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他們眼中的堅守與創新,帶來“最美僑鄉”的幸福變遷

2018-09-28 16:19:17|來源:光明網|編輯:杜軍帥

  光明網記者 張薇

  江門,又名五邑,被譽為“最美僑鄉”,這裡不僅有開平碉樓、小鳥天堂等聞名中外的風景名勝,也有新會陳皮、古井燒鵝等美食,讓每個華僑華人都魂牽夢縈。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間點,9月28日,“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廣東行第二站來到了江門,來自中央及地方的30多家媒體深入走訪,從一個個普通人的口中,近距離探尋“最美僑鄉”的幸福密碼。

  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員工:老一輩華僑的家國情懷令人感動

  廣東江門古稱五邑,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人口400多萬,在海外的華僑卻達500多萬,分佈在世界107個國家和地區。

  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是展示五邑華僑歷史文化和推進江門市文化名市建設的重要載體。館藏華僑文物包括華僑銀信等實物和史料30000多件,書畫等文物3500多件,定級文物紙700余件,其數量在全國華僑博物館中最多。

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內的華工群像。張薇 攝

  走進博物館,博物館宣教文創部主任蔡曉敏就充當了記者團的講解員,用富有激情的聲音帶領大家走近這段歷史。“燕雀喜,賀新年,爹爹去金山賺錢,賺得金銀成萬千,返來起屋兼買田。”展館墻上的一曲華工歌謠,被蔡曉敏用廣東方言悠揚地唱了出來。

  然而,夢中的金山並不是想去就能去,即便熬過了太平洋上的風吹浪打,也未必能通得過移民官近乎苛刻的盤查。看到展館展出的一份“口供紙”,長達兩米有餘。發黃的紙上用廣東方言列出了近百個問題,包括:“你是哪人?”“你來這裡幹什麼?”如今,這份“口供紙”靜靜地攤開在玻璃展櫃裏,昔日它則被攜帶在那些華工的身上,反復被他們默念背誦。

  一本毫不起眼的勞工日記,詳細記錄著老華僑在國外艱苦奮鬥的點點滴滴,以及他們憂國思鄉的心情。

博物館展出的彼時美國華工所持的大清國護照。張國勤 攝

  博物館用聲光電和大量的實物、圖片、文字,生動地展示了江門華僑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的打拼以及投身祖國的英勇身姿。環顧館內,觀眾有的放緩腳步,有的在圖片展前凝神靜思,有的還發出感慨“血濃于水,説的就是他們吧。“

  蔡曉敏説,自己也是受華僑華人愛國的故事感染,才選擇做這份職業,為了講好他們的故事,她空時還翻閱了很多資料,進館時唱的那首民謠,就是她輾轉很久找當地老人們學習用方言吟唱的。“這些華僑飽含著對家鄉對祖國深沉的愛,他們的堅定、堅守,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精神內涵,希望把他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李錦記首席工藝師:百年品牌的制勝法寶是創新

  走進位於江門市新會區的李錦記(新會)生産基地,就像走進一個頂級的醬料王國。

  櫥窗裏,擺滿了各式琳琅滿目的蠔油、醬油、辣椒醬、方便醬及XO醬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調料。甚至員工食堂的桌面上,用的都是自家産品。

墻上展示的醬油生産流程圖。張國勤 攝

  作為百年品牌,130年來,李錦記從原來只有蠔油和蝦醬的漁村小作坊,發展到擁有220多款産品,遠銷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歐美、東南亞,甚至在地圖上很難找到的一些島國,都有李錦記的産品在銷售。

  而成立於1995年的李錦記(新會)食品有限公司,于1996年4月在新會逐步投産,現有員工約2500人,各種醬料産品每年的總産量達五十萬噸以上。生産基地面積達2000畝,是目前李錦記集團旗下全球最大的生産基地。

李錦記(新會)生産基地。張國勤 攝

  年逾70多歲的首席工藝師楊潔明,仍然對二十多年前自己加入公司來到新會的場景記憶深刻。“22年前,這裡是一片荒地,蘆葦草長到跟人齊胸高,沒有路通到這裡,來這要坐輪渡,半小時一趟。也沒有燈,晚上下雨打雷的話,一聲雷響,漆黑裏雙手都看不見。”楊潔明説。而就是這樣艱苦的創業環境,沒有吃的,沒有固定的宿舍住,但包括楊潔明在內的7、8個拓荒者,就這麼紮根了下來,經過這麼多年,企業發展到這個規模,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在新會基地主辦公樓的外墻上,李錦記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永遠在創業”幾個大字十分醒目,仿佛在提醒過往的員工,企業發展得再大,也務必要牢記初心。

  “這裡的確是一個務實又創新的公司。”2003年加入公司的高級人才資源及行政經理關鎮威説,他認為,而這種特質,也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制勝密碼。“一個百年品牌,在傳統方面,堅持品質,堅持傳統工藝,就算成本越來越高,也要堅持;在創新方面,則唯有不斷推出新的産品,進軍新的市場,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走向世界各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葆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基地辦公樓的櫥窗裏,記者看到了獨具特色的熊貓元素外包裝李錦記調料,以及公司開發的一系列特供航天産品。原來,在“神舟九號”“神州十號”“神州十一號”重大航天工程中,都有其身影。

  “打個比方,不管是一輛車也好,一艘船也好,如果你永遠不去改革,永遠停留在一個水準,那就好像在海裏面逆水行舟一樣,就會退回來。所以要有創新精神,要求我們不斷進行改革。”楊潔明的話,樸實而生動,卻道出了一位老職工眼中的企業成功密碼。她還笑著告訴記者,就算企業做到這個規模和程度,她仍然認為未來有很大的進階創新空間,“中國的風味,中國的調料,非常受世界歡迎,如何滿足外國人的嘴巴,我覺得還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呢!”

  珠西交通樞紐項目建設者:抓住重大機遇華麗轉身

  江門的最後一站,記者們來到了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承建的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市成熟配套EPC項目部,實地查看了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的施工現狀。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位於江門市新會區樞紐新城,毗鄰廣東軌道交通産業園,將匯聚江湛鐵路、廣佛江珠城際、廣珠城際、江恩城際以及江門城市軌道交通線等6條軌道交通線,建成後將達到8台20條線的規模,是省內僅次於廣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的設計沙盤。張國勤 攝

  據項目總承包副總經理劉新佳介紹,目前新會站到廣州南站約需一個小時,江門站建成通車後,將縮短到30分鐘。

  “我們特色是整個江門站是一個樹杈型的造型,採用生命之樹小鳥天堂的造型,結合了地域特色。在站房我們採用了雙向通道的電梯,這在我們國內站房裏是第一個。”劉新佳説。

  此外,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還採用高架候車室形式,候車室內兩側佈置設備用房和商業夾層。規劃主體站房面積4萬平方米,配套設施工程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整體計劃總投資約為40億元,是集合多種交通功能建築和商業開發于一身的綜合體。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施工現場。張薇 攝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建設施工吊車和工人們正在忙碌勞作,工程建設已具有一定規模。劉新佳告訴記者,等項目建成後,向北就可以直達廣佛核心地帶,向南可以至珠海、澳門,往東到深圳、廈門、上海,向西至貴州、廣西。“這就形成了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路網,讓江門站成為真正的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發揮珠三角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交通門戶的重要功能。”

  回憶過去,劉新佳還記得多年前江門地區交通不夠便捷的情形,“現在,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江門珠西交通樞紐建設如火如荼。時代在飛速發展,希望江門抓住重大機遇華麗轉身。”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江門交通建設大踏步提速時,江門人也沒有忘記對美好家園的守護。巴金先生筆下的夢幻之景小鳥天堂就位於江門市,景區裏棲息著夜鷺、池鷺和小白鷺等40多種鳥類共3萬多只鳥兒,為有效保護小鳥天堂一帶的生態環境,深茂鐵路在途經景區路段創新採用全球首例高速鐵路全封閉聲屏障,聲屏障全長2036.35米,在保留鄉愁之韻的同時,也為江門的發展之路塗抹上了一份堅守的底色。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