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改革開放40年 小崗村富了麼?

2018-10-16 19:55:3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小崗村村口 攝影:黎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村民關友江家的大包乾農家菜館  攝影:黎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因為40年前首創了“大包乾”責任制,安徽鳳陽小崗村一直有“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譽。但從那時起過了20年之後,小崗村百姓的生活還只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準上,所以才有了“一夜跨過溫飽線,二十年沒進富裕門”之説。

  關正景是現任小崗村村委委員,在他看來,當年的小崗村實行“大包乾”只是解決了吃飯問題,而遠遠還沒有達到富裕起來。“這中間的時間跨度有20多年”,他説,“這20多年裏,老百姓的生活也沒有問題,小崗村也在發展,但是非常緩慢,不像沿海的有些富裕村,有很強的産業支撐。橫向對比的話,我們發現小崗村的經濟還比較落後。”

  2004年起,沈浩從安徽省財政廳來到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六年時間裏,他一心一意為小崗謀發展、為村民謀利益,帶領小崗群眾開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沈浩因積勞成疾,2009年11月在小崗村去世。那六年,小崗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村家家都改善了住房,村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是村容村貌變化最大的六年。

  數據顯示,2009年,小崗村人均純收入5500元。而當年,國家統計局的數字為,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35元。時光荏苒,8年之後的2017年,小崗村的人均收入數字為18106元,全國農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432元。小崗村民的收入不僅再次跑贏全國農村人均收入平均數,而且還大大超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收割機在小崗村的地裏作業 攝影:李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手捧著收穫  攝影:李晉

  關正景告訴記者,現在的小崗村,村民的住房從當年的草房,到後來的瓦房,到預製板做屋頂的平房,再到現在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樓房,房屋已經是第四代了;過去是挨餓討飯,現在村民講究的是健康飲食;路從最早的泥巴路,到砂石路、水泥路,再到現在的瀝青路;出行則是從原來的靠兩條腿,到自行車,再到現在70%左右的村民家庭都擁有私家車。

  如今的小崗村,村裏的基礎設施到位,環境美化、道路硬化、自來水天然氣都已入戶,幼兒園、學校、敬老院一應俱全。另外,每位村民自今年起,開始收穫集體資産的收益分紅350元。

  李錦柱是現任小崗村第一書記,今年1月從鳳陽縣財政局到任。他在回答國際在線記者關提問時表示,小崗村人認為自己現在真正富裕起來了,但對小崗村未來發展,還有很大的期望。 “小崗村經濟總量和其他一些鄉村比還有差距,但是這個差距也不代表未來。未來我們既有小目標,也有長遠目標,但現在我不能誇下海口。”李錦柱笑著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大包乾”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   攝影:黎萌

  作為當年“大包乾”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老人説,小崗村如今上上下下已經形成了共識,就是農業要發展現代高科技、高産農業,同時利用小崗村的品牌發展旅遊業,再就是招商引資辦工業。“現在已經有了規劃,提出了‘三年大提升’的目標。這三步我認為很正確,只要能做到不是‘説在嘴上、寫在紙上和挂在墻上’,而是落實在行動上,小崗村就大有希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