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海上來 改革進行時】“紅色遊+生態遊”打造威海城市新名片

2018-07-18 14:38:0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何雨陽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彭思敏):“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著名詩人聞一多曾用這樣詩意的句子描述山東威海。威海,這個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城市,三面環海,因海而生、依海而興。改革開放40年來,威海市的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成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藍天碧水是威海的主色調,紅色精神是威海的靈魂。這座海濱城市因甲午戰爭和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而為人們熟知。近年來,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獨特豐富的人文內涵,威海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旅遊項目,成為這座城市對外宣介的新名片。

  7月17日,“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暨“開啟新時代 邁上新征程”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採訪團來到海濱城市威海,領略威海市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和積累的寶貴經驗。

  挖掘歷史人文資源 劉公島紅色旅遊人氣高

  17日上午,記者團一行來到人文景觀獨特豐富的威海劉公島。這裡既有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也有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古炮臺等甲午戰爭遺址。劉公島經歷了甲午戰爭的慘敗,見證了中華民族多舛的命運,也讓一代代紅色基因深深地融入威海的靈魂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膠東在線供圖)

  劉公島景區以北洋海軍誕生地和甲午戰爭重要遺址而名聞海內外,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挖掘劉公島的歷史文化內涵,劉公島管委會經過充分考察論證,在10年前開始興建劉公島博覽園,總投資達2.2億元,博覽園目前擁有5個展區、19個展廳。

  2016年,劉公島建起了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島上現有北洋海軍提督署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是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自2016年6月基地開辦以來,先後有700多個班次、3萬多名黨員幹部來劉公島學習接受教育。

  記者一行來到劉公島時正趕上暑假出遊的高峰期,島內遊人如織,有當地居民帶著孩子來了解中國歷史的,更有來自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百人旅行團特意趕赴此地接受紅色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們以“旅遊+學習”的方式重溫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對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從廢礦到花園 華夏城變身生態旅遊勝地

  威海華夏城,一城覽千年。以傳承華夏千年文化、獨創威海特色為宗旨的華夏城,將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通過風格建築、直觀感受、特色實景演出充分展示了出來。很難想像,如今這個鳥語花香、鬱鬱蔥蔥的地方,曾經是一片廢棄的礦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威海華夏城景區內一角 攝影:彭思敏

  改革開放初期,這裡靠山吃山,大規模開山採石,靠賣石頭增加收入,高峰期共有44個採石場,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2003年,華夏文旅集團響應威海市“生態立市、荒山綠化”的號召,決定採用難度和繁複度最大的回填方法來改變這塊廢地的面貌。填補礦坑時,運輸車輛盤行而上,其中一條150米高的山路,工程車盤彎9道運土而上,最終這裡被打造成別具一格的九曲情人街景點。

  經過十餘年的細緻打磨,華夏文旅集團完成了採石場的治理,植樹1127萬棵,累計投資達44.3億元,把這塊昔日荒地變成了綠水環繞的文化旅遊景點,使之成為威海對外推介的新名片。

  當被問及打造文旅景區遇到過何種困難時,華夏文旅集團董事長夏春亭對記者説:“開始做這個項目時,壓力很大,修山的投入對我們企業來説是天文數字,而且光往裏投看不見效益。”2005年8月,夏春亭到浙江出差,看到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刊登了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撰寫的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回憶説:“這讓我豁然開朗,方向更明瞭,信心和勁頭也更足了。”

  如今,華夏城已然成為威海旅遊的新坐標,2017年共接待遊客200.2萬人次,創收1.9億元。一座建在礦坑廢墟上的中國環保生態城正在悄然崛起,成為威海市在發展生態旅遊産業方面的典範。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