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德國記者眼中的中國印象

2018-12-21 10:32:1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__172.100.100.3_temp_9500033_1_9500033_1_1_a5bcb859-4cc5-4949-928f-a94a7a554086_副本

瑪麗娜展示她在中國參加研習班之後獲得的結業證書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阮佳聞):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可以説,中國在過去40年裏經歷的變化與發展也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而“百聞不如一見”,不少外國人士在真正踏上了中國土地之後,更是有了最為直觀的感受。

  德國聯邦記者協會漢堡分會主席瑪麗娜·弗雷特(女)從1992年開始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從事專業記者工作。她在接受採訪時很不好意思地承認,雖然教科書上、新聞報道裏總能看到很多中國相關的信息,自己很愛看的電影和小説中也有不少中國作品,但跟很多傳統德國人一樣,亞洲對她來説是一片遙遠、而且從未想過要去探索的大陸。所以,2017年7月生平第一次前往中國,可以稱得上是瑪麗娜的一次大膽嘗試:“人到了我這個年紀有一點好處,那就是閱歷比較豐富、包容心更強了。我決定把握住難得的機會:去中國這樣一個之前完全陌生的國度,不是一兩天、也不是一週,而是整整一個月,和不同文化背景、非常國際化的團隊一起,展開零距離的體驗。我事先有意不作任何預設,用完全開放的態度迎接所有的可能性——結果非常令人驚艷!”

  瑪麗娜口中難得的機會指的是甘肅省人民政府自2006年起每年舉辦的國際交流員研習班。在一個月的時間裏,瑪麗娜和其他25位來自新西蘭、巴西、摩洛哥、西班牙、俄羅斯等18個國家從事不同行業的海外人士一起通過實地考察甘肅省多地政府機構、學校、博物館、企業和醫院,並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就當地歷史與人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情況、扶貧工作、數字化發展等內容展開研討、交流,加深了對甘肅省乃至中國國情的了解,切身體會了中國近年來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新變化。

  在被問及此次中國行的最大亮點時,瑪麗娜回答説:“太難抉擇了,這一路簡直處處都有亮點。以交通為例,我們體驗了6人一節車廂的臥鋪。要知道,開放式車廂對於歐洲人來説是需要適應的一大挑戰。但另一方面,我們見識到了中國高鐵的舒適和迅捷。雖然每小時的速度達到249公里,可要不是窗外的景物在移動,你根本感覺不到列車在行駛或者停站,非常平穩,也聽不到噪聲。我必須要説,相比較之下,德國的高鐵簡直落後了一百年。”

  除此之外,學習中國書法、感受中國筆墨意趣與傳統文化之美也讓瑪麗娜印象深刻。而到訪蘭州三維數字中心,更是讓她對中國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新理念和先進技術驚嘆不已。不過瑪麗娜坦承,自己對這股席捲全球的數字化迅速發展浪潮有些擔憂,所以會避免使用諸如手機快捷支付這樣的方式。在她看來,與時俱進並不一定意味著摒棄傳統:“在甘肅觀看‘又見敦煌’大型實景演出讓我非常震撼,裏面講述的是敦煌的歷史。雖然聽不懂中文,但這種將歷史與現代高科技舞臺技術相結合的方式讓我頗有感慨,聯想到了漢堡的易北河音樂廳。易北河音樂廳同樣是在保留原有舊倉庫城的基礎上建起的現代化建築。我覺得,這才是當今世界應有的發展模式。在去中國之前,我在新聞裏讀到為了蓋新的高樓大廈,中國有很多老樓被推平。的確,在甘肅有些城市我都沒看到有舊城區。不過,我發現在敦煌,人們找到了一種傳統與現代成功聯繫起來的方式。”

  瑪麗娜回到德國後用在甘肅的親身經歷講述中國故事,發表了好幾篇文章,其中既有對中國進步與發展的稱讚,也不乏中肯的建議。正如習近平主席率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所説的,希望大家在中國多走走,多看看,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報道中國。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