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巴基斯坦女科學家的農業興國夢

2019-09-02 15:33: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蘇美拉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胡萍萍):她熱愛科學,立志農業;她年紀輕輕,已取得傲人的科研成果;這一生,她只做一件事——儘自己最大努力讓巴基斯坦的農業更好,在中國,她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蘇美拉•安瓦爾出生在巴基斯坦著名的農業城市費薩拉巴德。從小她就看到農民們忙碌的身影,然而辛苦勞作的同時,農民們往往還要面對收入低、收成不穩定的現實。於是她立志做一名農業科學家,用科學改變農業。大學期間,她選擇農學作為自己的專業,畢業之後在巴基斯坦政府管理學院植物學系任教。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研究報告中讀到中國的農作物産量是巴基斯坦的三倍之多,在驚訝的同時,蘇美拉決定要去中國看看,“中國不是一個農業國家,但是中國單畝面積的農作物産量是巴基斯坦的三倍之多。這樣的信息讓我非常興奮,我非常想要了解是什麼原因、哪些因素導致中國的單畝面積的農作物産量如此之高。巴基斯坦雖然農作物品種多樣,但是産量和出口量都較低。因此我決定去中國,在我的研究領域繼續深造,日後回國更好地推進巴基斯坦的農業科研。”

  在華中農業大學博士後站以及中國國家水稻研究所工作期間,蘇美拉對標巴基斯坦的農業需求,重點研究如何將中國的農作物種植經驗有效應用到巴基斯坦現有農作物上,最直接地解決巴基斯坦農業問題。

  中國在水稻種植上成果顯著,而水稻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糧食作物,大米是巴基斯坦出口的重要農産品之一。蘇美拉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對中國水稻的生長特性,農業技術在水稻種植上的應用有了深入的了解,研究出適合巴基斯坦的借鑒方案,“巴基斯坦大米主要是長粒大米。現在市場上最好的品種是巴斯馬蒂大米。這種大米種植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支撐,同時會排放大量的甲烷和氧化亞氮,對環境的影響大。因此,巴基斯坦需要引進一些旱作水稻品種,這樣既減少了對水資源的使用,又保護了環境。目前,在中國的青島就有這樣的品種,甚至可以在鹽鹼地生長。”  

  在走訪了中國大量的農村之後,蘇美拉發現中國農業的成功一方面是依靠農作物的升級,更重要的是中國建立起了農産品種植、加工以及銷售的一條路産業,巴基斯坦需要在這方面向中國取經,“在中國,你會發現非常少的土地上産量非常高,這是因為中國農作物品種不斷的升級改善。巴基斯坦有很多很好的農作物品種,但我們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升級。此外,巴基斯坦也有一些農作物品種非常的成功,比如説芒果,它是巴基斯坦第四大出口農産品,但是每年還是有大量的芒果浪費了。我們需要向中國學習如何進行水果的儲存、包裝、運輸以及在市場銷售,從而減少農産品收穫後的損失。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十分有利。” 

  2015年來華至今,蘇美拉•安瓦爾在核心期刊發表了25篇農業領域的高品質論文,一些研究成果已經有了實際的應用。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蘇美拉越來越能理解農業對巴基斯坦的重要意義。據2017——2018財年統計,巴基斯坦農業産值佔GDP的24%和勞動力的42.3%。在蘇美拉看來,這組數字不僅説明農業是巴基斯坦經濟的生命線,更表明農業是一個個巴基斯坦家庭生存、生活的支柱。她認為僅通過自己的力量推動巴基斯坦農業發展十分有限,她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巴農業合作的隊伍中來。於是當得知煙臺市“絲綢之路高新科技園區聯盟”這一組織時蘇美拉十分欣喜,主動申請在這一機構工作的機會。“這是國家科技部‘國際傑青計劃’的一個六個月的項目。在這裡,我主要從事推進中巴農業合作和交流的工作。之前這個組織已經同‘一帶一路’沿線上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13個國家進行合作,現在巴基斯坦也已經籌備加入這個平臺。” 

  工作過程中,蘇美拉不僅推進了不少巴基斯坦農業科研機構與中國的交流項目,更重要的是,由於“絲綢之路高新科技園區聯盟”突破了雙邊合作的界限,為多國科技交流合作提供平臺。蘇美拉在這裡接觸到了眾多國家的農業新技術,同時也將巴基斯坦的農業科技成果介紹給其他平臺成員國。蘇美拉説這裡建立起一個科技領域的命運共同體,真正做到了科技資源的“共商”、“共建”、“共享”,“各個行業和研究機構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直接進行合作。通過合作,研究機構的成果可以直接落地形成産品。此外,不同國家在這個平臺上各取所需,進行各種各樣的項目。我主要的貢獻在農業領域。在這裡,我做過一個和格魯吉亞合作的項目,幫助格魯吉亞的研究機構將他們的食物、蔬菜等引進到煙臺的高校和研究機構來。” 

  如今,蘇美拉在“絲綢之路高新科技園區聯盟”的工作已經結束,她沒有選擇立即回國,而是計劃去英國和澳大利亞繼續拓展農業科研成果的交流與合作,在實現她的農業興國之夢的同時,也為其他國家的農業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