始思考;改革的陣痛和成果的分享其實在中國農村都正在經歷和演變。特別是過去五年間,中國農民正在逐步分享到城鎮化以及各種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紅利,農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外出打工拖欠工資的現象已經很少見到,而且隨著人工成本的增加,一些掌握技能的農民工的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一般白領的收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障也在不斷夯實,養老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農村戶口在很多地方要比所在的市區戶口更有含金量。這些説明什麼,説明中國的農村其實在逐漸朝著小城鎮化的步伐邁進,而且農民的生活水準與城市居民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這才是宏觀視角下的鄉村景象。
所以,我們既要能理解鄉愁在一個遊子心中的份量,同時也要客觀的看待變化中的中國鄉村,它帶給父老鄉親的不是凋敝和暗淡,相反,農村的發展正在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扶貧攻堅行動的雙重推動下,變得越來越有前途。不遠的將來,農村會成為很多城裏人嚮往的宜居之地。
不唱衰,不修飾,換一種視角,以發展的眼光看中國鄉村發展,擼起袖子加油幹,故鄉的鄉愁,終究會成為你眼中的最美的期盼和祝願。(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