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創新治理模式讓南寧那考河“舊貌換新顏”

2018-11-23 17:46:3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俯瞰那考河濕地公園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蒙龍):那考河濕地公園位於廣西南寧市的東北部,公園裏水質清澈,各類花卉和水生植物競相開放,風車、雕塑、棧道等人文景觀讓遊客們不時駐足觀賞拍照。眼前的這一切很難讓人相信3年前這裡還是一條沒人願意靠近的臭水溝。記者採訪後發現,全流域+PPP+海綿城市的治理模式讓那考河“舊貌換新顏”。

  在南寧郊外的那考河濕地公園,記者見到正在晨練的當地居民覃康明。覃康明向記者回憶起那考河治理前的景象。他説,“原來這個地方,是一個荒蕪廢棄的地方,旁邊也沒什麼像樣的公園,也沒有一個休息的場所,就是一個臭河溝,大家都躲著走。”

  當時,那考河上游沿河有40多個污水直排口,河道基本上變為納污河,加上垃圾及施工棄土堆放擠佔河道,河道行洪斷面狹窄,行洪不暢,經常造成上游內澇,河水品質為劣五級。受限于資金和治理技術等因素,以往那考河水環境整治只能分段、分期從市區向郊外(從下游向上游)推進,加之市政污水管網及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相對滯後,上游的污水仍不斷流入,經常是治理完沒多久河水又變臟了,政府的鉅額投入不斷打了水漂。

  2015年3月,南寧市成為國家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又恰逢國家在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行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那考河項目成為全國首個開工建設的水流域治理PPP項目。兩年後,那考河的面貌就發生了巨變。

  這次那考河的治理是全流域同步啟動、統籌推進,實現“一條龍”治水。主要包括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截污工程、河道生態工程、沿岸景觀工程、污水廠建設工程、海綿城市示範工程、信息監控工程等。項目實施方南寧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懷波向記者介紹了其中的治污工程。他説,“就拿治污來説,項目在主河道上游設置一座污水處理廠,通過建設截污管道,將河道兩岸及周邊片區的污水就近接納進廠處理,再經生態凈化後排入河道作為補水水源。項目建成後,水質達四類標準,回灌河道的水量不小于處理污水量的80%。”

  跟以往“政府包辦”模式不同,那考河項目引入社會資本,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政府從“建設者”向“管理者”轉變,改變了以往政府全程包辦卻吃力不討好的問題,與企業實現了雙贏。高懷波説,“(PPP)模式就是採用政府與企業合作的方式來建設運行。政府採用績效考核,按效付費的一種方式,這個項目建成後不是交給政府,而是由公司繼續運營,每個季度政府對我們進行考核,考核一百多項指標,按照分數支付流域治理費。這樣就能保證公園和水質長治久清,也能保證公園得到一個很好的運營。”

  那考河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灰色基礎設施的“工程治水”做法,充分運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如用植草溝、滲水磚、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節約城市補水能耗。高懷波介紹説:“從表面看是一個景觀,但實際上具有海綿城市的功能,達到景觀和功能完美的結合,充分體現了習總書記2014年10月份提出的‘海綿城市’的理念,體現了‘海綿城市’中‘凈’和‘蓄’的功能。”

  南寧常務副市長張文軍對記者表示,那考河等項目形成了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南寧經驗。他説,“三年來,南寧紮實推進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基本完成三年試點任務。那考河治理項目成為國家住建部海綿城市和財政部PPP雙試點樣板,獲得了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獎’範例獎。那考河、石門森林公園、五象湖等項目入選國家海綿建設項目典型案例,形成了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南寧經驗。”

那考河舊貌

那考河舊貌

那考河舊貌

那考河濕地公園

那考河濕地公園門口

那考河實地公園

南寧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懷波介紹情況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