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共産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過程

2018-06-06 16:00:23|來源:光明網|編輯:趙春曉

  【黨史鉤沉】

  黨的十九大明確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判斷,並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了新的概括——“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我們黨根據時代變遷和國情變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概括,同時也強調,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

  中國共産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是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發展階段而逐步深化和不斷發展的。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認識和把握是我們黨科學判斷國情形勢、正確制定大政方針的重要前提,對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

  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中國社會面臨著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開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瓜分勢力範圍,封建地主階級殘酷壓榨農民,資産階級與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同時又與封建地主階級盤根錯節,共同壓榨勞苦大眾,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在這種嚴峻形勢下,究竟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並依此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中國共産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國國情尤其是社會主要矛盾進行深刻認識和總結。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經過長期探索得出結論:“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些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正是基於對當時主要矛盾的正確認識,我們黨才科學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不懈奮戰,最終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2.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呢?最早對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概括的是1948年9月8日至13日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中央政治局“九月會議”。毛澤東在這次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完成之後,中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就是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之間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國主義的矛盾。”劉少奇也在這次會議上指出:“在新民主主義經濟中,基本矛盾就是資本主義(資本家和富農)與社會主義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勝利以後,這就是新社會的主要矛盾。”他特別強調:“要清醒地看見這種矛盾。無産階級與資産階級的這種鬥爭,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兩條道路的鬥爭。”這是我們黨的領導人最早對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論述。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存在多种經濟成分,“那時在農村中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義與民主主義之間的矛盾,而不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矛盾,因此需要有兩年至三年時間在農村實行土地改革”。“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國完成以後,國內主要矛盾已經轉為工人階級和資産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以此為依據,我們黨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任務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

  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中國社會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八大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階級關係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展社會生産力,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黨的八大第一次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系統概括。

  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發表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這篇講話經修改補充後在當年6月19日的人民日報上發表。在這篇重要講話中毛澤東系統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説,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同時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兩類不同的社會矛盾,即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矛盾,前者的性質是對抗性的,所以要採取強制的、專政的方法來解決,而後者的性質是非對抗性的,所以只能用民主的、教育的方法來解決。毛澤東還提出要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總的來看,我們黨在這個時期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是正確的、符合實際的。後來由於黨內出現了一些“左”的傾向,從而使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發生偏差,1957年10月9日,中共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論斷;1958年5月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在社會主義社會建成以前,無産階級同資産階級的鬥爭,社會主義道路同資本主義道路的鬥爭,始終是我國內部的主要矛盾。黨對社會主義時期主要矛盾認識的失誤導致了後來我們黨和國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決策的失誤。

  3.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

  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1979年3月30日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進行了重要論述,他指出:“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産關係和生産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至於什麼是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時期全黨和全國人民所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或中心任務,由於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來,實際上已經解決了。我們的生産力發展水準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

  正是在上述闡釋的基礎上,1981年6月27日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充分肯定了黨的八大時的提法並作了進一步精簡和提煉:“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大大發展社會生産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這一概括成為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制定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誌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新變化。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概括。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原因,黨的十九大報告也作了概括: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産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局的歷史性變化,這一變化要求我們必須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當然,我們也必須同時看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並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總之,中國共産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是隨著時代發展和我國國情的具體變化而不斷與時俱進的,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標誌著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説的新發展,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

  (作者:韓振峰,係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係教育部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項任務成果)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