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中國節·清明】在傳承發展中蓬勃“清明文化”的生命力

2018-04-06 16:44:24|來源:中國江蘇網|編輯:韓宇辰

  清明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清明節的重要價值,在於對文化、對傳統的負載和傳承。在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從2008年起,清明節被納入國家法定節日體系。從保護對象到成為法定節日,清明節的文化價值在國家層面得到連續提升和確認,在其文化意涵被不斷強化的過程中,清明文化的巨大作用得到了持續彰顯。

  “水至美則曰清”,“日月雙懸曰明”,清、明二字疊加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天地之間,清潔明凈、溫暖晴和的美好意象。既是對清明時節的現實描繪,更是未來生活的理想期冀。源於2600年前的清明節,其文化內涵隨著時代流變與社會進步不斷豐富和發展。最早的清明節,並沒有掃墓祭祖的習俗。後來,清明節增添了掃墓、祭祀、懷親念祖、慎終追遠等哀思感傷的主題,還有踏青、折柳、盪鞦千、放風箏、拔河、蹴鞠等習俗,融入了親近自然、歡樂向上的氣息。清明文化,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概念,含蘊著中華民族對生與死的哲學思考、對親情大愛的珍視呵護、對人生價值的道德判斷、對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傳承發展的悠久歷史中,影響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傳人,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譜係中一棵“常青樹”。

  傳承和發展清明文化,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面對反腐倡廉、環保治污、家風建設等時代課題,清明文化更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弘揚清明文化也更為迫切、更有必要。進一步豐富、發揚和發展清明文化,對於促進政治更清明、環境更清潔、人生更清麗,都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通過加強清明文化的學校教育和對清明文化的研究開掘,宣揚和傳播孝老敬親、慎終追遠,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清明文化內涵,使其代代接續,長盛不衰。另一方面,要緊密結合社會新風尚倡導、新民俗建設,以及綠色發展等時代任務,豐富和拓展清明文化的時代意涵,不斷蓬勃清明文化的生命力。這其中,對雙親的厚養薄葬、厚養薄祭,對環境的尊重保護,做人從政上的清正廉潔,皆為題中之義

  傳承和發展清明文化,還要防止和消除清明文化的“變異”。當前,中國正在經歷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快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清明文化遇到了消費主義文化的阻擾。一個突出的表徵是,過度注重節日的外在物質形式包裝,過度走向消費型的節日,造成清明文化的本真內涵的損耗和流失。以清明祭祀為例,祭品在煙花爆竹、紙錢魚肉等之外,還出現了“豪車”、“二奶”等新花樣、新陋習,本真的清明文化被消解成了物質化空殼,清明的文化精神被大大損耗。這些,都需要不斷完善相關規制和強化清明文化宣教,予以修正與消弭。

  清明文化的終極關懷,是指向現實生活和當世生者。聯通今古的清明節,哀樂並存、天人合一,將看似對立的矛盾情感交織在一起,將宏闊廣大的自然界與生存生活其中的人類融合在一起。一年一度的哀思感念、慎終追遠,一年一度的踏青折柳、出遊賞景,都是一次次的歷史記憶,也是一次次的文化警醒。哀思過往是為了更歡樂的未來,融入天地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在清明,讓我們緊緊把握“奮鬥”、“ 創造”、“ 團結”、“ 夢想”的偉大民族精神“關鍵詞”, 重溫中華民族的心靈史;在清明,讓我們再出發,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茅畝)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