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為世界發展提供機遇
作者:陳康令(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講師)
對於很多上海人來説,至今或多或少都有些“世博情結”。2010年,嶄新的世博園區迎來了7000多萬名海內外遊客,他們興致勃勃地在150多個場館流連忘返。當然,不僅僅是在園區內服務的近8萬名志願者,整個上海都張開雙臂,詮釋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
筆者曾擔任2010年上海世博會禮賓官,深度參與了100多天的世博服務接待工作,一個最深的感觸就是,上海服務國家、走向世界的步伐不僅穩當,而且迅猛。世博會被譽為經濟、科技、文化界的奧林匹克盛會,經過世博會的歷練,上海的經濟實力、組織能力、人文底蘊、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已為世人肯定。如今,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戶上海,成為上海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努力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一步,可謂是“水到渠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這樣感慨上海的飛速變化: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當夜幕降臨,乘坐浦江遊船環顧黃浦江的璀璨兩岸,你會不由地感嘆改革開放的巨大魅力。
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這座恰好位於中國海岸線中間位置的城市從此不斷依靠著開放和貿易走上了快速成長的道路。而外灘萬國建築群對面的陸家嘴,見證了當代中國人奮發圖強、重新崛起的奇跡——這裡曾是毫不起眼的“爛泥渡”,一度被上海人自嘲“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可轉眼間早已是交通便利、充滿活力的改革開放最前沿。世博園和陸家嘴所在的浦東,2017年GDP接近1萬億元人民幣。
5年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浦東成立。根據商務部公佈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6月底,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立企業5.6萬家,近年新設企業數是前20年同一區域企業數的1.5倍;新設外資企業1萬多家,佔比從自貿試驗區掛牌初期的5%上升到約20%,累計實到外資230億美元。
改革開放從未止步,進一步擴大開放時不我待。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佈,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辦好進博會的重任也責無旁貸地落在了上海肩上。今年上海出臺了“擴大開放100條”的措施來促進對外開放,充分展現了上海向世界敞開大門的信心。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底氣,中國才能鄭重承諾,讓CIIE“永不落幕”(打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務平臺)。
其實,早在2009年,全力籌備世博會的同時,上海就已經在考慮“後世博時代”的發展,緊鑼密鼓地策劃另一個可能影響更為深遠的區域佈局。當年7月,上海宣佈成立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將閔行、長寧、嘉定、青浦四個區面積86平方公里的區域整合成一個全新的面向長三角、服務全國的商務區域。
如今,坐落在虹橋商務區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如期完工,這個全球最大的規模會展綜合體是進博會的舉辦地,即將迎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多家企業參展,其中包括微軟、英特爾、通用電氣、迪士尼、美聯航等近180家美國企業。
我們看到,世界經貿眼下正面臨巨大挑戰:世界貿易組織遭受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嚴重衝擊;主要大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和投資保護加劇;近5年來,全球進口總量開始逐年下降,面臨著巨大的下行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充分顯示了中國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堅定立場,有利於促進世界各國加強經貿交流合作,促進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增長,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17年來,中國積極踐行自由貿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諾,大幅開放市場,實現更廣互利共贏,在對外開放中展現了大國擔當,既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世貿組織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全球貨物貿易進口和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分別達到10.2%和12.8%,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2001—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額年均增長13.5%,服務貿易進口年均增長16.7%,成為全球第二大貨物貿易進口國和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口國,為帶動出口國當地消費、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正如參加過2010上海世博會,並即將參與首屆進博會的波蘭投資貿易局中國區首席代表尤德所説,“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經濟全球化注入了巨大正能量,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的政策對促進全球貿易無疑是積極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從世博會到進博會,中國改革開放將再為世界經貿發展提供更多動力和機遇,中國“禮尚往來”的禮義精神也將會得到更多共鳴和讚許,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