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綠色浙江”爭當美麗中國示範區——浙江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2018-07-14 09:49:04|來源:新華網|編輯:范琪妍

  新華社杭州5月26日電

  新華社記者魏一駿

  綠,是浙江的底色,也是浙江持之以恒守護的顏色。十五年來,浙江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引領下,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如今,更加優良的環境、更綠色的生産生活方式、更普及的環保意識……持續的堅守和努力已在之江大地成效初顯。

  美麗生態畫卷鋪展

  一場驟雨過後,坐落于天目山腹地的杭州臨安區指南村被雲霧籠罩,空氣分外清新怡人。遠遠望去,錯落的梯田上方雲蒸霞蔚,千年古楓若隱若現,勞作完的村民荷鋤而歸,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從指南村沿著平整寬闊的205省道一路向北,可到達湖州安吉縣,竹海依山連綿,滿目蒼翠,“美麗公路”像一條項鍊串起了沿途美景。“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路域環境都非常好,在這樣的路上開車真是一種享受。”自駕遊客羅易科欣喜地説。

  行走在浙江大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景象如畫卷徐徐鋪展。2017年9月公佈的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中,浙江湖州市、象山縣、新昌縣、杭州市臨安區、浦江縣5個地區入選,成為入選市縣最多的省份之一。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的評選設置了30余項指標,浙江成為入選地區最多的省份之一,是對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肯定和鞭策。”浙江省環保廳負責人表示。

  據統計,2017年浙江全省221個地表水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佔82.4%,69個縣級以上城市日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90.0%,全年生態環境品質公眾滿意度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連續4年呈上升趨勢。

  一張生態環保藍圖繪到底

  初夏時節,夕陽下的浦江縣翠湖波光粼粼,偶有微風拂過,柳枝翩然搖曳,市民三五成群在湖邊漫步休憩。“以前翠湖不僅水質差,還有垃圾堆在湖邊,這幾年浦江大力治水,翠湖的水質得到極大提升,還有黑天鵝來安家呢!”市民吳賢智説。

  一汪碧水,折射出浙江的河湖之變,更濃縮著浙江對生態文明建設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堅定不移的決心。十餘年來,曾經歷發展陣痛的浙江通過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五水共治”、“大花園”建設等行動,一任接著一任幹,將生態環保藍圖一以貫之繪到底。

  浙江持續在環保執法上保持高壓態勢。浙江省環保廳副廳長單錦炎説,2017年浙江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86萬件、罰款8.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9%和34.3%。此外,浙江移送公安案件數繼續居全國首位。

  同時,浙江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落地,如探索建立與主體功能定位相適應的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考評機制,對麗水、衢州兩市和淳安等26個縣不再考核GDP等。“改革引領、創新驅動的制度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麗水市環保局負責人説。

  “美麗經濟”促進生態自覺

  每到節假日,台州天臺縣後岸村村口的停車場總是被大小客車停滿,來自各地的遊客紛至遝來,流連忘返于青山綠水和整潔村居間。而村民陳齊根則會在自家農家樂裏,為招待客人忙得不亦樂乎。

  “後岸村曾經把開採石礦當作支柱産業,鼓了腰包但也壞了身體、壞了環境。自從10多年前關停石礦轉變發展思路,‘美麗經濟’已經成為村子發展的新引擎。”後岸村黨支部書記陳文雲説,蓬勃發展的農家樂、民宿讓全村人均收入從2011年的6000元增長到2017年的超過4萬元;村集體經濟在2012年從零起步,發展到2017年已達400多萬元。

  像後岸村一樣,越來越多的生態自覺正在浙江大地悄然蔓延:富春江畔的杭州桐廬縣,通過實行垃圾分類和村容村貌分戶負責,全縣29個行政村取消了農村保潔員崗位;金華永康市古塘裏村公佈“紅黑榜”,垃圾有效分類接近100%;衢州龍遊縣賀田村村民們在垃圾袋上貼上“身份證”,實現垃圾處理責任到人……

  “以垃圾分類逐漸實現從‘政府推著走’向‘村民主動幹’轉變為例,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無論是農業或工業,浙江人的生態環境意識愈加強烈。”浙江省環保廳負責人説。

  (原標題:“綠色浙江”爭當美麗中國示範區——浙江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