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小明的文藝茶座】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現實主義電影懷抱社會責任

2018-09-01 18:58:19|來源:光明網|編輯:靳松

  導語

  現實主義是文藝創作的豐厚源泉。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人緊扣時代脈搏、深入現實生活,創作出一批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取得了震撼人心的傳播效果。當下,我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創作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又在我國電影“走出去”的進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記者日前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道新。

  光明網: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現實主義電影創作走出了一條怎樣的道路?

  李道新:我國現實主義電影創作在近40年可分為三個階段。在改革開放之初,時代之變讓電影打破了話題路徑的禁錮,第三代電影人迅速成為改革開放最早呼應時代革新的文化創造者。以謝晉為代表,他的《牧馬人》《天雲山傳奇》《芙蓉鎮》等作品更多的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及社會現實緊密結合在一起,並引起了觀眾的廣泛共鳴。這一階段的電影從剛開始的時候就趨向於現實,或者説具有某種現實主義的追求,取材以及與觀眾的對話,具有某種現實主義的關懷。到後來第五代導演崛起之後,無論是張藝謀還是陳凱歌,也都呈現出現實主義走向深化的面貌和新的成就。像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甚至改變了當時的觀眾對農村代課老師的認知和(他們) 所處的狀況。

電影《三峽好人》劇照(資料圖)

  2000年以後,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創作進入了第二個階段。由於2003年中國電影市場化,電影産業發展受到票房諸多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依然涌現出了以許鞍華、陳可辛、賈樟柯、婁燁等編劇和導演為代表的、堅守現實主義精神及情懷的電影創作者們,在創作過程中他們主動懷抱社會責任與文化擔當,從大多數普通人的現實處境和情感世界出發進行思考,將自己對社會現象和問題的觀察和看法融入作品之中。《走路上學》《旗》《一個人的課堂》等提出鄉村教育話題,《三峽好人》《農民工》《到阜陽六百里》等關注農民工生存狀況,《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等聚焦環境與人的關係,《十八洞村》《南哥》等反映精準扶貧成績……正是通過他們的努力,這些話題在社會上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引發了更多有益的探討,産生了更加深遠的反響。但是在市場化影響下,票房成為業界關注的重中之重,歐美大片、玄幻題材、懷舊題材、喜劇題材及古裝歷史電影隨之佔據了銀幕的主體,現實主義電影並未獲得很多關注。

  近些年來,我國的現實主義電影進入又一個轉型期。觀眾開始意識到,現實主義精神一直是中國電影的內在呼喚,也一直存在於電影發展的過程之中。只不過在特定的時間段裏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像今年暑期檔的《我不是藥神》引發的轟動效應,也表明現實主義題材的中國電影重新進入觀眾的視野之中,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和關注。

  所以説,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從關注現實主義出發,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市場之間的博弈,如今又再次回到公眾視野,重新出發,我認為這是中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一個大致的發展脈絡。

  光明網:當前,我國現實主義電影創作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李道新:在我看來,當前我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已經和國外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産生了有效互動並且和當下中國社情民情呈現出一定的對話性,我們可以用“參與型現實主義”來概括。這些現實題材電影作品不僅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票房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4年陳可辛導演的《親愛的》,以當時備受關注的兒童被拐案為真實原型,最終收穫3.44億元票房;2015年《滾蛋吧!腫瘤君》以熊頓抗擊癌症的故事為原型,在笑聲與淚水中收穫5.11億元票房;2015年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失孤》以山東聊城郭剛堂騎摩托尋子的故事為原型,票房為2.15億元;2018年初《無問西東》上映,片中每一個人物均可從清華檔案館中找到原型,影片以7.54億元票房收官……誠然,上述影片還存在著許多值得進一步思考和討論的問題,但其在現實主義創作方面所做出的創新努力不容忽視。

電影《無問西東》劇照(資料圖)

  具體而言,一方面是當下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創作者希望通過電影與社會各界進行對話,更多地與社會熱點互動共生;第二方面,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站在以人為本的立場上,嘗試與觀眾尤其是年輕人互動對話,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關注他們關心的熱點話題,這些堅守和努力都有效地提升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和精神力量,引發更多的觀眾共鳴,並産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所以,當前我國現實主義電影創作具有參與性、開放性、交互性。這也是現階段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和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

  光明網:當前,現實主義電影越來越多的走出去,已成為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一張名片,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這張“名片”?

  李道新:當下中國現實主義電影正在積極地“走出去”,並且也開始逐漸在世界上有了更多的影響力,讓世界上更多觀眾通過電影這種形式來認識和了解中國的發展和當前的社會現狀。

  近年來,政策的大力扶持是中國現實主義電影“走出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一帶一路”等諸多國際交流合作的帶動下,中國的文化得到了大力推廣並被世界所認可,是讓更多人認識現實主義電影這張“名片”的非常好的途徑。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讓更多不同類型的電影進入到公眾的視野中。

  當下中國的現實主義電影創作,跟歐、美、日和韓國、印度等國家的相關電影比較,在題材、樣式和介入深度等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充分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也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但如果精心栽培,耐心呵護,予以善待,假以時日,它將會以更強大更自信的姿態,出現在國際影壇之上。

  監製:張寧

  編導:張璋、白麗克孜·帕哈丁、李方舟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