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緬甸小夥兒毛帥的中國緣
在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工作的緬甸員工毛帥
毛帥正在進行曼德勒地區的管道巡護工作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洪荃詮、高佳義):毛帥,一位地道的緬甸小夥兒,2010年完成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習,也就是在這一年,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正式在緬開工,出於對油氣管道技術的好奇,毛帥離開了原先所在的一家緬甸公司,參與到了中緬油氣管道的建設中,從此便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南起緬甸皎漂,北至中國瑞麗,既是中國西南能源通道的戰略性工程,也是緬甸境內重要的能源動脈和能源基礎設施,為緬甸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清潔能源,是一個惠及中緬兩國人民的能源運輸通道。2012年,毛帥正式參與到中緬油氣管道的建設中,“我之所選擇來這裡工作,是因為在緬甸沒有關於油氣管道運輸的技術,我想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剛進入項目的時候,毛帥對管道運行並不是很了解,對中文也是一竅不通。項目特意安排包括他在內的一群緬甸員工前往仰光外國語大學學習中文,毛帥這個名字就是那個時候他的中文老師給他取的,隨後公司還安排他們去中國的西南石油大學學習管道工程方面的知識。留學歸來,毛帥便來到曼德勒分輸站工作,好學的他不僅努力學習中文,也不斷鑽研技術。曼德勒分輸站站長何子延對毛帥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毛帥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學,他的好學能排在第一名,現場發生了什麼問題,無論跟他有沒有關係,什麼事都要問個為什麼,這是什麼原理。他的中文水準讓我們佩服,他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就能非常流利地,沒有障礙地跟咱們中方人員進行溝通。”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自建設以來一直都堅持把安全生産放在第一位,在長達793公里的天然氣管道和771公里的原油管道上,有一支由專業工程師和巡線工人組成的巡護隊伍,其中每5公里就有一名緬籍巡線工,他們每天沿著管道步行巡查,一年365天從無間斷。毛帥的工作之一就是負責曼德勒地區的管道巡護,他比任何人更清楚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在管道經過的一定區域範圍內,不能種樹、不能燃火、不能建圍欄,但是有一些村民不理解,我們就需要去和村民解釋。此外巡線工人一旦發現管道有異常現象或存在安全隱患,就會立即通知我們,無論日曬雨淋,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去解決問題。”
“一帶一路”是民生之路、普惠之路、圓夢之路。中緬油氣管道建設不僅給像毛帥這樣的緬甸青年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臺,還為當地很多普通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據統計,項目總用工累計超過290萬人次,施工高峰期當地用工達6000多人。此外中緬油氣管道項目還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改善管道沿線地區的教育、醫療、供水、供電、通訊和交通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水準,毛帥為自己能參與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工程建設而倍感自豪,“我理解的‘一帶一路’是中國和很多國家一同建設發展的一個互利共贏的倡議,我也慢慢的感受到了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他受益,我也受益,是一個能改善參與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的好倡議。”
在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的工作,不僅讓毛帥學到了技能,還收穫了友誼。在他看來,一起奮鬥在“一帶一路”相關地區的人們,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緬甸人,都已經成為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