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各地民眾喜迎端午佳節 弘揚先賢家國情懷

2019-06-07 10:41:1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顏觀潮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閭陳雨、王燁):今天(6月7日),是中國農曆五月初五,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了迎接端午的到來,裹粽飄香、龍舟競渡、祭拜屈原……中國各地民眾舉行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既傳承延續兩千多年的人文精神,又在新時代繼續弘揚先賢的家國情懷,品味民族的優秀文化。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等,各地風俗各異。紀念2000多年前愛國憂民的偉大詩人屈原,是全體華人公認的端午源頭。相傳屈原被佞臣所害,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江。後世的中國人在這一天要賽龍舟、包粽子,並把粽子投入江中,其含義就是要駕龍舟拯救屈原、要避免魚鱉蝦蟹破壞屈原遺體,這些傳承至今的民俗表達了中國人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

  中國人過端午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端午節要吃的粽子,是中國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河北邢臺54歲的王玉鳳女士告訴記者,平時孩子們忙,聚到一起的時間少,今天大家一起包粽子,讓她感受到濃濃的端午情。

  王玉鳳説: “一家人圍到一起,就是包粽子,小時候在老家的時候,那時候就是柴火火、大鐵鍋,晚上把粽子放到鍋裏煮。那時候沒有現在這種蜜棗,都是紅棗,帶皮兒的那種。現在花樣多了,有長江米、圓江米,裏面可以放花生豆啊、紅小豆啊,還有南方那種肉粽。”

  和自己包粽子過節的王女士不同,90後男孩鞏爍選擇從超市買粽子過節。他告訴記者,雖然現在的粽子改良了各種新口味,但自己還是會懷念過去的傳統粽子。

  鞏爍説:“現在粽子的味道都特別稀奇,有咖啡味、桃子味,沒吃過就想嘗嘗,但是總感覺還是以前比較傳統的粽子會更好吃,因為畢竟家裏人會一起去包粽子,就是大家坐一塊兒包粽子的感覺還是挺讓人懷念的。”

  十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統節日。儘管各地民眾過端午節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是最普遍的共識,愛國也是端午節最核心的主題。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周秉高説:“屈原的巨大影響,必將會影響全球華人、億萬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熱愛,從而激發起對中國夢的追求,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屈原故里湖北秭歸,民間唱詩、鬥詩,懷念屈原,由來已久。

  作為秭歸端午習俗的重要內容之一和獨特的文化現象,端午吟唱詩會成為端午文化節必不可少的主題活動。《離騷》、《天問》、《九章》這些偉大的作品,似乎每一個秭歸人都能夠朗誦和吟唱。當地人郝明月告訴記者:“作為秭歸人,對於屈原文化,人人都是傳播者,事事都可以傳播。”

  屈原的作品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蘊含其中的浪漫主義對後世創作影響深遠;屈原的人格也在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中樹起了一座豐碑。千百年來,中國人始終景仰屈原心繫國家命運、不與姦佞同流合污的愛國情懷和高潔品格。

  在北方,河北唐山也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原創詩文朗誦活動,活動主辦方還面向全球華人徵集以紀念屈原為主題的原創詩文。參加活動朗誦這些詩文的唐山市民董慧婧女士説:“屈原那種愛國主義的精神,那种家國情懷,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尤其是今天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富強,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張勃女士認為,節日本身是一種流變的傳統,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的過節方式也會相應發生變化。而端午節傳承至今,更重要的是這個節日所蘊含的生活價值、民族和國家認同感,不管在當下還是未來,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張勃説:“各地的人們都會發展出非常豐富的節日活動,體現我們對生活美好的期盼,也真正豐富了我們的節日生活。雖然在不同的地點,但是在同樣的時間,都來過這樣的一個節日,是對我們形成認同感,民族的認同感、國家的認同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尤其像端午節裏面有很重的家國情懷,還有它的一種順天應時的精神。它所富含的這樣的文化內涵在當下、在未來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就是它很值得我們去傳承。”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