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這3個“直過民族”,整族脫貧!

2019-06-27 17:47:23|來源:人民網|編輯:楊玉國

  “直過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特殊成員,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景”和重要特色。他們從原始社會或奴隸社會跨越幾種社會形態,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雲南是我國“直過民族”最主要的聚居區,包括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布朗族、景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

  在黨和政府關懷重視下,“直過民族”逐漸擺脫千年貧困,迎來了新的歷史性跨越。2019年上半年,雲南宣佈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三個“直過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其他“直過民族”預計將於今明兩年脫貧。

  獨龍族

  左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江鄉迪政當村獨龍族的“文面女”李文仕(前排左)一家合影(6月21日攝);右圖:李文仕和其他村民的房子(6月21日攝),這些房子是當地政府在2011年統一修建的。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左圖:在貢山縣獨龍江鄉移動營業廳上班的馬春海(獨龍族)。在他身後,獨龍族群眾在跳本民族舞蹈(6月21日攝);右圖:馬春海在指導當地群眾體驗5G虛擬現實。獨龍江鄉今年開通了5G試驗基站(6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左圖:李曉娜,獨龍族,今年12歲,家住貢山縣獨龍江鄉獻九當村,在獨龍江中心學校上五年級(6月21日攝);右圖:李曉娜在家中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6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德昂族

  左圖: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鄉出冬瓜村三組德昂族村民李臘六(右)一家合影(6月19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李臘六家的房子入選了古村落保護項目,于2017年進行翻修,保持了原始的建築風貌,現在經營特色民宿,去年收入約6萬元(6月19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左圖:芒市三台山德昂族鄉出冬瓜村村民趙臘退(德昂族)。在他身後,當地村民在跳水鼓舞(6月19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趙臘退(左)在民宿招呼客人。他在村裏經營一家特色民宿客棧,開業近半年收入約2萬元(6月19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左圖:李成香,德昂族,今年12歲,家住芒市三台山德昂族鄉出冬瓜村,三台山德昂族鄉九年制學校五年級學生(6月19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右圖:李成香在家裏彈電子琴(6月19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她的夢想是成為鋼琴家。 

  基諾族

  左圖: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洛特村洛特老寨基諾族村民阿二(後排右)一家合影(6月11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阿二家2017年修建的新房。他家種植了50畝茶葉和約4000株橡膠,年收入約16萬元(6月11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左圖:在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巴坡村拍攝的基諾大鼓舞省級非遺傳承人白臘先(基諾族)。在他身後,他的徒弟們在展示基諾族大鼓舞(6月14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白臘先在自家庭院製作基諾大鼓(6月14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左圖:白院梅,基諾族,今年3歲,家住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洛特村洛特老寨(6月11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白院梅在家中玩耍(6月11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在外務工的爸媽能多陪她。

  怒族

  左圖:貢山縣丙中洛鎮秋那桶村霧裏一組怒族村民王裏各(後排右)一家合影;右圖:王裏各家正在修建的房屋和客棧。他家有12畝地,年收入約4萬元(6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左圖:貢山縣丙中洛鎮雙拉村村民陳麗軍(怒族)。在他身後,雙拉村文藝隊隊員在展示怒族的吹拉彈唱(6月22日攝);右圖:陳麗軍在巡護森林途中(6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左圖:豐元吉,怒族,今年12歲,家住貢山縣丙中洛鎮甲申村(6月22日攝);右圖:豐元吉在臥室裏展示自己收集的民族服飾(6月22日攝)。她很喜歡少數民族服裝,常常會穿其他民族的服裝去表演。  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

  布朗族

  左圖: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老曼峨村布朗族村民岩幹溫(左)一家合影(6月13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右圖:岩幹溫家2012年建成的房子,左上角的玻璃房主要用於曬茶制茶。他家目前種植茶葉200畝,2019年春茶季收入近80萬元(6月13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左圖:動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老曼峨村村民岩煙叫(布朗族)。在他身後,村民在展示布朗彈唱(6月13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岩煙叫在炒制剛剛採下的茶葉。他畢業于雲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工程專業,回鄉創業做茶葉初制加工,家裏種植茶葉約80畝,2018年收入約20萬元(6月13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右圖:岩應兒,布朗族,今年11歲,動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老曼峨小學三年級學生(6月13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左圖:岩應兒在家展示他的足球(6月13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他最大的愛好是踢足球,希望成為足球運動員。  

  景頗族

  左圖:芒市西山鄉營盤村芒良村民小組景頗族村民董跑臘(後排右)一家合影(6月20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董跑臘家2017年翻修的房子。董跑臘在當地糖廠打工,還養殖竹鼠,經營沙灘旅遊,全家年收入5萬元左右(6月20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左圖:芒市西山鄉營盤民族小學老師雷木寬(景頗族)。在她身後,學生們在開展民族舞“目瑙縱歌”課間操(6月21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雷木寬在課堂上(6月21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左圖:石寶,景頗族,今年12歲,家住芒市西山鄉弄丙村跌撒小組,在西山鄉營盤民族小學讀六年級(6月20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石寶在家中的院子展示刀舞(6月20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他從小就喜歡本民族的舞蹈,刀舞尤其跳得好。 

  傈僳族

  左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傈僳族村民楊玉興(左)一家合影(6月24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右圖: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一角。楊玉興一家2018年12月從大興地鎮維拉羅三組搬入該社區。他家種植核桃樹4000株,草果20畝,全家年收入約4萬元(6月24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左圖: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易地扶貧安置工作隊隊長桑娜妞(傈僳族)。在她身後,村民在唱傈僳族民歌(6月24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桑娜妞(中)在大興地鎮維拉羅三組走訪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波益付(左)一家(6月24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左圖:楊旭海,傈僳族,今年13歲,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六年級學生(6月24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右圖:楊旭海在新家給蘭花澆水(6月24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她希望長大後學習園林園藝。 

  拉祜族

  左圖: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動梭鎮班母村拉祜族村民扎莫(後排左)一家合影(6月16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扎莫家2015年建成的房子。當地降雨量大,很多家庭會在房前搭建棚子,用於晾曬農作物。扎莫一家種植茶葉5畝,青貯玉米6畝,砂仁10畝,同時擔任小組長、護林員等,去年全年收入近4萬元(6月16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左圖:動梭鎮秧落村二組村民扎海(拉祜族)。在他身後,拉祜族青年在跳本民族舞蹈(6月16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扎海在動梭鎮班母村十四組養蜂基地接受培訓(6月16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右圖:扎朵,拉祜族,今年14歲,家住動梭鎮班母村十四組,動梭鎮民族中學初一學生(6月16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左圖:扎朵在房間展示他心愛的籃球(6月16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他從小喜歡打籃球,偶像是籃球運動員詹姆斯·哈登。 

  佤族

  左圖: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新廠鎮永廣村一組佤族村民呢秒(前排右)一家合影(6月15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呢秒家的新房2017年建好,旁邊的老房子現在用作廚房。呢秒一家種植青貯玉米5畝,套種皇竹草20畝,主要用於企業養牛的飼料,年收入約10萬元(6月15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左圖: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動卡鎮班哲村村醫娜普旺(佤族)。在她身後,一群佤族女孩在表演甩發舞(6月15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右圖:娜普旺在給病人輸液。她目前跟隨父親學習醫術,並在線自學普洱衛校的農村醫學課程,爭取能早日拿到畢業證書,考到行醫資格證(6月15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右圖:葉多,佤族,今年11歲,動卡鎮小學四年級學生(6月15日新華社記者秦晴攝);左圖:葉多在位於動卡鎮班哲村二組的家中臥室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6月15日新華社記者胡超攝)。畫畫是她的興趣愛好。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