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世界金融秩序新圖景
【會議傳真】
展望世界金融秩序新圖景
——2018世界金融論壇智識集萃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與國相互依存更加緊密。日前,由金磚智庫(CBGG)和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RBWC)共同發起並主辦的首屆世界金融論壇在京舉行。論壇聚焦第四次工業革命、“一帶一路”與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未來,設立“‘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貿易、投資和金融新秩序”“全球金融科技新時代,國際金融體系的風險防範與全球治理”“數字貨幣的前景與國際金融生態的未來”“‘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新動力”等分論壇,中外嘉賓就此展望世界金融秩序的未來圖景。
風雨兼程:在不確定中繼續前行
今年上半年,美聯儲兩次加息。據稱,美聯儲將繼續保持漸進加息節奏。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學院訪問學者奧斯曼·雅克·曼登表示,當前美聯儲國內政策目標和世界經濟走勢不相符,美元不斷走強,增加了新興市場的不確定性。“對美元的依賴性會給周邊國家帶來風險。美國的做法將使國際金融面臨更多波動性。”他強調。
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執行長和創始人馬克·烏讚表示,由於美國採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政策,當前由美國主導、已持續70餘年的世界金融秩序正在分崩離析。各國應致力於維護一個開放、包容、自由的世界金融秩序,助推新的世界金融秩序建立。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分析認為,在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中,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的失衡不可避免。當前,亟待建立一個與當前貿易發展及世界形勢相適應的貨幣體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表示,美國推行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不得人心、不可持續。各國應該加強智庫、學界、前高官、工商界等溝通和對話,通過對話溝通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金磚智庫(CBGG)秘書長馮興科強調,本次世界金融論壇的舉辦,正是因為各國專家看到了討論全球未來金融秩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推動此問題逐步解決,需要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在內的重要國際機構展開深入對話,加強溝通協調,共同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智慧。
攜起手來:以“一帶一路”為重要抓手,更好服務全球發展
21世紀初以來,在聯合國主導下,國際社會制定了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並推進實施,推動11億人口脫貧,19億人口獲得安全飲用水,35億人口用上互聯網,還計劃在2030年實現零貧困。
在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胡必亮看來,這充分説明,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對於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存在的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問題,需要正視並設法解決,但不能因噎廢食。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使中亞地區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具有前景的經濟增長地區。“信任是經濟和金融發展的關鍵所在。”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強調,“一帶一路”倡議涉及不同地區的文明和價值體系,要以軟實力提升為重要支點,增強互信,助推建設。
哈薩克斯坦前副總理奧拉茲·佔多索夫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將會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經由“一帶一路”建設,中國的發展紅利及改革經驗將分享並惠及更多發展中國家。
巴西BBM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奧納多·羅特穆勒表示,“一帶一路”對巴西而言,是新的機遇。近80﹪的巴西當地銀行正積極幫助中國企業在當地尋求更多合作機會。“相信‘一帶一路’能夠幫助巴西在未來獲得很多發展機會。”
為何“一帶一路”倡議如此重要?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表示,當前世界的不確定性正在不斷增加,一些新興經濟體面臨諸多問題,包括貨幣貶值、通脹壓力等新挑戰不斷出現。在此情況下,世界各國需要加強金融合作,使更多全球性的公共産品服務於發展。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強調,在全球公共風險擴大的背景下,世界各國應攜起手來,團結協作,積極應對。
金融科技創新:助推世界金融體系更加有效發展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首席合規官斯裏尼瓦斯·亞那曼德拉表示,在金融科技創新背景下,如何使世界金融體系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不斷發展,需要重點關注,並不斷深入探討。
印度尼西亞中央銀行前副行長安瓦·那蘇坦表示,印度尼西亞正得益於中國發展的紅利。由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正推動世界金融治理向更加合理公正的方向發展。他建議,亞洲國家應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清算銀行等國際組織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新興國際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世界金融秩序的改革與完善。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祝憲介紹,新開發銀行正在通過成員國發行本幣債券,提供本幣貸款,有效培育成員國本國的資本市場,幫助借款國減少對美元的過度依賴,以便更好管理匯率風險。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表示,金融創新是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金融監管則是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保護消費者權益。在金融領域無論使用何種技術創新,都必須符合金融規律,確保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在此前提下,應注重金融科技創新的社會價值。
《光明日報》( 2018年08月02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