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堅持共産黨領導的理論底氣

2018-09-12 17:02:19|來源:新華日報|編輯:趙春曉

  作者:中國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 侯惠勤

  意識形態領域的許多思想交鋒最後都要歸結到哲學;當前我們面臨的許多現實問題和各種挑戰,其思想根源也都在哲學。我們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最後都會回到哲學世界觀上,因此善於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看問題非常重要。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最核心的問題,也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否把堅持黨的領導看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最深層的原因從理論上説就在於哲學。必須看到,西方的制度設計以唯心主義歷史觀為基礎,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哲學基礎是唯物主義歷史觀。唯心史觀從根本上説是個人史觀,唯物史觀從根本上來説是人民史觀。

  馬克思主義哲學奠立了堅持共産黨領導的理論基石

  實際上,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必然性源自資本的全球性擴張。進入帝國主義時代以後,對於中國這樣的後發展大國,由於一些初始條件的喪失,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自發地走向現代化已無可能。因此,中國現代化之路必定如此,即在社會自覺力量的領導下,先取得政治獨立和民族解放,繼而取得經濟獨立和國家發展,再參與國際競爭,全面走向世界,實現現代化目標。在這一過程貫穿始終中、起領導核心作用的自覺社會力量,就是中國共産黨。從一定意義上説,正是人類歷史活動走向自覺成為可能,才誕生了馬克思主義,誕生了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無産階級政黨,才確立了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地位和活動空間。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以及自覺利用歷史規律的可能性,形成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核心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的歷史和理論前提。

  從更開闊的視野看,人類社會進入階級社會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而要進入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共産主義社會則必須走自覺之路,這就是堅持工人階級領導(通過共産黨)的歷史根據。馬克思主義倡導的是“自覺自由”,人們只有掌握了歷史的發展規律,在揭示其客觀必然性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獲得自由。自由就是對必然的認識,從歷史觀和哲學觀來看,支撐共産黨領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決了以下三個重大問題。

  一是歷史有沒有客觀規律。唯心主義,尤其是今天的唯心主義,普遍反對客觀規律,用多元決定論,反對所謂的“歷史決定論”。多元決定必然是折中主義,實質上是唯心主義哲學的變種,要害是否定客觀真理和歷史規律。毫無疑問,否定了歷史的客觀規律,就否定了歷史的方向性和進步性,否定了辨別先進與落後的客觀標準,表現了維護既得利益現狀的保守心態。堅信歷史在不斷發展進步,堅信歷史的進步是人民群眾的事業,堅信人類的解放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是堅持共産黨領導的歷史觀前提。

  二是對客觀規律能否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是體現整個社會、整個人類歷史發展本質的總趨勢。西方個人主義因此認為歷史規律即便有,也不可知,因為個人的生命及認識能力有限,不可能達到這一高度。而在馬克思主義看來,這種觀點只證明了以個人為認識主體的唯心主義的局限性,而不能代表這是人類認識的局限性。把單個人作為唯一的認識主體當然要否定認識歷史規律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以人民為認識主體就可以解決歷史規律的可知性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大創新,就是提出了人民主體論,把反映了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視為黨和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作為對世界客觀規律的集體認識、集體創造,核心在於,我們是作為一個集體的歷史主體來把握和認識規律,它體現的是先進階級、人民群眾及其政黨的集體智慧和認知。具體表現在:第一,一以貫之的指導思想。集體認識主體之所以可能,就在於它具有統一的世界觀、方法論,形成了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指導思想,因而能夠不斷地傳承和發展對於歷史規律的認識。認識成果能夠不斷地積累,認識主題能夠不斷地深化,思想眼界能夠不斷地拓展,不僅能綜合一代人的智慧,而且能一代一代地接續下去,這就叫集體主體的智慧。第二,一以貫之的事業。人民主體不僅是認識主體,同時也是實踐的歷史主體。以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和人類解放為追求的共産主義事業,是中國共産黨一以貫之為之奮鬥的事業。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是包括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在內的一以貫之的偉大事業。正是這個一以貫之的偉大事業,成為我們認識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堅實基礎。第三,一以貫之的組織原則。要形成有機的集體主體,必須貫徹有效的組織原則,這就是民主集中制。我們能夠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來,靠的就是民主集中制這一根本組織原則。正因為如此,我們能夠不斷地認識客觀規律,能夠遵循客觀規律去改造世界,創造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這是共産黨的優勢所在,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優勢所在。

  三是能否自覺地實踐客觀規律。馬克思主義認為要自覺地實踐歷史規律,必須要有一個沒有一己之私和一黨之私的階級及其政黨。這個階級就是現代無産階級,這個政黨就是作為無産階級先鋒隊的共産黨。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實質和精髓,就是對工人階級歷史使命的闡發,就是確立工人階級的歷史地位及其領導權。要求消滅階級、消滅剝削,通過聯合起來的個人共同佔有生産資料實現共同富裕、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這是工人階級的本性。這就決定了工人階級沒有一己之私,也決定了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産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沒有一黨之私的政黨。所以堅持共産黨的領導,是自覺實踐歷史規律的需要,其它的階級和政黨做不到。

  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大公無私和先進性表現在它具有追求真理的理論興趣,因而能夠在科學理論的武裝下自覺地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表現在它在對現存的世界進行徹底改造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因而能夠不斷地糾正自身的錯誤、洗刷自身的污泥,學會自己原來不懂的東西;表現在它能夠通過偉大的事業動員和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能夠不斷地涌現出千千萬萬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為之獻身。工人階級要解決的歷史任務,不是想像出來的,而是資本主義發展所造成的社會對抗,是人類所必須面對並加以解決的時代課題;它藉以解決這一歷史任務的條件和手段,都是資本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提供出來併為工人階級及其政黨所掌握。堅持工人階級、共産黨的領導有著充分的歷史和理論依據。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概括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我們之所以把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區分視為哲學基本問題,就因為這一劃分決定了其它的哲學理念,包括實踐觀。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以唯物論為前提,這一前提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必定是以客觀世界為對象的實踐,因而實踐必定是客觀的、開放的、無限的物質變換運動,必定是以反映論為基礎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必定是以人民為主體的歷史活動和社會變革過程,必定是人民利益逐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最終成為現實的過程。而如果拒斥唯物論,實踐就必然成為主體設定客體、主體自我外化的主觀性活動,就必定成為從個體需要和人性訴求出發的意志性活動,就必定成為排斥客觀真理和科學認識的實用主義。可見,堅持辯證唯物主義還是去唯物論,是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理論是非。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組成部分,不能把這一觀點推廣到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思想,其“核心和實質”就是列寧、毛澤東反復説過的“對立統一規律”。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其最根本觀點則是馬克思恩格斯強調的“一切歷史衝突都根源於生産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把實踐的觀點誇大為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實際上就打開了滑向實踐本體論的缺口。應該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僅是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概括,而且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本質的特徵和內核。馬克思把自己創立的哲學稱為“新唯物主義”,列寧、毛澤東把這種新唯物主義概括為“徹底的唯物主義”。這種唯物論的徹底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它是全覆蓋的唯物主義。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唯物主義原則貫徹到世界全部領域,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想精神領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觀。第二,它是全融通的唯物主義。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用唯物主義原則打通了歷史和自然、思維和存在、生活和生産、受動性和能動性、個人和社會等等一系列的傳統對立,形成了沒有理論死角,鮮活、生動、生機盎然的唯物論。這種徹底的唯物論,説到底就是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結合的唯物論,就是辯證(歷史)唯物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概括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能有將其取代或與之並列的其它概括。

  科學實踐觀的確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重要基礎,是馬克思制定自己新哲學世界觀的重要基石。但科學實踐觀的創立,前提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論轉向。概言之,馬克思的哲學變革,有兩個重要的關節點:一是1843年底實現的、被列寧概括為“兩個轉變”的節點,即完成了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産主義的轉變;二是1845年春實現的、以恩格斯稱之為“包含天才世界觀萌芽的第一個文件”《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為標誌的科學實踐觀的形成。正是馬克思哲學變革的第一個節點,奠定了馬克思實踐觀點的唯物論前提。如果只從第二個節點開始講馬克思的哲學變革,不僅會抹煞費爾巴哈在馬克思哲學變革中的“中間橋梁”作用,而且必然混淆馬克思的實踐觀和唯心主義實踐觀的根本界限,為實踐本體論的迷誤開闢道路。只有唯物史觀才揭示了感性客體的能動性,這就是受客觀必然性制約的對象性活動。人的感性存在是第一位的,而主觀能動性是第二位的,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歷史活動當然是人的選擇性活動,但是這種選擇性活動的基礎卻是非自由的歷史必然性,不能用歷史選擇論否定歷史規律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堅持和創新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發展中,我們需要秉持兩大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因為它是科學、是真理,堅信它能解決中國的問題。這是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原因。第二個原則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我們學馬克思主義不是空對空,而是要用它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從而推進理論的創新發展。因此,中國共産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推向前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同時,也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牢牢把握住時代潮流和天下大勢不動搖。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重要的精神。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就是要認準歷史發展的方向、闡發歷史發展的規律、看準歷史發展的潮流。當今世界,儘管歷史進程曲折複雜,我們所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和不確定因素不斷出現,但這不影響我們對時代潮流的判斷。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在今天突出地表現為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的趨勢,匯集成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講話中所説,和平合作的潮流滾滾向前,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準確地把握歷史規律,堅定地引領時代潮流,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智慧。

  第二,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成功地運用到國家制度的建設完善和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中,解決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難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能夠與西方國家分庭抗禮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顯示了社會主義在制度上的優越性。社會主義不再只是一些思想原則或行動準則,而是道路、思想、制度和文化有機統一的強大國家。在世界上高高舉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建立在非西方化的國家和社會制度的基礎上,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煥發生機活力的有力證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正在逐步解決國家治理問題,把黨的建設納入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是一個突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大的制度優勢。把堅持黨的領導落實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中,並加以制度化,這是我們的重大創新。

  第三,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觀和發展觀,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性運用取得的突出成就。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實踐基礎。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執政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制度設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等等,有力保證了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鬥。在具體實施的政策上,在兼顧所有人利益的同時,突出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産生活,通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2020年全部消除貧困人口;突出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鍛造國之重器,堅決有效地捍衛主權、領土和國家核心利益等等,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精髓的堅持和創新。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