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觀層面深化經典著作研讀
作者: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唐正東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共産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昇華境界、指導實踐。這為我們在新時代深化馬克思主義經典研讀、加強馬克思主義原理學習指明瞭方向。
正確理解、準確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蘊含的一系列思想觀點,首先要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哲學基礎。如果頭腦裏沒有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就不可能以正確的立場和科學的態度去理解和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只有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才能真正讀懂經典、悟通原理。反觀一些國外學者,他們總想從所謂“價值中立”的角度去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試圖將經典著作界定為純粹的知識展現。這是不可能得出科學結論的,因為這種做法是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本質和原則相違背的,有悖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
立足世界觀層面才能更好領悟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比如,對《資本論》的正確解讀,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深刻領悟基礎上。在這一經典著作中,馬克思實際上是將其唯物史觀運用到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經濟學即無産階級政治經濟學觀點。在這裡,馬克思並不是對各种經濟事實之間的關係作學究式的研究,而是站在批判資本主義的立場上,揭示隱藏在各种經濟事實背後的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規律,提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科學依據。因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運用的經濟學概念及闡發的經濟學原理,必然是滲透著其世界觀或者説科學社會主義精神追求的理論觀點。當亞當·斯密等古典經濟學家把使用價值當作理論闡述的前提而把交換價值視為其理論的核心概念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地把內含著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關係的商品概念視為理論研究的出發點。馬克思重視從這種矛盾關係的特質及展開過程中闡明剩餘價值的資本主義特性及其所引發的社會歷史效應。
既然站在不同世界觀立場上對經典著作會作出不同解讀,那麼,這種基於世界觀的解讀會不會把理論闡釋導向相對主義?當然不會,因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解讀以及對這些經典著作所闡釋的社會歷史過程的解讀,不同於解讀自然對象,不存在相對主義。解讀正確與否,實踐最能説明問題。能夠切實推動人類歷史進程、為人民帶來美好生活的解讀,就是正確的;反之,則是錯誤的。從根本上講,今天人們在解讀社會歷史過程時所持的世界觀,會以方法論的形式作用於其行為方式,並對建構明天的生活世界産生影響。應當説,只有能夠推動人們建構美好明天的世界觀及其對社會歷史過程的闡述,才可能是科學的、正確的理論。今天,人們在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所持的世界觀,也會以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不同感悟形式直接作用於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展。對我國來説,只有能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為人民帶來美好生活的思想理論,才是科學的、正確的,才是對馬克思主義最好的堅持和發展。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這樣的科學思想理論。
只有把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的學習感悟提升到生活習慣和精神追求的世界觀境界,努力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能既讀懂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又找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中國具體實踐的“金鑰匙”。
[責任編輯: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