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改革開放40年:職業變遷,社會發展的縮影

2018-07-30 09:09:5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楊磊
 

  6月底,工作即將滿兩年的馬歡辭職離開了北京某行業報社,轉投一家互聯網企業負責一線業務工作。在傳統媒體待了兩年之後,他最終還是去了新媒體。但是對新媒體,馬歡卻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微信公眾號“進擊的阿秀”就是他創辦和運營的。

  兩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馬歡的一篇文章獲得了超100萬的閱讀量,讓他看到了做自媒體的前景。於是,這兩年在工作之餘也一直在經營著他的公眾號。如今,公眾號粉絲接近10萬,每篇文章的閱讀量近1萬,還有36氪等網絡媒體邀請他開設專欄,在自媒體界他也小有名氣。自媒體運營者成了他的職業。

  馬歡並不是一個個例。如今,很多人利用互聯網開闢了自己的新職業。時間倒回40年,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每一個人一般只有一個職業,用它來謀生,養家,同時當時的社會上也並沒有更多的職業可以讓大家來選擇。

  但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發生了巨變。職業的數量和種類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9年,當時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其他部委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裏面將中國職業歸為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職業)。2015年新修訂的大典再次向社會公佈,新的大典將職業分為8個大類、75個中類、434個小類、1481個職業。與99版相比,維持8個大類、增加9個中類和21個小類,減少547個職業。

  到如今,又有一批新的職業出現在社會上,並吸引不少人去從業。職業每天都在變化,有時會新增,但有時也會消亡。“職業的變遷映射著社會的發展。職業結構能夠較大程度地反映社會結構,通過對職業變遷的研究,可以看到社會資源是如何分配、交換與轉移的,這種分配、交換與轉移的結果使社會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可以觀察到社會由傳統向現代轉型時期産業化的社會影響。”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張國英説。

  80年代

  “方向盤”和教師

  張國英在分析職業變遷的原因時提到,城市化帶來的人口集中、生活方式變革等促進了公共事業的發展,也創造了就業機會。

  計程車司機屬於城市化帶來的一種職業。記得有一次和長輩看電視劇,80年代的一位長途車司機抱著一台電視機回到了家。當時就驚奇80年代能買一台電視回家真是厲害。長輩就樂了,“那可是80年代的‘方向盤’”。80年代,成為一名司機,無論是開計程車還是大貨車,都是一份不錯的職業。

  “物以稀為貴”,中國就業促進會原副會長,北京大學中國職業研究所所長陳宇在接受採訪時點出了原因。

  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汽車十分少見。就拿北京來説,只有首汽一家公司有一些計程車,所以司機很少。而且一般人坐不起,都是外國人乘坐,司機們掙得是外匯券,所以掙得也就比一般人多一些。

  不僅是計程車司機,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之下,個體戶、私營企業主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是當時的順口溜。當時的一項調查顯示,最受人們歡迎的職業前三名分別是計程車司機、個體戶和廚師。

  河南省焦作市某機關的陸江左也有同感。但他當時卻並沒有去做司機,而是選擇當一名老師。“因為全國都開始重視科技和教育,教師成為了當時比較受歡迎的職業,成為一名教師既能擁有編制,也有不錯的社會地位。”陸江左説。

  1983年畢業于師範學院的陸江左被分配到了當時的焦作市礦務局下屬的中學當老師,教歷史、地理和語文。雖然只是一個中專學歷,但是大學升學率較低的80年代,也屬於高學歷。“就拿找對象來説吧,教師社會地位高,工資收入還不錯,又有學歷,還有編制,這都是好條件,找起對象來也是熱門。”陸江左感慨道。

  對於做個體戶這些,陸江左也有過羨慕,後來再調到機關之後和妻子也一塊搞過個體買賣,但因種種原因並沒有做下去,“我還是喜歡在機關工作,一是我喜歡這份工作,二是我自己也適合幹”。

  90年代

  “下海”

  “職業是與生産活動、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陳宇在分析職業變遷的原因時説,人類對規律和自然的認識不斷昇華中,新的生産力也就不斷出現。生産力的變化使得人類謀取生産和生活資料的方式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職業的變化。

  經歷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人們的視野也得以開拓。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講話,中國開啟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征程。“下海”成了這個時代職業變化的主題。

  “下海”其實就是經商。當時,國務院修改和廢止了一批約束經商的文件,全社會掀起來“下海”經商的風潮。

  河北省陽原縣的薛江波、張春芳夫婦就趕上了這波熱潮。在去做個體戶之前,薛江波在造紙廠工作,張春芳在食品廠工作,但是兩個廠子的效益不好,夫婦二人的工資難以維持正常的生活。看到周圍的親戚朋友一個個出來單幹,所以兩口子也就萌生了出來單幹的想法。

  張春芳在食品廠工作,經常會接觸一些個體戶,所以她和丈夫商量就開一個食品批發部。和朋友借了5000元之後,批發部就開了起來。到如今,批發部已經開了25年左右,和她的大女兒同齡。期間,夫婦二人經歷了很多,因為太辛苦,也萌生過退意或者換一行,但因為資金等各種原因沒有成功。不過,到現在也平穩過了下來,一家人生活得也很幸福。

  “如今,我們都老了。而且互聯網也弄得我們這樣的批發部不好開,所以接下來想幹點別的,可能會去開一個早點舖子。”張春芳在接受採訪時説。

  雖然“下海”是90年代的風潮,但每個人的結果不盡相同。有的人成功了,成立了大型的企業,至今依然有著較強的影響力。而很多人失敗了,或者像薛江波、張春芳一樣依然在堅持。這是一份職業,值得他們去堅守。

  90年代與“下海”一樣流行的是去外企工作。這得益於中國的對外開放。尤其是在深圳、廈門這樣改革開放的前沿,外企的工作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工資高,地位高,年輕人一時趨之若鶩。“收入差別大是真真切切的,在90年代,一家外資酒店服務員的工資可能是普通酒店服務員工資的5至6倍。”陳宇説。

  21世紀

  程式員異軍突起

  互聯網深刻改變著世界,程式員這種職業成為21世紀開始之後,中國職業變化的又一個標誌。張國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程式員這種職業的出現和發展,體現了互聯網技術、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勞動力市場的巨大衝擊。

  王振眾就是眾多程式員中的一個,他在2007年考入天津大學時就讀的專業就是軟體工程。“當時考慮報志願,主要就是考慮工科類,想的就是如果不管怎麼樣,都學會了一門技術。”王振眾在接受採訪時説。

  王振眾進入大學的時候,中國的軟體工程乃至IT信息行業都處於低谷期,IT信息行業走向何方大家都在思考。王振眾2011年本科畢業的時候,作為程式員的他並沒有能夠進入騰訊、網易等IT互聯網業,而是選擇去了平安銀行負責信息化系統開發。“當時並不是不想去互聯網企業,而是去不了。我們同學中只有出類拔萃的才去了。多數都是去國企、中小企業。”王振眾説。

  但是2011年之後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起來,到現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進一步蓬勃壯大,對程式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程式員這個職業也必將更加細化和專業化。王振眾後來又回到學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現在他供職于阿裡巴巴集團,是一名資深演算法工程師,已經不是一名普通的程式員,所負責的工作與在平安銀行不可同日而語,更加細緻和專業。

  對於程式員的未來,王振眾認為,“這代表了一種趨勢,未來程式員這個職業會越來越龐大,越來越細分,所需的人數會越來越多”。

  程式員的發展只是中國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21世紀起,中國各項産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職業結構的變化與産業發展緊密相連。産業結構的調整與發展推動著職業結構的變遷。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日異多樣化,伴隨著産業結構的高級化,職業結構也向著高級化發展,如金融、物流、諮詢;與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的影視、文化、教育培訓産業也蓬勃發展;生活服務業呈現多樣化趨勢,與健康、美麗、養老有關的行業欣欣向榮;“互聯網+”時代也改變了許多行業和職業,創造力顯得更加可貴。”張國英總結道。

  2010年代

  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現如今,私人定製成為了一種風尚,這也體現了差異化的個人追求。從産業角度來看,傳統製造業將轉向服務業。進行大規模的生産不再是企業的目的,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成為企業的新的目的。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製造業的人員將大規模地流向服務業。而服務業發展程度的高低是能夠顯示一個國家的生活品質。在服務業領域,將會有大量的新職業出現。”陳宇説。

  淘寶店主就是一個服務行業中的新職業,它是伴隨著電子商務而産生的。但現如今,職業的淘寶店也不再延續過去低質低價的路線,而開始走個性、品牌和高端路線,在商品中融入店主對於品牌的認識。

  晁然就是這樣的。曾經出演過網劇《最好的我們》中洛枳一角的她,也是一個“網紅”。而現在,演員對她來説更像是兼職,她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了她的淘寶網店“起個大早聽鳥叫”。

  晁然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計算機專業,在畢業後並沒有選擇去哪家企業供職或者考取公務員,而是自己創業。最初是做一個母嬰項目,後來又轉做服裝行業。“我就是這樣的性格,我喜歡那些有挑戰的、有印證的事情,做對做錯都能夠體現出來,然後再進行調整,和測試程式一樣,這很有趣。”晁然在聊到自己為什麼會創業做淘寶店時説。

  晁然的網店主要經營女裝,在淘寶上進入她的店舖,是琳琅滿目的各色女裝,十分潮流。而且衣服都很有特色,融入了很多晁然自己的想法。同時她自己也是模特,為自己所設計的衣服代言。她的服裝很受年輕人的歡迎,很多是晁然的粉絲。曾經一次,一個雲南的女孩穿著晁然團隊設計的“keep the faith”T恤衫去參加一個中美籃球交流項目,而這件T恤衫引起了美國籃球隊員的注意,紛紛為這個女孩點讚。女孩通過微博把這件事講了出來,讓晁然感動不已。

  現在,晁然依然在專注做著自己的淘寶服裝店,她已經擁有了一個24人的團隊。2018年的GMV(網站成交總額)將會達到2500萬元。現在她從工廠到面料,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希望把網店做好,改變大家對網店的印象。未來晁然還希望能夠研製自己的面料。“我希望讓我的品牌能夠讓很多不認識我的人喜歡,他們不知道我是誰,但是喜歡這個品牌,這是我的目標。”晁然興奮地描述著未來的規劃。

  晁然的網店其實就是中國服務行業不斷發展至今的一個縮影,也預示著未來中國職業發展的未來:職業的界限將會變得模糊。“互聯網帶來的變化比預想的要快,這種移動數字平臺讓人的活動範圍、從業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陳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比如一個人不再只從事一個職業,也就是所謂的‘斜杠青年’。”

  張國英則認為,科學技術在進步,有許多職業容易被機器替代,如翻譯、物流、純體力勞動,翻譯已經有成熟的即時翻譯軟體與設備,物流有無人機,而蓋高樓大廈也有機器人;然而有些職業難以被機器替代,如藝術,美術、音樂等,以及體驗式服務,如當地旅遊嚮導、試睡員等。

  (應被採訪者要求,陸江左係化名)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