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洞庭湖邊養蝦人

2018-05-28 21:23:1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廣網|編輯:楊玉國

  央廣網益陽5月27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鄧文輝 李竟成 堯遙)今天有記者來採訪。梁諺挽了個丸子頭,描了眉,涂了唇,再套上黑底鑲白邊的絲質長裙,蹬著一雙坡跟鞋,早早來到了位於益陽市大通湖區千山紅鎮種福村的合作社。她才剛坐下,就看見堂姐梁紅穿著白底紅花長裙,頸上配一條珍珠項鍊,急急忙忙走來了。梁諺瞄了她一眼,沒吭聲。但那眼神分明在説:你怎麼來了?

  

   梁諺特意穿上了平常不穿的裙子 傅煒如 攝  

  梁諺和梁紅並沒有過節,但她對這位堂姐心裏有氣。

  梁諺氣的是叫梁紅養龍蝦的事。

  “這個人死頑固。我老早叫她養龍蝦,她就是不聽,生怕我騙她。現在大家都賺錢了,她又眼紅。”説起這事,梁諺還是有點不高興。

  不過,梁紅也有她的道理。“我開始怕虧錢,畢竟要先投很多錢進去。”

  但説真的,這兩年眼看著身邊的人養龍蝦都掙錢了,一直觀望的梁紅坐不住了。

  去年,她也加入了養蝦大軍,跟著梁諺的合作社搞“稻蝦共生”。

  她拿自家的20畝水田做實驗,按照合作社提供的技術標準,挖池、買船、置地籠、投蝦苗,前期投入了6萬多元。今年4月份起,龍蝦開始上市,商販搶著上門來收。才一個多月功夫,已經收回了前期成本。再算算後續上市的龍蝦,凈利潤最起碼2萬多。

  這下,梁紅笑開懷了。“真的是致富的好門道。我養得太遲了。”

  有錢賺了,梁紅也顧不上樑諺臉色好壞。今天她特地跑來,就是想告訴大家一聲:“明年我養70畝,地租好了,800塊一畝。”

 

養殖戶準備起蝦 傅煒如攝

  在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千山紅鎮,養龍蝦的有1120戶,養殖面積42000畝,佔了全區耕地面積的71%,預計今年純利潤1個億。可以説,養龍蝦已經是當地當之無愧的“龍頭産業”。

  當地人養蝦,用的是“稻蝦共生”模式,也就是在稻田裏養蝦。龍蝦養在稻田裏,三四月份開始上市,到了6月25號左右,商品蝦全部賣完,剩下種蝦。養殖戶把稻田裏的水放掉,種上水稻。等到8月份,水稻長高了,龍蝦爬滿稻田,蔚為壯觀。

 

腮白、肚白、肉肥嫩是當地龍蝦的特色

  “這種生態養蝦,既保證了水稻的産量,又額外增加了龍蝦的收入。”大通湖區金雁子合作社牽頭人梁諺,是“稻蝦共養”的首推者,整個千山紅鎮1120戶養殖戶都是她的“學生”。

  益陽市大通湖區千山紅鎮位於南洞庭湖畔,大通湖的水連通洞庭湖,水質好,土質肥,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但曾幾何時,守著這樣肥沃的土地,當地農民依然過著窮日子,每天操心著孩子的學費。

  1970年出生的梁諺,小時候就過著這樣的苦日子。“家裏窮,我10歲以前都沒有吃飽過。”

  1991年,沒考上大學的梁諺回到家鄉千山紅鎮,決定學養豬賺錢。她膽子大,在自己沒有一分錢的情況下,問村裏要來了兩頭母豬一頭公豬,又貸款1500元建豬舍,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我媽媽當時都以為我瘋了,那時候1500元相當於現在十幾萬。”

 

長期務農,運動裝運動鞋才是梁諺的標準穿著

  三頭豬就是她全部的家當。她每天盼星星盼月亮,就盼著母豬趕緊下崽賣了換錢。但好幾個月過去了,三頭豬就是不發情。梁諺急得到處找資料、請教同行。後來,有人告訴她,這是外國豬,發情慢、不主動,得打針催情。梁諺按圖索驥,買來催情針。誰知一針下去,三頭豬還是不發情。這可真是要急出人命了!

  怎麼辦呢?才22歲還沒出嫁的梁諺也顧不上害羞了,她從別的養豬場找來了一隻身材高大皮毛紅潤的種豬,和自家的母豬關在一起。兩天過去了,梁諺驚喜地發現:母豬發情了!

  到了來年,母豬産下了18頭豬仔,如獲至寶的梁諺深怕凍壞了豬,給豬生火取暖,寸步不離。就這樣,梁諺靠著養豬有了第一桶金,還漸漸有了名氣,並很快被隔壁村的農場挖去當上了技術幹部。後來,她又在村裏當技術幹部。這一幹,就是14年。

  憑著技術,梁諺告別了苦日子,但村民們卻依然守著洞庭湖邊肥沃的土地沒飯吃,這讓梁諺看著揪心:“必須要科技先行,讓農業産生效益才能改變生活。”

 

大通湖區金雁子合作社有自主流轉土地1200畝,託管9000畝

  於是,梁諺決定辭職,搞合作社。她要給農民搭建一個增産增收的平臺。2008年,金雁子農業合作社成立了。

  一開始,合作社只種水稻。但種水稻,每畝凈利潤只有300元,即便種再生稻,最多也只能提高到500元。

  “賺錢太少了,我就想有沒有辦法讓大家多賺點錢。”

  到了2010年,梁諺偶然聽説有人把野生小龍蝦放到稻田裏收成不錯。她頓時腦洞大開,她很快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切入點,於是開始搞試驗。一開始是30畝,稻田龍蝦套養,成功了,當年取得了900元每畝的效益。嘗到甜頭後,膽子再放大,逐步推開到合作社的全部1200畝,到了2012年,每畝純利潤達到了1200元。

  但一人富不是富,大家一起發財才是真幸福。梁諺辦合作社的初衷就是要帶動村民一塊掙錢。於是,她開始動員其他村民嘗試“稻蝦共生”。一開始,有人相信,有人不信。梁諺的堂姐梁紅就是一開始的懷疑者。

  “説實話,一開始我也是有顧慮的,是我叫他們養蝦的,萬一不賺錢呢?”於是,梁諺所在的合作社推行了一套“六統一”管理模式——統一基地建設標準,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生産資料採購,統一動保技術標準,統一提供銷售途徑,統一入股資金分紅。

  有了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後,梁諺又帶著合作社成員,跑酒店、找市場。漸漸的,千山紅鎮的龍蝦打出了名氣。很快,跟著合作社養蝦的養殖戶都賺錢了。村裏開始騷動,連一些本來在外地念完大學已經工作的年輕人也被吸引回來了。

 

養蝦掙錢了,村民們發自內心點個讚

  畢業于湖南師範大學的朱舉兵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他流轉了60畝田地,投入18萬成本,到今年5月27號,賣蝦收入已經19萬,預計全年掙10萬左右。“養蝦賺錢了,我們都不用出去打工了。”

  “現在中央提倡鄉村振興,我覺得産業要先行。”如今的梁諺,被村裏人交口稱讚,就連一開始不相信她的堂姐梁紅也在到處説養蝦好。

  眼下,正是龍蝦上市旺季。每天一大早,就有成批的冷鏈車,主動跑到村裏,等著養殖戶起蝦、裝箱,熱鬧極了。

  “因為蝦的品質好,我們每斤蝦的批發價比湖南的均價高2-3元,但一點也不愁賣。”看著村民們發自內心的開懷大笑,梁諺這位風風火火的女漢子,成就感油然而生。

  如今,在益陽市大通湖區千山紅鎮,“稻蝦種養”已經成為支柱産業,並成為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下一步,他們將打造蝦稻小鎮,通過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實現鄉村振興。

  “産業是基礎。只有産業興旺了,鄉風文明、生態宜居、基層治理都會慢慢跟上去的。”説這句話的時候,梁諺的眼神充滿了堅決。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