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不做這些事,就不算過年!

2019-02-03 16:15:53|來源:新華社|編輯:谷士欣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

  民謠裏唱的是大江南北較為通用的習俗

  但在中國各地,不同的地區也保留著獨具一格的年俗

  當然,過年是大快朵頤的時節

  自然是以美食為主

  大家看完可要忍住口水哦~

  打醬油

  在江蘇鎮江,當地有“不打醬油不過年,打了醬油過好年”的民諺。春節前人們排隊打醬油便成了鎮江獨特的民俗文化。 

  鎮江市民在購買醬油。

  新華社發(謝道韞 攝)

  鎮江市民抬著醬油回家。 

  新華社發(夏紀福 攝)

  重陽酒

  苗族的重陽酒又稱“吉祥酒”,是苗族人為重陽節、春節等重大節日準備的。春節臨近時,苗族婦女們在按傳統習俗,用當地的優質高山糯米和山泉水,趕制釀造重陽酒,等候兒女們的歸來和賓客們的到訪。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花孖村,苗族婦女石妹英(左)把蒸好的糯米飯倒放到篩箕裏,準備放入酒藥。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花孖村,苗族群眾在聚會中喝重陽酒。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燎疳

  “燎疳”是中國西北地區廣為流傳的傳統春節節慶習俗,是西北春節的結尾。“疳”是一種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燎疳”寓意用火“燎”去身體病痛。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高莊鄉威鎮村,當地村民在參加“燎疳”活動。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秧佬鼓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雲南昆明晉寧縣雙河彝族鄉田壩村的年俗活動逐漸掀起高潮,其中用鼓、鑼、镲和“龍頭”等器物表演的秧佬鼓最具民族特色,起初是當地彝族民間的祭祀活動,現在每逢節日或重大慶典都會表演。 

  一位秧佬鼓表演者正在梳理“龍頭”,“龍頭”是秧佬鼓表演中的指揮棒,由上好木材製成,前面雕刻龍頭,後插山雞尾羽,象徵龍鳳呈祥,寓意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新華社發(鄒崢 攝)

  新華社發(鄒崢 攝)

  做面花

  在山東、河北、陜西等地,有著過年蒸面花的習俗。面花又稱花饃,內容都象徵著吉祥如意,寄寓著對節日的美好祝願。

  河北黃驊市一家面花作坊的工人用面花模子製作面花。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河北省黃驊市一家面花作坊的工人給剛剛出籠的面花點上寓意吉祥喜慶的紅點。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青糰子

  在浙江湖州,人們依據傳統習俗村民們忙著殺年豬、做肉圓、做青糰和魚圓等美食。青糰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東林鎮勝利村村民們在製作當地的傳統美食“青糰子”。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做絲糖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店頭村村民有做絲糖迎接新年的習俗,寓意來年的生活越過越甜美。  

  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店頭村村民習喜秀在給麥芽澆水。 

  新華社發(曾雙全 攝)

  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店頭村村民在手工製作絲糖。 

  新華社發(曾雙全 攝)

  盆菜宴

  香港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依然還保留著一些都市裏的鄉村,稱為“圍村”。正月裏,圍村裏的人們祭祖、吃盆菜,為新添的男丁點上紅燈籠,種種儀式,沿襲了華南地區盛行的許多中國傳統。新界大埔頭圍村,村民們就保留了很多傳統習俗。春節吃“盆菜”就是其中的代表。 

  大埔頭圍村村民在舉行“盆菜宴”。

  新華社發(王申 攝)

  這是大埔頭圍村村民準備享用的盆菜。

  新華社記者 李鵬 攝

  看完,您餓了嗎?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