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中國新疆阿拉爾的築夢人

2019-07-08 17:13:0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地窩子”外觀

阿拉爾新城俯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魏宇晨、李宇):新疆阿拉爾市被稱為是中國距離沙漠最近的城市。該市人民政府2004年掛牌成立。現在,這裡已由漫天黃沙的荒蕪之地變為綠樹成蔭的園林城市;一批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也應運而生。多年來,來自全國各地的築夢人為新城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90後”女孩兒楊雪薇是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的首席講解員。“如果你來到阿拉爾市,那麼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是你必來之地。昆崗文化(昆崗是古代對於新疆阿拉爾以及塔裏木古河道周圍地區的古稱)、西漢張騫出塞、新疆建設兵團第一師屯墾戍邊、阿拉爾新機場建設正式獲批……從古至今,當地的發展建設脈絡都匯聚在此。”

  60多年前,為改變當地生存條件、推動城鎮建設發展,大批解放軍就地轉業,白手起家建新城。他們沿著塔裏木河兩岸的戈壁沙漠開墾土地、種植棉花。楊雪薇的爺爺就是當時遷移到阿拉爾支援建設的。那時楊雪薇還未出世,其爺爺帶著還沒上學的雪薇爸爸——楊華及全家人,從物資條件較好的南京幾經輾轉來到漫天風沙的阿拉爾。回想起這些年的變化,楊華十分感慨:“不瞞你們説,那時候(這裡)就只是個城市的雛形,跟內地一個鄉一個鎮都沒法比。到處還灰天灰地的,到處都是塔吊、到處都在搞建設。經過這14年的發展,現在(阿拉爾要)做南疆地理中心現在已經是初具規模了。”

新疆阿拉爾圖書管理員張曉婷

楊雪薇一家 攝影 魏宇晨

  楊華回憶,2011年,阿拉爾啟動了生態工程建設。至今為止,沿阿塔沙漠公路和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都已建起長達130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

  楊華坦言,感受最深的還是居住的變化。阿拉爾處在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常年遭風沙侵害,當地多數居民只好住在簡陋的住所——“地窩子”裏。隨著當地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楊華一家也從“地窩子”搬到了百平米的商品房。

  阿拉爾從黃沙瀰漫的荒蕪之地發展為塞上江南,靠的是一代代兵團人辛勤的汗水與無私的付出。在楊華看來,女兒在紀念館講述歷史,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祖輩精神最好的傳承。

  在頗具現代感的阿拉爾文化圖書館,記者碰到了另一“90後”女孩兒張曉婷,她家老人也都是支邊軍人,父母則均是塔裏木大學的老師。她告訴記者,大學的時期,她考到內地。畢業後,她放棄月薪過萬、週游各地的講師工作崗位,重新回到阿拉爾。談及原因,她説:“我覺得我們學到了東西就應該去回報,去幹一點自己能幹的事。特別是我在外面待過,有很多在外面看到的東西,這邊還沒有去開展,還沒有去落實,這時候我就可以把自己的(看到的、聽到的一些)想法在今後的工作當中去實現。” 

  張曉婷説,阿拉爾是個嶄新的城市,蘊含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據了解,阿拉爾市政府不僅建起了圖書館、文化館和大劇院,還將著力推進公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並在現有棉花種植基礎上,大力推進相關製造業、服務業等配套設施建設。而今,越來越多的像楊雪薇、張曉婷一樣的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反哺阿拉爾,希望自己和阿拉爾一同成長,把阿拉爾建設得更加美好。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