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重慶開州:漢豐湖的“朋友圈”

2019-07-05 16:57:4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金玉 謝曉裕 佘楊潔 孟群):想了解一個人,我們可以看看他身邊的朋友,想了解一座城,我們同樣可以看看這座城有哪些“朋友”。今天我們通過漢豐湖的“朋友圈”,來了解重慶開州消落帶治理的成效。

  重慶開州。漢豐湖畔。

  夏日傍晚,暑氣褪去,市民們紛紛來到漢豐湖邊,或唱歌跳舞,或打球散步,年輕的父母帶著孩子在湖邊沙池中嬉戲。夜幕降臨,環湖燈飾點亮了漢豐湖,點亮了一派人水和諧、水城共生的生動景象。

漢豐湖夜景,開州文旅委供圖

  開州本沒有湖。因治理三峽庫區消落帶,開州才有了漢豐湖。

  三峽工程秋冬蓄水發電水位為175米,春夏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庫區兩岸因此形成了水位落差高達30米的消落帶。開州老城因三峽工程而遷,新城就遷建在消落帶邊上。開州城區人口密集,消落帶的治理直接關係到數十萬城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80後的李文君在重慶開州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工作,她參加過開州的老城拆遷、移民搬遷工作,見證了漢豐湖從無到有的過程。

  沒有漢豐湖的開州長什麼樣?李文君很清楚:“在沒有建調節壩之前,每年三峽水位低的期間,在我們漢豐湖這個地方,就會形成一個個的‘水氹氹’,普通話的意思就是一個個的水坑,對環境的影響相當大。”

  為了減少消落帶面積,降低消落帶水位變動幅度,改善開州新城區及周邊生態環境,開州在新城區下游4.5公里處、長江一級支流的澎溪河上,修建了一座水位調節壩。夏季三峽水庫水位下降至145米時,水位調節壩下閘蓄水,將調節壩以上、緊鄰新城區約15平方公里的消落帶,變成城市內湖——漢豐湖。

  有了漢豐湖,開州大變樣。“現在我們漢豐湖可以遊玩的地方很多。”李文君説,“比如説風雨廊橋,我們開州市民家裏只要來了客人,肯定就必須要帶他們去那看看,那是我們標誌性的一個東西。”

開州地標“風雨廊橋”,龔一權 攝

  李文君所説的開州地標“風雨廊橋”,其實就是開州為治理消落帶而建的水位調節壩。出於美化景觀的考慮,開州按“明清風雨廊橋”風格對水位調節壩進行設計,在壩頂建設了牌樓、風雨廊亭、照壁、環廊等,將水利工程打造成了水利景觀。

  如今的漢豐湖畔,建起了總長15公里、總面積200余萬平方米濱湖公園和2萬多平方米的運動場地,是廣大市民了親水、遊玩、運動的好場所。

  只要有空,龍永瓊女士就會到漢豐湖畔散步,她對現在的漢豐湖很是滿意:“以前很亂的,我也説不出來那種亂法。現在漢豐湖好多了,什麼都有嘛,大人健身的,小孩子玩的,跳廣場舞的,夏天都覺得有地方去玩了。”

漢豐湖是廣大市民親水、遊玩、運動的好場所,劉巍 攝

  一池湖水激活了開州市民的休閒生活,讓這位“老開州”成了漢豐湖的新朋友。不僅如此,消落帶的修復和治理,還為漢豐湖帶來了更多大自然中的“新朋友”。

  在水位調節壩的調節下,漢豐湖夏季水位維持在170.28米,大大減少了開州城區的消落帶面積。而三峽水庫冬季高水位運行時,漢豐湖水位與三峽水庫水位持平,為175米,湖岸邊仍有落差約5米的消落帶需要治理。這時候,在大浪壩探索出的消落帶治理基塘工程、林澤工程,就派上了用場。簡單一點來説,基塘工程就是挖塘,種水生植物;林澤工程就是挖坑,種耐水淹喬灌木。

  只需環湖一圈,我們就能看到這些工程的實施給漢豐湖帶來的新變化。

  在漢豐湖北岸的西邊、頭道河河口處,“基塘工程”的實施使大片平緩的消落區變成了景觀基塘,塘中荷葉婷婷。這些基塘既能管控雨洪、凈化水質、為生物營造生境,又能美化景觀,是市民休閒觀賞的好去處。

景觀基塘荷葉田田,袁興中 攝

  在漢豐湖北岸的東邊、水位調節壩的不遠處,有個地方叫烏楊壩,這裡的消落區地勢較高,實施“林澤工程”最為合適。開州在烏楊壩190余畝的消落帶上,栽植了落羽杉、水松、秋華柳等20余萬株耐水淹喬灌木。夏季的烏楊壩一片青翠,到了冬季,隨著三峽水庫蓄水,漢豐湖水位漲至175米,這些穩固庫岸的高大喬木被淹沒大半,成片露出的樹梢綴滿紅葉,成就了冬季漢豐湖“水中彩林”的美景。

冬季漢豐湖“水中彩林”美景,開州文旅委供圖

  除了實施基塘工程、林澤工程,開州還在漢豐湖沿岸營造了眾多的小微濕地,讓這裡的濱湖景觀極富自然野趣。在漢豐湖南岸的濱湖綠化帶中,有不少用廢舊物料搭建起來的小裝置,形狀各異,孔穴密布。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局長熊森説,這是漢豐湖邊的“昆蟲旅館”——生物塔。“這樣一個生物塔裏面的植物、動物就有一百多種。比如蜈蚣啊,一些小型爬行類的動物,會在裏面築巢。我們調查了一下,有一百多種,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

熊森介紹漢豐湖畔小微濕地中的生物塔

  小微濕地為漢豐湖引來了眾多“新朋友”:昆蟲、兩棲動物、爬行動物、水生動物、濕地水鳥……漢豐湖區域的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在中國目前僅有的201種蜥蜴類瀕危物種中,漢豐湖濕地就有19種。

  開州還是西南地區鳥類遷徙的主要通道。為了給候鳥們提供落腳點,開州在漢豐湖上建了兩座人工鳥島。鳥島上有適合雁鴨類生活的淺水塘,栽種了供鳥類棲息的喬灌木。現在,每年秋冬從北方來此棲息的鳥類多達兩百多個品種,兩萬餘只。其中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還有全球只發現了幾百隻的青頭潛鴨。

  熊森告訴記者,是漢豐湖良好的生境讓這些“新朋友”在開州安了家:“上次我們巡護人員到島上查看的時候,發現了斑嘴鴨的蛋,現在肯定已經長成小鳥了。通過我們對漢豐湖的治理、保護,遷徙鳥類在我們這裡安家落戶了,這就能充分説明這個地方生態環境的變化。我作為一個濕地管理的人員,能看到這種變化,非常高興。”

漢豐湖上的水鳥,劉康 攝

  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斑嘴鴨……眾多候鳥成了漢豐湖的“新朋友”,也成了漢豐湖冬季的一道靚麗風景。

  看到開州新城區的巨變,因治理消落帶而與開州結緣的重慶大學教授、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袁興中很是高興:“我們看到消落帶的恢復工程呈現出那麼好的形態,那麼好的景觀外貌,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特別興奮,特別高興,所有的艱難都值了。”

  開州用十餘年的生態實踐,換來了漢豐湖與新城區的和諧共生,換來了“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獨特濱湖城市風貌。

  漢豐湖廣闊的水域和漫長的岸線,為水上運動和湖岸運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近年來,開州圍繞漢豐湖成功舉辦了漢豐湖半程馬拉松、漢豐湖國際摩托艇公開賽、漢豐湖城市釣魚對抗賽、環湖自行車賽、漢豐湖龍舟邀請賽等一系列大型賽事,致力打造西南最大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漢豐湖迎來了眾多熱愛水上運動、湖岸運動的新朋友。

漢豐湖國際摩托艇公開賽,開州文旅委供圖

  現在,漢豐湖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來開州旅遊的遊客也越來越多。2018年,重慶市開州區共接待遊客903.1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5.68億元。

  開州,這座生長在三峽庫區消落帶上的城市,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實踐中,用智慧修復治理消落帶,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也收穫了金山銀山。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