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對話·不朽的馬克思④:一生奮鬥,只為幸福千萬人
當馬克思坐在書房的安樂椅上,回顧坎坷而輝煌的一生時,他會想起自己在中學畢業時寫下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
“為人類而工作”這一志向,指導了他的一生的革命活動。
孟子曾經説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在這條最崇高也最艱難的人生道路上,他矢志不渝,不斷克服著各種困難:
他為無産階級在《萊茵報》上頻頻發聲,導致報紙被禁;
他赴法國創辦了《德法年鑒》,與恩格斯合寫《神聖家族》。在德國民主派流亡者創辦的《前進報》撰寫文章,抨擊普魯士專制統治,遭法國驅逐;
他放棄了普魯士國籍,從此成了沒有任何國籍的“世界的公民”。
一個沒有國籍的人,意味著他此生將永遠顛沛流離。但馬克思依然壯志不減,戰鬥不止。
因為在他的心中,裝著全世界的無産者。
1848年,《共産黨宣言》問世了,在這篇無産階級革命檄文的結尾處,馬克思用氣吞山河的語言寫下:
“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
《共産黨宣言》令世界為之矚目,也使馬克思遭到比利時的驅逐。
他回到家鄉,不久被普魯士驅逐。
他前往巴黎,隨即遭到法國驅逐。
無奈之下,他遠赴英國,從此再沒回到自己的故鄉。
在倫敦,馬克思和燕妮帶著四個孩子因交不起房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短短五年間,三個孩子相繼夭折。小女兒去世的時候,馬克思甚至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
縱觀一生,馬克思先後四次遭到驅逐,多年窮困交加,數次經歷喪子之痛。但即便道路如此坎坷,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志向,仍然在為那崇高的目標而不懈奮鬥。
1867年9月,在《共産黨宣言》問世近20年後,集馬克思思想之大成的《資本論》問世,成為全世界無産階級革命鬥爭的理論基礎,在世界範圍廣泛傳播。
馬克思的一生,永遠值得我們銘記。他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畢生都在“為人類而工作”,始終朝著理想而奮鬥。直至今日,在馬克思的墓碑上,他的名言依舊光耀四方:“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
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 》將於2018年5月3日、4日晚20:00,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隆重上映,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