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度何以強起來

2018-07-06 12:12:23|來源:人民網|編輯:趙春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制度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具有決定性影響。可以説,只有制度強起來,國家和民族才能強起來。中國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面臨的時代課題。本版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探討。

  ——編 者 

  具有強大的學習吸收能力和自我變革能力

  不斷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

  閆志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與此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下簡稱“中國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日益強起來。中國制度為什麼能強起來?因為它具有強大的學習吸收能力和自我變革能力,能夠在學習吸收、自我變革中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

  中國制度之所以能強起來,首先得益於它具有強大的學習吸收能力。中國制度根植于我國歷史和現實,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是符合當代中國實際的先進制度。同時,中國制度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體系。它以廣闊的國際視野、開放包容的態度看待人類創造的優秀制度文明成果,廣泛吸收世界各國制度的有益因素。縱觀中國制度走向強起來的歷程,其中許多重要內容,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社會治理體系、現代企業制度等,都是通過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和做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當然,這種學習吸收絕不是簡單照搬,而是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和發展。這樣,中國制度既廣泛吸收各國制度的優點和長處,又牢牢立足於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因而能夠適應中國發展的實際和需要。應當説,正是因為具備極強的學習吸收能力,中國制度才得以逐步強起來,才能在經濟上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在政治上實現比資本主義國家更高更切實的民主,穩步構建更為和諧美好的社會。

  中國制度強大的自我變革能力,是其能強起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可以將改革與制度的關係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改革不斷破除阻礙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從這個意義上講,改革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二是通過改革建立適應生産力發展的新體制機制,從這個意義上講,改革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中國制度的強大自我變革能力、自我發展能力,源自於中國共産黨人對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刻認識、高度自覺和執著堅守。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證明,改革讓中國制度大踏步趕上時代,讓中國制度永不停滯、永不僵化、充滿生機活力;改革能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有力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改革賦予中國制度以根本動力,使其在自我變革中不斷發展完善。概言之,是改革確保中國制度與客觀實際相適應,並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發展,從而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向前發展的強大力量和有力保障。40年的改革開放史,也是中國制度不斷自我變革的歷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不斷鞏固和發揮的歷史。事實證明,根據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對現有制度不斷進行改革完善,已成為中國制度的鮮明特徵,也是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由弱變強的制度優勢所在。

  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大向強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制度正在走向強起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著眼于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繼續推進中國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這一目標,既要對我國依靠制度優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充滿自信,又要清醒認識到目前一些制度機制還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問題和挑戰。例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亟須解決,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增強,産業結構需要加快調整升級,等等。這些問題和挑戰也是我們改革的動力。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中國共産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説,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在解決問題、應對挑戰中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是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總目標,勇於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讓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讓發展更有品質,讓治理更有水準,讓人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樣,中國制度就會越來越強,人民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作者為北京大學教授) 

  進一步鞏固和發揮制度優勢

  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張 蘊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人民生活水準日益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制度具有獨特而顯著的優勢。進入新時代,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必須進一步鞏固和發揮制度優勢,並將其轉化為治理效能。

  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是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這一制度優勢同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密不可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貫徹到制度設計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毛澤東同志曾説,“我們共産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應當説,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這既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執政追求,也彰顯中國制度的本質屬性和鮮明優勢。將這一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就要切實保障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是中國制度的又一顯著優勢。作為中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在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體現了民主和集中的統一,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這兩種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構成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的制度優勢,要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這一人民民主的真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還在於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説,辦好大事關係發展全局;大事辦不好,絕大多數小事就無從談起,就什麼事都辦不成。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把大事辦好,推動各項事業順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保證我國辦成許多其他國家辦不成的大事。我國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有力證明了這一點。據世界銀行測算,2013—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新時代,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需要進一步將這一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堅持國家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綜合運用規劃引導、體制創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以及市場化等手段,不斷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中國制度優勢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一貫主張和平解決領土、領海分歧和國際爭端。中國始終堅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邊,誰推行霸權主義就反對誰,不屈從於任何外來壓力,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一切國家的友好合作。從這一角度來看,中國制度不僅有效維護了本國獨立自主和穩定發展,而且對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還應看到,當前,我國正處於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時期,一些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制度,將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需要在堅持獨立自主基礎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汲取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在改革中創新 在實踐中發展

  隨著實踐發展而日趨完善

  顏曉峰

  制度是國家發展的保障與支撐。可以説,只有制度強起來,國家才能強起來。中國制度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改革創新、逐步完善發展的,現在正在日趨強起來。

  中國制度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完善和發展。4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一直在路上。與之相適應相協調,中國制度的改革創新一刻也沒有停止。改革開放使得我國社會主義生産關係更加適應生産力的發展、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推動中國制度不斷完善。中國制度是一個微觀與宏觀相統一、局部與全局相協調、具體與總體相匹配的制度體系,其完善發展也是一個從具體性改革到總體性改革的過程。比如,經濟體制改革從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從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到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製度,機構改革從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到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等等。40年的偉大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中國制度日益完善的強大動力。在領導中國制度改革的過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注重頂層設計,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斷增強。

  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鞏固完善中國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書寫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將完善和發展中國制度推向新高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大力實施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推動法律規範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鋒號,中國制度在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進一步鞏固發展。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制定《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修訂《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黨的十九大部署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等,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定制度建設方略。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強調我國憲法必須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著力破除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障礙和弊端,積極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讓中國制度在新征程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習近平同志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視清高、自我滿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我們共産黨人堅持制度自信和改革創新有機統一,有力推動了中國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也開啟了完善和發展中國制度的新征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完善和發展中國制度的牽引,對完善和發展中國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時代的制度建設與創新,將大大提高中國制度的規範化科學化水準,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體系,更好發揮中國制度的優越性,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提供堅強穩固的制度保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保駕護航。

  (作者為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促進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深化改革與制度創新有機結合

  黃 琦

  制度對國家的前途命運具有決定性作用。一個國家只有建立起科學完備、系統有效的制度,才能形成健全的國家治理體系、擁有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以全新角度思考國家治理問題,強調製度的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始終把制度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將深化改革與制度創新有機結合,不斷推動制度完善和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深入推進制度改革創新,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激發發展活力、保障民族復興。

  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正是通過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確保國家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確保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黨始終堅強有力、統攬全局,從而凝聚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力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不斷提高運用中國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為此,既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實現國家治理法治化;又要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為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夯實制度基礎;還要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黨和國家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走中國特色制度完善和發展之路。中國制度在建構過程中,將現代化要求與中國具體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從中探索和把握自己的邏輯,從而走出了中國特色的制度完善和發展之路。正因為做到了這一點,我們才建構起能夠創造中國發展奇跡的現代制度,並使這一制度具有強大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能力。中國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符合我國國情、富有中國特色、充滿時代氣息,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制度建設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如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走向強起來的中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和發展中國制度。習近平同志強調:“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必將從持續的改革創新中獲得不竭動力。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中國共産黨人堅持制度自信和改革創新有機統一,在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堅決破除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有力推動中國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變”與“不變”的結合中,中國制度保持了延續性和生命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必須始終堅持,這是制度創新的底線;妨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必須堅決破除,這是制度創新的主攻方向。比如,這次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著眼于轉變政府職能,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機構職能優化和調整,構建起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提高政府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作者為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06日 07 版)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