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克思主義抵禦價值虛無主義

2018-12-11 10:49:0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編輯:徐雅平

  虛無主義古已有之,但在現代精神生活中暴露和蔓延開來的價值虛無主義卻是一種較為典型的現代性現象。現代性構成價值虛無主義孕育的溫床,價值虛無主義則構成現代性的精神困境。面對這一重要課題,馬克思對價值虛無主義的歷史性診斷提供了切中時代脈搏的基本立場和觀點。

  在19世紀行將終結之際,尼采以先知般的口吻預言了價值虛無主義這一“不速之客”的來臨。當然,僅就虛無主義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現象而言,與其説它是一種現代性的歷史事實,毋寧説它是一種蘊藏在西方歷史中的基本邏輯和基本運動,虛無主義自有其古典形態和歷史傳統。傳統或古典的虛無主義在實質上是表徵絕對價值權威的超驗的神、理念或天道對人的存在及其價值的否定,帶有鮮明的觀念論色彩。前現代的社會結構呈現出諸領域尚未分化、高度同質的特點,這樣一種“機械團結”的社會模式産生了一種充當整合社會生活統一性的“大全式”的價值秩序,其典型表現形式即傳統宗教和形而上學。它以神、理念所表徵的崇高價值褫奪和消解了人作為價值主體的自由和尊嚴,本身就充滿了虛幻性和壓迫性。

  現代性瓦解了古典虛無主義及其觀念論基礎,但也正是在與傳統的斷裂和脫域中將價值虛無主義這一現代性的幽靈召喚出來,其實質是理性化—世俗化進程中形成的物化邏輯和資本邏輯對崇高價值的罷黜、意義世界的疏離和人自身價值的虛無化。作為軸心時代培植起來的用以應對虛無主義挑戰的文化傳統,理性主義在現代性境遇中呈現出來的內在分裂卻極大地抽空了自身的潛能,由此倒轉為塑造虛無主義的文化機制。現代性奠基於理性化之上,但由理性化驅動的世俗化進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物化邏輯,卻偏離乃至僭越了承載目的和意義維度的價值理性的規約和引導,而單向度地滑入工具理性的統治之下,但後者所建立的現代世界乃是由經驗事實和數理邏輯填充而成的碎片化的、價值中立的“力學體系”。這一物質容器不僅加劇了“世界的非精神化”,而且排斥人生價值和意義這種缺乏工具性的“超驗”問題。由於傳統的意義世界已被“祛魅”,而放歸私人領域的價值理念因缺乏公度性而處於“諸神之爭”的境況之中,且同樣面臨著被物化和抽空的境地,缺乏價值根基和意義支撐的現代人和社會實際上將自身拋入虛無主義的價值真空之中。

  隨著現代性的全球化延展,價值虛無主義通過與拜物教、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和相對主義等價值觀的相互聚合,與無政府主義、民粹主義等意識形態的彼此支撐,成為任何一個置身於現代性的民族國家、社會和個人亟須直面的價值處境。置身於這一處境,抵制和克服價值虛無主義就構成現當代哲學的重要議題之一。但總體而言,西方學界的診療方案仍囿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框架,不僅沒有超出西方中心主義的狹隘視界,而且越來越陷入反現代化的保守主義的窠臼之中。在這種理論境遇中,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及其對資本現代性批判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仍然是辨析和抵禦虛無主義價值觀不可或缺的視域。

  一方面,馬克思站在人類解放和世界歷史的高度,為克服價值虛無主義提供了基本立場。與立足於貴族立場或民族主義立場或個體生存論立場的虛無主義批判者不同,馬克思把價值虛無主義診斷為現代性的徵候,本質上是對人類解放這一根本價值的否定和虛無,是進入世界歷史時代的民族國家必經的歷史環節。因此,馬克思只是將無産階級的自我解放看作實現人類解放這一終極目標的歷史前提,“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係還給人自己”,只有人類解放才構成對價值虛無主義的真正克服。馬克思站在現代文明歷史變遷的角度對價值虛無主義的批判,突破了西方中心主義的狹隘立場,從而具有世界歷史性的意義。

  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所確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克服價值虛無主義提供了基本觀點。馬克思不僅批判了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觀念論哲學內在具有的虛幻性和壓迫性,並揭示了價值虛無主義的思想根源,而且將資本主義私有制對於資本邏輯和物化邏輯的內在強制和內在鞏固指認為引發價值虛無主義的現實根源,並將歷史地揚棄資本主義制度作為克服價值虛無主義的根本出路。在此基礎上,馬克思將“自由人的聯合體”的歷史建制和共産主義的價值信仰的生成作為重建新的價值秩序和價值理想的基本路徑。與囿于反現代性框架的文化保守主義相比,馬克思對價值虛無主義的批判體現出更高的時代價值。

  (作者劉祥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