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第二屆世界智慧大會 你好智慧 請聽“我”説

2018-05-11 09:09:24|來源:天津日報|編輯:鄧晨曦

  隨著第二屆世界智慧大會腳步聲近,津城科技之光也即將被點亮,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對智慧生活抱有無限的憧憬,也時刻感受著生活的改變。而當科技不斷迭代、傳統不斷顛覆、習慣不斷改變時,您可曾聽過父母、身邊老人的心裏話,他們是否習慣了“指尖生活”、是否在不斷更新知識儲備,來迎接那些新鮮事物……在世界智慧大會召開前夕,本報記者多路採訪,走進市民家庭,走進高校,走進老年大學,傾聽來自生活的話語心聲。

  父母眼中的智慧生活

  愛和年輕人聊 跟上時代步伐

  講述人李女士(嘉木母親):“別看現在年紀大了些,但是我天生就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喜歡和年輕人溝通,像我平時就愛和我兒子和女兒的朋友們聊天,看看當下的年輕人都喜歡什麼,流行什麼,得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是嘛,這可比跟家門口那些老年人聊張家長李家短的強多啦。”

  智慧手機很方便 網上購物不踏實

  講述人吳女士(徐先生母親):“智慧手機用起來倒是挺方便,我兒子平時工作忙,大部分時間又不在天津,天天打電話又怕打擾他工作,有了智慧手機,我就能經常看到他的動態,心裏也就放心了。他也經常教我怎麼用手機在網上購物,讓我可以不用出門,就能讓人家給我送菜、送常用的日用品。但是我總覺得網上購物不踏實,把卡挂在手機上,可不像花人民幣那麼明瞭,不知道錢到底流到哪去了,萬一不小心操作錯了,卡裏的錢打了水漂怎麼辦。”

  時代變化太快 一下子學不會

  講述人柳先生(柳女士父親):“電腦、手機的內容要學的話,一下子也不可能學會。閨女總想給我買智慧手機,可是我實在不想學那些東西,有那時間,還不如想想怎麼給她做點兒好吃的菜實際呢。而且現在的時代變化太快,可不像我們年輕時那會兒,家家戶戶有個電視就是了不起的事兒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特別單純,現在網絡上的詐騙那麼多,還是離這些智慧的東西遠點比較好。”

  兒女眼中的父親母親

  我媽在網上贏了一年大米

  講述人嘉木:“我媽可牛啦,她各種手機APP用得都特別溜兒,網購啥的,一點兒也難不倒她,天天給我發‘大碼T恤’‘大碼牛仔’的連結,自從我給她綁定了親情號,購物連結發得更溜兒了。不過我媽最牛的是玩兒遊戲,什麼JJ麻將、JJ捕魚、天天酷跑,她都玩得特別好,教小學生玩兒遊戲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不誇張地説,我們家去年一年沒買過米,都是我媽玩兒網遊贏的,論遊戲,反正我是玩兒不過我媽。”

  老人感興趣 由我來下單

  講述人徐先生:“我在北京工作,我媽總從天津來看我、照顧我,幫我帶孩子。她現在用的手機是我之前用的老款,給她買新手機,她不要,總是説先拿我的舊手機練練手,學學各種APP。但對於智慧手機,她其實是不怎麼會用的,平時也就是打打電話,發個短信。不過我覺得她對智慧手機的應用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比如我發朋友圈的照片、視頻,她就特別想看,慢慢地也就學著看我的朋友圈。還有一些網上購物類的APP,看到網上商品打折打得挺多,她也挺眼熱的,但是她一直沒有申請自己的賬號,都是需要買什麼東西時把連結發給我,我幫她下單。”

  “古董”老爸與新潮老媽

  講述人柳女士:“我爸今年才60歲,就不願意接受新事物了。就説咱們日常不能缺少的手機吧,他現在還在用那種螢幕特別小的‘古董’老年機呢,我不止一次説給他換個智慧手機,他説什麼都不肯接受,打電話給親戚朋友時,都是先翻他自己手寫的電話本再撥號,就更別説是用微信什麼的社交軟體了。網上銀行更不可能有,他連家門口的銀行都從來不進去。我媽就不一樣,她總是讓我教她怎麼用各種軟體,出門用手機開鎖共享單車、打車、網上購物都接受得特別快。”

  那些不一樣的

  長輩們

  ──網購課從“少人問津”到“秒殺”

  在傳統觀念裏,老年人思想比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比較慢,當來到市老年人大學,對於老年人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每週一次的教老年人如何網上購物課程,從2015年開設“少人問津”到如今“秒殺”報名,足以看出老年人已經在融入智慧生活。今年80歲的于雲翰老人是網上購物班最年長的老人,通過不到一年的學習,老人已會網上購物、叫外賣,還有網上掛號。“沒有辦法,時代所趨,逼得我們這些老年人不得不學習新生事物。”于大爺説,子女不在身邊,懶得做飯,就叫外賣吃,確實也方便,現在去醫院看病、取藥,有的人工窗口都沒有了,都是智慧設備,不學習看病都費勁。

  教老年人學會網購,確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網上購物班的班主任,于金星在每次授課時,不講理論,只講實例。“老年學員不像年輕人那樣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每一堂課上,都是知識學習與技能練習交替進行,不斷給老年人大腦以不同的、新的刺激,既可以鞏固知識,又可以轉換興奮點,避免精神疲勞,也能提高課堂效率。”

  面對智慧化浪潮 我們準備好了嗎

  老人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幸福,老人們的困惑,或許是未來我們所要面臨的問題,因此,當智慧化浪潮推動著每一個人時,我們不禁要問,智慧生活中還有哪些需要完善,如何消除人們心中的那些疑慮,智慧之於便利的同時,應注意什麼,記者就此採訪了天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胡清華、老年大學教師于金星,請他們談一談有關智慧的相關話題。

  讓“複雜”産品變得更便捷

  于金星認為,智慧産品確實改變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多元化。就拿老年人最普遍使用的智慧手機來説,可以看新聞、看電視劇,還可以用微信與親朋好友聊天、視頻,讓老年人每天有事幹了,也開拓的眼界。在子女不在身邊時,機器人保姆保證了老年人獨自一人生活的安全問題。還有智慧手環,可以實時監控老年人的生命體徵。

  這些産品確實讓老年人受益其中,但也有一些智慧産品在設計時,欠缺考慮老年人的使用能力。比如,功能多、性能高的“智慧型家電”越來越成為家電市場主流,可這些市場上備受青睞、銷售火熱的智慧電器,卻給白髮的老人們帶來了難題,反倒不如按下按鈕,就能看的老式電視機實用。孝順父母,孩子給買的智慧滾筒洗衣機,老年人怎麼都拉不開鎖緊的艙門。面對既有蒸魚,又有煮飯、解凍,甚至有爆米花等多種功能的微波爐,老年人根本不敢下手。

  于金星坦言,功能過於複雜的智慧産品,對於老年人來説是一種“負擔”,在購買前,被廣告吸引,可是購買後在操作時卻感到畏難和不知所措,不知道該作出怎樣的選擇,造成了智慧産品無“用武之地”。

  對此,胡清華認為,“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會讓一部分人無法適應,或者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不適應期肯定會有,但這都是發展中的問題。然而,這些問題也反映出技術上的缺陷、技術進步的不足、人機交互模式不便於老年人使用,需要進一步優化人機交互的模式,最終實現人與機器的自然交互。”

  胡清華説,當今信息化、智慧化越來越普及,智慧系統使用越來越頻繁,不但“智慧化”,也要更“便捷化”,用戶可以採用與人交流的方式與機器交互。過去走路是人類的主要交通方式,後來隨著汽車的出現,會開車的人就享受到了交通的便利,但不會開車的人仍然無法享受到這種便利。但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出現,以後所有會使用智慧駕駛的人就都能同享便利了。APP等智慧化工具也應該如此,可以採用語音進行激活,當智慧系統的語音功能足夠強大時,不會使用這些智慧工具的人就無需通過繁瑣的操作,也能享受到智慧化帶來的各種便利了。

  讓信息安全變得更可靠

  有些老年人不使用或者不擅長使用智慧産品,一方面是因為自己不會操作而畏怯,同時,時而見諸網端報端的高科技犯罪新聞也讓一些老年人在使用智慧産品時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此,胡清華表示,信息安全是一個嚴峻的問題,需要引起足夠重視。我們使用的所有電子器件都會留下“電子足跡”,很容易就能還原出我們的生活軌跡,智慧終端開放的各種介面和協議導致我們“門戶洞開”,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便是一些成熟的軟硬體系統也會存在漏洞,目前還處於“到處修墻、忙於維護”的階段。

  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不被洩露,首先政府應加強立法,加強監管,大力推進網絡安全的人才培養,加大宣傳力度,提醒公眾提高安全意識;二是智慧産品企業應重視安全問題,加強自身監管,避免如今年3月份美國Facebook數據洩露醜聞的類似事件發生;三是我們自身,要增強風險意識和防範意識,如遇到提供個人信息、有關財産等方面情況時需格外謹慎,可向身邊安全防範意識高的人多學習、多諮詢。

  莫讓大腦太偷懶

  胡清華認為,目前我們依賴電腦和手機,確實帶來了一些問題,我們寫字時經常會提筆忘字;我們過去能背好幾十個電話號碼,然而現在連自己家人的手機號碼都記不住、要通過手機查詢……但這是一種社會發展、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是社會進化的必經結果,有些技能確實會這樣消失。在智慧化生活中,人們的智力範圍應該是擴大了,我們大腦中的一些記憶,如手機號碼等可以轉移到智慧終端上,晶片可以存貯數千個號碼,大腦可以清出存儲空間用於更高級的智慧活動。總體上來説,社會智慧化是利大於弊的。當然,正如長期依賴開車代步者身體機能可能出現下降的情況一樣,過度依賴手機、各種APP可能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我們也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期待生活更智慧

  網友“王妃”(28歲):我希望能出現一些可以照顧不能自理的病人的智慧機器人,還有那些簡單的人機對話就能實現掛號、交費、取藥等繁複看病流程的機器。

  網友“旅途”(37歲):我媽2017年淘寶購物服裝類消費比我還多,天天讓我幫她砍拼多多發財樹,她有個“一家親”的家人群,每天發這類連結,不過我感覺我老了以後,可能沒她這麼趕時髦,我更願意歸隱山林。

  嘉木(36歲):最好能實現社區醫療智慧化,有個專門給老人設計的APP,能和社區醫療掛鉤,比如檢查結果可以網上查詢,可以在網上進行用藥諮詢,和社區主管醫生零距離溝通,這樣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挺有幫助的。

  網友“惜惜”(32歲):在家裏的時候,早上智慧鬧鐘叫起床,按下按鈕時,廚房的機器自動在做早飯,洗漱完畢就可以用餐啦。智慧的小機器人在家裏提醒老人吃藥、喝水,以及東西放在了屋裏什麼地方等,當家裏出現異常時,還可以第一時間通知到子女的智慧手機上。出門也能感受到社區智慧化、道路交通智慧化。

  市老年人大學的老人們:人到老了,最渴望的是能有人陪,而如今子女都忙工作,希望今後的智慧生活,就是進門有“人”能陪你聊天,當你行動不便時,有“人”能幫你一把。人到老年,難免還會生病,希望能研製一些先進的設備,及時響起身體患病的警報器,這樣也有利於延長老年人的壽命。

  相關連結

  孕育智慧科技

  面向未來,面向發展,在這場爭奪戰略制高點的較量中,天津向“智慧”發力,積極謀劃智慧科技産業戰略佈局,加快培育“大智慧”創新體系,建設人工智能、智慧製造、智慧金融、智慧健康醫療和智慧農業等産業集聚區,打造“天津智港”。

  天大:從深海走向深空

  天津大學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起步早,剛剛打破世界下潛深度的水下滑翔機“海燕”就是天津大學自主研發的“水下智慧機器人”,最大下潛工作深度達到8213米,使我國能夠得到更深層次海域的剖面數據。無時無刻不在默默為我們服務的智慧電網,也是天津大學自主研發的,這個聰明的電網能優化能源供應、自動調節需求,自查斷電隱患,相關技術已成功應用於全國上百個城市。天大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在環境感知、車載大腦、智慧道路等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點突破。天大的“神工”系列機器人不僅能使癱瘓病人行走有望,還進入太空向著意念控制的方向深入研發。“天大超級大腦計劃”也正在實施,以人腦為核心、機腦為路徑、雲腦為中樞,三腦合一,將使人機混合智慧成為現實。天大在認知計算、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語音信號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也是碩果纍纍。

  南大:研發智慧無人系統

  早在2015年,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段峰副教授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腦控汽車”,顛覆了手腳並用的駕車方式,不用手握方向盤,不用腳踩油門、剎車,它可以利用人腦進行汽車操控並低速行駛,在國內首次實現人腦驅車及腦電信號與汽車系統的“聯結”,這讓肢體殘疾人士的“驅車夢想”不再遙遠。今年5月3日,南開大學與陸軍軍事交通學院簽署了國內首個地方綜合類大學和軍隊院校的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圍繞智慧無人系統、物聯網應用技術等科研領域,共建無人車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推進智慧無人關鍵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等。

  培養智慧人才

  發展人工智能,學術是引領,人才是根本。天津從人才培養入手,面向未來積蓄“智慧”的力量。

  天津市人工智能學院即將成立

  世界智慧大會期間,天津將依託天津大學成立天津市人工智能學院,面向未來培養人工智能人才,支撐天津智港建設。

  據了解,天津大學成立的天津市人工智能學院將緊緊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天津市人工智能産業佈局,進一步整合校內學術資源,匯聚國內外優勢科研資源,在多個優勢研究方向上承擔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取得一批國際知名的標誌性科研成果,建立人工智能專業方向人才培養體系,支撐未來十年的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根據規劃,到2020年,天津市人工智能學院初具規模,匯聚包括院士、長江、傑青在內的優秀教師隊伍,在校生達到一定規模,人工智能學院教學和科研平臺基本建成,形成基本成熟的辦學體系。未來,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科將建設成為世界領先的學科,造就一批人工智能學術大師,産出一批有世界影響力學術成果,孵化若干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企業,為我國和全球的智慧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首個人工智能師範院今年招生

  4月25日,天津師範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天津市人工智能與信息處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成立。該校是國內第一個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的師範院校,也是國內前十名以內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的大學。該校人工智能學院下設智慧科學與技術專業,分為人工智能基礎理論、人工智能關鍵技術、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三個方向發展,涵蓋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等方面的課程。2018年計劃招收40個本科生,未來會逐步擴大招生規模。(姜凝 蘇曉梅 韓雯)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