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成就美好生活

2019-02-09 16:57:08|來源:光明網|編輯:徐雅平

  作者: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詹明鵬

  美好生活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馬克思的“自由人的聯合體”,反映的都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希望過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生活,希冀生活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黨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治國理政的奮鬥目標,不斷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人民創造條件實現美好生活。對於每個人而言,美好生活不是等來的,不是靠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靠奮鬥出來的,靠辛勤勞動才能實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美好生活不是縹緲的空中樓閣,不僅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也是人在現實社會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滿足。人離不開勞動,只有勞動才能成就美好生活。

  勞動成就人

  勞動使猿變成人,從本質上使人區別於其他動物。恩格斯在《勞動從猿到人的轉變中的作用》中詳細分析了勞動如何使猿轉變為人,他認為,由於自然環境等因素的變化,猿從樹上到地上,手和腳開始分工。勞動使手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使手成為“手”,勞動産生人的語言,産生人腦,最後産生人類社會,因此,恩格斯説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説:‘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使人從自然的被動中解放出來,開始主宰自身的生活。人為了生活,就必須進行生産勞動,與自然界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獲得生存所需之物,解決活下去的問題,因為人“為了生活,首先就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産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産物質生活本身”。人要生産,就要製造生産勞動工具,動物做不到這點。動物除了自身,不生産其它什麼東西,只是被動地適應自然環境,人卻能夠通過勞動,改造自然,使自然界適合自身生活,“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終的本質的差別,而造成這一差別的又是勞動”。人除了進行物質資料生産與人類自身繁衍的生産外,還要進行文化生産以滿足精神生活。人是有思想、有意識的,人需要進行大量的腦力勞動和思維活動,並根據人的需要去編造生活,創造至美,“人是唯一能夠掙脫純粹動物狀態的動物——他的正常狀態是一種同他的意識相適應的狀態,是需要他自己來創造的狀態”,即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和人的生活。

  勞動成就人類社會

  勞動不僅使人成為人,勞動也創造人類社會,推進人類社會發展。隨著勞動的發展,農業和畜牧業分工,手工業和農業分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最後鄉村和城市分離,産生了國家。人類的每一次勞動分工,皆促進社會發展。人在勞動中結成人與人、人與生産資料的關係,成為人最基本的社會關係,形成不同的社會制度。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以及資本主義社會四種形態後,必將進入共産主義社會。但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使得勞動者與勞動成果、勞動者與勞動工具、勞動者與自身、勞動者之間的關係異化了。隨著勞動的發展和勞動者的覺醒,勞動也成為結束資本主義社會的途徑,勞動者將通過勞動來解放自身,達到勞動作為目的而不僅僅是手段的“自由人聯合體”,即馬克思主義所指向的“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

  “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是人類的真正目的,實現人類社會,必須通過勞動,因為“在這樣的組織中,一方面,任何個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産勞動這個人類生産的必要條件中所應承擔的部分推給別人;另一方面,生産勞動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的全部能力即體能和智慧的機會,這樣,生産勞動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産勞動就從一種負擔變成一種快樂”。也就是説,人類進入了人類社會,勞動將成為目的,而勞動要成為目的,則首先要成為解放人的手段。

  勞動成就美好生活

  眾所週知,生活離不開一定的物質,而物質財富來源於勞動,資本主義經濟學家正是看中了這點,直言不諱地説“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因為他們看到的是勞動創造資本,勞動使資本增值。當然,如果沒有勞動的對象,即自然,勞動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因此,恩格斯直截了當地説:“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動物並沒有這種意識,它們只有生存,沒有生活;資本家通過最大限度地榨取工人的剩餘勞動價值,從而積蓄了大量財富,享受著所謂的“美好生活”。這種“美好生活”以私有制為基礎,工人及其勞動皆成為工具,是虛假的、資本家的美好生活,勞動只是工人維持自身以及資本維持後備勞動力的途徑,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

  在共産主義社會,人民共同佔有生産資料,勞動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勞動成為人的一種需要,就像人去健身,勞動既促進身體機能的新陳代謝,也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個人的需要與人民的需要實現了一致,勞動真正開創美好生活!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時指出:“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全國人民辛勤勞動,艱苦奮鬥,“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勞動使得人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裕,精神生活越來越豐滿,總體生活越來越美好!

  大力弘揚勞動精神

  勞動不僅可以成就人,也成就了人類社會和美好生活。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因此,必須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形成人人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氛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我們一定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

  首先要加強勞動教育。在學校中有系統地進行勞動教育是幫助確立青少年正確勞動觀的重要途徑。遺憾的是,當前勞動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問題,比如“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一些青少年勞動意識缺乏,存在輕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要切實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的要求,“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準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學校要把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研究建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程勞動教育體系,研究不同層次學生的勞動教育要求、內容和途徑,才能真正在社會中形成尊勞動、愛勞動的精神。

  其次要尊重勞動者。勞動者是勞動承載者,尊重勞動,就要尊重勞動者。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是勞動者主體,是國家的主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應該而且必須受到尊重。但是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社會財富觀、勞動觀的扭曲,一些人把追求財富與權力作為人生目標,錢權交易,投機取巧,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等等盛行,這些都是不尊重勞動、不尊重勞動者的表現,殊不知,任何財富的創造,任何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人和人的勞動,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始終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根本力量。那種無視我國工人階級成長進步的觀點,那種無視我國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的觀點,那種以為科技進步條件下工人階級越來越無足輕重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有害的”,並提出要“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排除阻礙勞動者參與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工人階級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力量都無法取代的,社會必須尊重工人階級,尊重勞動成果,都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既是一種美德,也是作為人的基本要求。

  最後要鼓勵勞動創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民幸福、國家富強,離不開勞動者的創新創造。尤其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國家之間競爭激烈,更要鼓勵和激發勞動者的創新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一個國家發展能否搶佔先機、贏得主動,越來越取決於國民素質特別是廣大勞動者素質”。人才是國家發展的第一要素,勞動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國家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始終高度重視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甘當人民群眾小學生,把蘊藏于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中的無窮創造活力煥發出來,把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各項事業上來”。全社會都要樹立創造性勞動的理念,在勞動中發明創造,通過創造發明引領勞動發展,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推動人才強國,勞動強國,科技強國,只有堅持自主創新,走勞動創造的道路,才不會受制於人。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