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廣域電磁法 地下8千米探礦産

2019-01-08 17:25:5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汪欣蕊

  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三大獎之一的國家技術發明獎有67項獲獎,其中一等獎4項。獲得一等獎的“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它可以給地球“做CT”“做核磁”,幫助我們在地下8千米深度更加精準地探測礦産資源。

  我國江西省朱溪鎢銅礦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鎢礦儲量。由於地質構造複雜,尤其面對3000米深度的精細勘探要求,物探常用的CSAMT法等等紛紛失效。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裝備介入後,就獲得了該礦區3000米深度範圍內電阻率的精細分佈,首次清晰地揭示了深部控岩控礦構造,為後續勘探提供了科學依據。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繼善:美國、加拿大的儀器到那兒去都失敗了,因為這個礦體這麼深,根本就得不到相關的信息。廣域電磁法做了之後,就擴大了它的找礦的空間,把這個位置定得更準了。

  江西朱溪鎢銅礦深地探測,是我國“深空、深海、深地”三深戰略中的一個生動案例。隨著地球淺層資源日漸枯竭,我國及時提出向地球深部進軍的“深地”戰略,來保證國家的資源和能源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繼善:我們的核心是要找到優質資源,越往深部,資源情況越好。從這個油氣資源來説,就需要探測8到10公里(深),在原來的CSAMT法的這種基礎上面去做修補,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

  何繼善院士所説的CSAMT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英文縮寫),是目前國際普遍使用的物探手段。但是電磁波向地下傳播方程的求解極其複雜,國際上不得不採用近似的簡化的公式來實際應用,由此導致只能勘測到地下1.5公里。瞄準“深地探測”,1996年開始,歷時10年演算,何繼善提出精確求解地下電磁波方程的“廣域電磁法”,4年後,又正式推出以自主創新理論為基礎研發的電磁探測成套裝備,探測深度由1.5公里增加到8公里,是世界先進方法的5倍,打破了西方在該領域的壟斷。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繼善:真正把它推到一個工業部門去,我們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儀器設備。

  據了解,廣域電磁勘探技術及裝備在全國成功推廣應用以來,提交頁巖氣資源量3401.22億方、地質儲量1240億方,常規油氣地質儲量1.86億噸,生物氣可採資源量80億方;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繼善:廣域電磁法也只不過是在這樣一個領域裏面,我們對原來這種粗放的做法,往前走了一步。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我希望廣域電磁法很快被取代,那就説明我們又往前走了。

  當過4年礦工,全靠自學考上大學;為做實驗,也曾變賣衣物買設備;為實地檢測,幾乎攀遍我國崇山峻嶺;如今,84歲的何繼善院士依然奮鬥在科研前線,下一步,他和團隊打算將這套技術裝備應用到地質災害防治、城市物探、潛艇探測等領域。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