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把學問做到鄉村振興實踐中——記安徽農業大學農業科技專家群體

2018-08-04 09:06:39|來源:光明日報|編輯:韓宇辰

  大別山腹地的坡崗地上,一塊塊精心整治的水田,一株株碧綠挺拔的高山有機香稻,在山風吹拂下掀起陣陣綠浪,長勢喜人。

  “是專家們的指導讓薄田變成寶地,幫我們走上了致富路。”國家級貧困縣——安徽省金寨縣大畈高山有機香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乃兵向記者介紹。

  葉乃兵口中的專家,説的是安徽農業大學高山有機稻産業聯盟首席專家丁克堅及該校50名資深專家、300多名中青年專家,他們常年穿梭于田間地頭,把科研做到荒坡禿嶺,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把學問做到鄉村振興實踐中。

  單打獨鬥不如組團行動

  參加水稻高産學術交流會,到基地大田巡查,為大戶做技術培訓……丁克堅的記事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日程。他和同事們在科技攻關中發現,農業生産領域出現很多新問題,靠一個人、一個學科單打獨鬥,作用很有限。

  為此,安徽農大打破學科界限,圍繞區域農業産業中的關鍵問題,組建73個跨學科縣域農業主導産業聯盟,選配50名資深教授擔任首席專家,匯聚300多名中青年專家,形成一個個鄉村振興智囊團。

  大畈村是安徽農大的對口幫扶村,由於自然條件限制,農作物一直薄産,是多年貧困村。安徽農大專家團隊的到來,為這一高寒貧困村帶來了轉機。

  4年前,丁克堅帶領團隊走進大畈村,幫助當地農民發展高山有機米。“現代農業只有成規模、成産業才能有效益。要帶動更多農民脫貧致富,必須把有機米産業打造成為可持續扶貧産業。單打獨鬥不如組團行動。”改良品種、改進技術、基地示範……從生産、管理到加工、銷售,丁克堅團隊為當地高山有機稻産業提供了全産業鏈服務。“沒想到種地也能種出名堂。”説起這些專家團隊,村民們滿是佩服。在他們的幫助下,高山有機香稻、高山茭白、高山野生茶成為大畈村村民脫貧致富的特色産業,村子摘掉了貧困帽。

  服務鄉村要走群眾路線

  “將研究課題與生産緊緊聯繫在一起,研發成果用於解決生産中的實際問題,讓養殖戶感受到,我們是他們的技術支柱和靠山”,這是畜禽産業聯盟首席專家陳宏權教授從事科技推廣和服務多年來堅持的方向。

  陳宏權一直活躍在養殖業一線,善於在成果、産業和市場間尋找自己的位置。為了更好地為養殖企業和大戶提供技術服務,陳宏權帶領團隊通過諮詢會、研討會和現場勘考等形式,先後凝練服務對象的重點技術需求事項128件,制訂出養殖場疾病監控凈化方案,與服務對象簽訂服務協議,對養殖場進行全面檢查,並提出大量的補正措施和一對一培訓,讓養殖企業和大戶發展不再有技術之憂。懷揣對“三農”的熱愛,陳宏權先後踏足1000多個養殖場,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把成果留給當地群眾。

  “俯下身子傾聽農民心聲,深入田野山林指導生産。”為了選育玉米抗逆品種,玉米産業聯盟首席專家馬慶多次深入皖南山區、大別山區找尋農家種,進行測配改良。從種到收,每個試點栽培管理的關鍵環節他都親自參與。

  田野山林生金成為現實

  “夏季飼草豐富,是肉羊放牧抓膘的大好時機。但天氣炎熱,極易造成羊只中暑或引起其他疾病,養殖戶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科學放養,快速育肥……”入夏以來,肉羊養殖專家張子軍帶領團隊忙著給阜陽市潁上縣宣講肉羊安全度夏知識。

  潁上縣紅星鎮貧困戶朱道珍夫婦年過五旬,家庭收入微薄。張子軍團隊主動幫扶他們建起標準化養殖場,並將其樹立為示範戶。經過一年多努力,朱道珍家圈養山羊近700隻,擺脫了貧困。“我們採用樹典型、立示範的模式,效果很好。周圍的貧困戶看到示範戶富起來了,就信服了。”張子軍説,他們每到一地送科技,先做總體規劃,構建産業體系,然後交給當地政府管理,學校退居幕後專心保駕護航,發揮農業院校科技興農方面的特長。

  如今,安徽農大像張子軍這樣深入田野山林的專家,扶持了大別山區及皖南山區茶葉、經果林、毛竹、畜禽、高山蔬菜等特色産業,打造了岳西茭白、碭山酥梨、亳州藥材、皖西白鵝、霍山毛竹、寧國山核桃、舒城油茶等一大批特色品牌,推動了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帶領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興農強農是農業大學永恒的責任和使命。”校黨委書記江春介紹,從大別山區到江淮大地,安徽農大這支科技大軍,用農業科技點燃了農民勤勞致富的希望,讓農業技術變成了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銀,譜寫了一曲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時代讚歌。(本報記者 冀文亞)

  (原標題:把學問做到鄉村振興實踐中)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