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民生陽光”普照雪域高原 更多弱勢群體過上幸福生活

2018-05-16 10:37:12|來源:光明網|編輯:楊磊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坐落于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坡,西藏山南錯那縣勒門巴族民族鄉雖僅有54戶、140人,卻是我國重要的邊境鄉鎮之一。這裡小康村一幢幢門巴族特色民居,鑲嵌在高山流水之間,遠看宛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山水畫卷。 

  沒有子女加上身患殘疾,62歲的地姆老人是該鄉唯一一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然而,即便老人沒有工作能力,各項補貼加上鄉里茶産業分紅,她同樣搬進了新房,過得衣食無憂、幸福感滿滿。

  近年來,勒鄉提出了“常進群眾門”“會説群眾話”“樂解群眾憂”“實幫群眾困”“深知群眾情”“真交群眾心”的“六尺規”群眾工作方法。在勒鄉黨總支部書記李佳看來,這些並不是幾句簡單的口號,對於每項“尺規”的內涵他都能如數家珍。

  

  勒門巴族民族鄉貧困戶地姆老人也與大家一起住上新房子(李政葳/攝)

  地姆老人正好是李佳“一對一”黨員定點幫扶的對象。老人居住環境的改變,得益於勒鄉特色小城鎮建設項目的實施。李佳介紹,鄉里已新建樂村民房24戶,其中,地姆老人家民房為187平方米的小戶型,建設時需要自籌25萬元。當時,老人自己拿出一部分錢,剩餘的大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因為失去了勞動能力,貸款部分由鄉里協助償還。“這樣便減輕了老人的生活壓力,讓她在晚年能安享幸福生活;另外,老人家裏現在的房子有很多空余,一層打算幫她出租出去開農家樂,這樣可以提高她的收入。”李佳説。

  如今,越來越多像地姆老人這樣的邊境群眾,享受著雪域高原上民生工程的溫暖。在錯那縣殘疾人就業中心裏,今年30歲的洛桑坐在縫紉機前,嫺熟地縫製枕套、被罩。因身患殘疾不能幹重活,在這裡工作的三年裏,有效減輕了家庭的負擔。

  在殘疾人就業中心,類似洛桑這樣建檔立卡的殘疾人貧困戶共有16人。“會對每位新員工進行5個月的技能培訓,培訓期每人每月1500元,轉正後工資每人2000元,最多的可以拿到4000多元。”錯那縣殘疾人就業中心負責人旦增説。

  在錯那縣政府的扶持下,該殘疾人就業中心2016年8月成立,主營業務為編織民族特色服飾、學校校服、學生床上用品、救災帳篷、旅遊特色禮品等,每年的年收入在700萬元左右。“年底還能拿出一部分作為獎金,補貼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錯那縣宣傳部長索朗德吉説。

  

  殘疾人就業中心內16名殘疾人貧困戶依靠自己的雙手自力更生(李政葳/攝)

  與錯那縣殘疾人就業中心僅有一路之隔,錯那縣五保戶集中供養綜合服務中心住著102名集中供養的老人。供養中心裏設有4棟供養用房以及綜合樓、食堂及臨終關懷房各一棟。在供養用房的大廳內是一個小花園,裏面種著各類綠植,兩側設有長椅、方桌,老人們穿著民族特色的棉衣、皮鞋,或三五成群聊天,或圍桌而坐玩著藏骰。

  走到倉覺老人的房門口,老人熱情地將大家迎進屋子。屋內陳設整齊、乾淨,坐在老人的床舖上感覺格外鬆軟。“打掃房間、洗衣服等自己能做就自己做,做不了可以交給護理人員;每天餐廳的菜係都不一樣,營養又健康;生病了護理人員會直接送到醫院,還會安排專人陪護……”倉覺老人沒有子女,上了年紀後也失去了勞動能力,2016年6月和其他的五保戶一起搬進了供養中心。“在這裡住得很舒暢、很幸福。”倉覺笑著説。

  供養中心不僅讓老人們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中心內還設有活動室、醫務室、閱覽室、理髮室、棋牌室,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很多五保戶老人以前在鄉下居住環境非常差,集中供養後生活有了保障,每月還有300元的零花錢。説起這些變化,他們臉上常常挂著笑容。”錯那縣民政局副局長阿旺曲宗説。

  

  五保戶集中供養綜合服務中心乾淨整潔、生活舒適,倉覺等老人們滿滿的幸福感(李政葳/攝)

  記者留意到,供養中心內的每間房屋都設有暖氣、地暖,儘管窗外寒風呼嘯,室內依舊暖意洋洋。錯那縣城所在地在4300米以上,冬季寒冷又漫長,最低氣溫達零下38℃。阿旺曲宗説,2016年縣裏已經重點對五保戶集中供養綜合服務中心、中小學教學樓以及學生公寓等進行了集中供暖。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提及這樣的莊嚴承諾。雪域高原上,各項民生工程溫暖著每一位藏族群眾,地姆、洛桑、倉覺等邊境群眾的故事,也成了西藏自治區的五保戶、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生活狀態改善的縮影。

  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政研規劃處調研員蒲正學介紹,在脫貧攻堅方面,各類兜底保障日臻完善,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到4940元,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提高到每人每月55元、110元。“我們緊緊瞄準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圍繞深度貧困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為建設美麗西藏寫下亮麗的篇章。”蒲正學説。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