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中國基層交通人眼中的70年交通巨變

2019-07-08 18:40:4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琳):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與百姓生産生活息息相關。“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交通運輸事業大踏步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交通運輸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來自中國交通運輸領域的幾位基層代表,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中外記者分享了他們的故事,講述他們眼中的交通巨變。

  北京長安街上的1路公交是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最先恢復運行的公交線路之一,承載著北京市民多年的記憶,被親切地稱為“大一路”。如今,乘坐“大一路”也已經成為許多中外遊客遊覽北京時的熱門選擇。“大一路”的“車長”常洪霞回憶起幾十年來北京公交的變化感慨頗多。常洪霞説:“公交車輛從依賴進口、卡車改裝,到實現國産以及科技領先,公交線路從以前不出二環,到現在長途公交化、山區村村通、直通京津冀,多樣化服務從社區專線、就醫專線、商務班車到‘合乘’定制,我們的支付方式從月票、紙票、IC卡,到現在可以刷碼乘車,北京交通飛躍發展。”

  和城市交通相比,農村交通在70年來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從事公路養護工作多年的曾雲對此感觸更深。曾雲説:“那時的路面大多數都是沙石路,還有的是泥巴路,工人們上下班都只能通過步行,騎自行車的都非常少見。養護只有通過人力來進行,運輸材料也只能靠肩挑背扛或者是簡易手推車,養護起來特別困難而且特別辛苦。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財力的不斷增大,我們花大力氣對普通公路進行了改建,路面由原來的沙石路、泥巴路全部改建為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者是瀝青混凝土路面。公路修好了,養護工作也可以更好開展。”

  曾雲現在是江安縣公路養護管理負責人,他介紹説現在江安縣農村公路以每年約300公里左右的里程在增加,所有的鄉鎮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85%以上的建制村都通了客車。進得來、行得通、走得暢,四通八達的路網連通了,縮短了城鄉通行時間,為民眾生産生活出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如今,公路養護工作已走向機械化、專業化,多功能養護車、清掃車的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養護工作效率。

  不僅陸路交通發展迅猛,中國水上運輸能力也飛躍式發展。中國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東海海巡執法總隊的“海巡01”輪多次參與重大海上搜救、救援行動,它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綜合能力最強的海事公務船。“海巡01”輪的船長姜龍對這些年中國水上運輸的變化有著最直觀的感受。姜龍説:“直到1960年,新中國才有能力建設萬噸貨輪。而現在世界最大的、我國自主建造的、可以裝載21000個標準箱超大型集裝箱船已經航行在世界各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能夠用於水上安全監管的巡邏艇不足10艘,現在直屬海事巡邏艇接近900艘。從這兩方面來看,我國水上運輸能力和水上安全監管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