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十一集:統一大業

2019-09-21 19:46:2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韓基韜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早在1925年,

  中國風雨如晦,山河破碎。

  愛國詩人聞一多夜不成寐,

  望著黑暗的夜空,

  呼喚著香港、澳門、台灣等

  七個地方的名字,

  寫下了《七子之歌》,

  字字泣血。

  70多年後,在澳門回歸前夕,聞一多先生的子孫四代共20多人團聚在北京門頭溝的家中,慶賀澳門回歸祖國。家中對聯高懸:“九九歸一死水微瀾昂首新世紀,百年誕辰紅燭燃遍舉酒慰英靈”,橫批“澳門回家”。

  1997年7月1日淩晨,中英兩國政府香港交接儀式後,英國查爾斯王子和剛剛去職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即將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輪,駛離香港。輪船起錨處,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陸香港的地點。

  歷史不容忘記,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從那時開始。

  1840年6月,英國發動侵華戰爭。1842年8月29日,中英簽訂《南京條約》,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1898年,英國又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這些島嶼,以後統稱為“新界”。

  1941年,日軍攻佔香港,開始了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統治。1942年2月,中共領導的抗日遊擊隊秘密進入香港,成立港九獨立大隊,與日軍進行了艱苦的鬥爭,鼓舞了香港人民的士氣。

  抗戰勝利之後,重新被英國接管的香港,成為各種政治力量激烈角逐的地方。

  1949年10月,解放軍解放了廣州,兵臨深圳界河,卻停止了腳步。

  對於香港和澳門,中國中央政府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同時採取了“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體現了深謀遠慮的大智慧。

  月兒彎彎的海港,

  夜色深深燈火閃亮……

  一曲《東方之珠》唱出了香港的滄桑與繁華,也唱出了香港同胞對祖國的依戀和思念。

  香港的繁榮,離不開內地的長期支持。

  1962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內地對香港開通了編號為751、753及755的三次快車,每天滿載著鮮活魚蝦和肉類,經深圳運抵香港,成為供應香港的名副其實的“生命線”。這是祖國人民和港澳同胞血脈相連的歷史見證。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重大問題也開始提上日程。

  1981年8月,鄧小平在會見台灣、香港知名人士時,闡述了中央政府對台灣的政策:台灣不搞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不變。此後,他多次闡明在尊重台灣、香港現實的基礎上實現和平統一祖國的戰略構想。“一國兩制”的提出,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開闢了新途徑。

  這一偉大構想,首先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問題上得到成功實踐。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的決定。

  1982年9月,剛上任不久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中英兩國政府正式開始了關於解決香港問題的談判。在同鄧小平會談中,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堅持當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並提出以主權換治權的方案,企圖繼續維持英國對香港的管制。

  “談判的題目就是一個,歸屬問題,如果我們根本談不攏,中國將考慮接收香港的時間和方式。”

  鄧小平的談話鮮明表達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的原則立場和堅定決心,打掉了撒切爾夫人“用一個不平等條約來代替三個不平等條約”的幻想。

  經過22輪談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84年春晚,張明敏一曲《我的中國心》,唱得不知多少中華兒女心潮澎湃。

  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後,鄧小平高度關注和思考保持香港平穩過渡和回歸後的繁榮穩定。他敏銳地指出,切不要以為沒有破壞力量。如果發生動亂,中央政府就要加以干預。他多次強調,“香港要穩定。在過渡時期要穩定,中國恢復行使主權以後,香港人執政,香港也應該穩定。這是個關鍵。”“切不要以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來管,中央一點兒都不管,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不行的,這種想法不實際”

  鄧小平的談話,澄清了一些人對香港回歸和一國兩制的疑慮和曲解。

  1990年4月4日,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成為香港回歸後繁榮穩定的基本法律保障。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淩晨,中英兩國政府香港交接儀式舉行。

  1997年6月30日晚,駐港部隊先頭部隊五百零九名官兵進駐香港,分別進駐石崗、昂船洲、威爾斯和赤柱軍營。

  1997年6月30日下午起,全港雷雨大作,香港用這樣的方式,洗刷了150多年的屈辱歷史,準備迎接自己的重生。

  香港會展中心新翼,像一隻振翅欲飛的大鳥,6月30日晚,這裡燈火通明,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每項議程都在按照計劃時間準確推進。23時46分,中英雙方主要領導人入場。同一時間,在距離會展中心不到一公里的駐港英軍部隊司令部所在地——威爾斯軍營,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與駐港英軍正在進行香港的防務交接儀式。

  “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

  6月30日23時59分,英國國旗和香港旗緩緩降下,英國對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

  7月1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

  也是在零點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在港督府前執勤的警員柴家輝,迅速從衣兜裏取出了新警徽,將帽子上綴有英國女王皇冠的舊警徽換了下來。從此,他的身份從“香港皇家警察”轉換為“香港特區警察”。

  香港回家了!穿越150多年歲月的滄桑,洗刷民族百年的恥辱,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回歸後的香港不僅更加繁榮,群眾當家作主,擁有了選舉權等各項民主權利。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被英國殖民統治的155年間,28任港督都由英國任命,香港當地人被視為“二等公民”,根本無權過問。香港從回歸的一刻起,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時期。

  澳門,與香港隔海相望,16世紀以後被葡萄牙逐步佔領。

  當香港回歸進程啟動之後,澳門回歸也擺上了談判桌。1986年,中葡兩國政府開始就澳門問題舉行談判。鄧小平明確表示:“澳門問題必須在本世紀內解決,決不能把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一世紀。”

  1987年4月13日,《中葡聯合聲明》正式簽署,宣佈中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1993年3月8日,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降旗、升旗儀式現在開始,請全體起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零時,舉世矚目的中葡兩國政府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

  全世界的目光,再次為中國聚焦。

  在新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澳門也回家了!

  從這一刻起,澳門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在1999年萬眾歡騰的那一天,很多人沒有想到,這座原本冷清的小城,回歸前連續四年經濟負增長、失業率高、治安堪憂,會在短短幾年間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而每一位澳門居民,都能夠分享這份喜悅的成果。

  香港、澳門順利回歸,是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回歸後,中央政府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

  香港回歸僅僅三個月,亞洲金融風暴就席捲而來,恒生指數大幅下跌,港幣匯率一路下滑,公眾信心急劇下跌,面對國際炒家,特區政府全力抗擊,中央政府及時表態,內地和香港當年超過210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的外匯儲備總額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香港身後是強大的祖國,這場金融保衛戰,特區政府大獲全勝。

  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內地同港澳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支持開展對外交往,為香港、澳門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機遇。

  為促進港澳地區經濟發展,中央出臺實施了一系列支持措施。2003年中央政府同特區政府先後簽署內地與香港、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內地與港澳地區建立了更加緊密的經貿關係。在隨後的幾年中,補充協議陸續出爐,不斷擴大和深化這三地的市場開放領域。CEPA帶來的巨大市場商機,促進了港澳地區的多元化發展,也令三地的交流越來越密切。

  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産委員會舉行會議時,“澳門歷史建築群”被確定為“2005年中國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項目”,將在第29屆世界遺産會議上審議。中國內地原計劃申報的項目全部退出,將最大的機會留給了澳門。一年後的審議只用了9分鐘,“澳門歷史城區”便獲得21個成員國一致通過,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産。

  當歷史進入2018年。一條跨越大海55公里,連接起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港珠澳大橋橫空出世。它像一條美麗的飄帶,串連起灣區11個珍珠般的城市。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佈。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珠三角的九個城市,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回歸20多年來,香港屢屢受到國際評級機構的高度肯定,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澳門回歸以來是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人均GDP從回歸時的1.6萬美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8.3萬美元。全世界名列前茅,社會治安狀況有了根本性好轉。

  “回顧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長歷程,我們可以自豪地説,20年來,香港依託祖國、面向世界、益以創新,不斷塑造自己的現代化風貌,‘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

  ——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大會上講話

  對於香港問題,要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必須牢固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的行為,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

  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港澳發展動力更加強勁、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發展前景更加光明,香港、澳門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上世紀中期,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就提出“一綱四目”的原則。表示,如果台灣回歸祖國,台灣可以保持原來的社會制度。

  實現祖國統一,始終是黨的重大歷史任務。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號召台灣同胞和全國人民一起,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而努力。

  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並將這一設想首先在香港澳門實施,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開闢了新途徑。

  隨著台灣當局有限制地開放探親後,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迅速展開。1987年11月,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回到大陸,兩岸同胞長達38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係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1991年底,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1992年3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開始進行接觸商談,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

  在此基礎上,1993年4月,在大陸有關方面的倡議和積極推動下,經過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備受矚目的“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正式舉行。

  “汪辜會談”是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斷之後的首次正式接觸,達成多項協議。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通過,將保護臺商投資納入法制化軌道。

  為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的發展,1995年春節前夕,江澤民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重要講話,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和積極反響。

  然而,台灣當局領導人李登輝開始背棄一個中國原則,進行製造“兩個中國”的分裂活動。中央政府果斷採取措施,開展反分裂反“台獨”鬥爭,打擊“台獨”分裂勢力的氣焰。

  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將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擺到了更為突出的位置。2005年3月4日,胡錦濤就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隨後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首次明確提出了在三種情況下中國大陸可用“非和平手段”處理台灣問題的底線,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以最大誠意和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一貫立場,表明瞭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陳水扁當局推動的“台獨”分裂活動遭到挫敗。

  在中共中央正確方針的推動下,兩岸政黨交流也成功開啟。2005年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這是國共兩黨領導人繼重慶談判60年後的第一次會面。會談成果確定,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國共兩黨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礎。

  2008年5月,兩岸關係實現重大轉折,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基礎上,兩會協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聯繫溝通機制,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啟兩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大陸方面推出多項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不斷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同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會面,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開創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將兩岸交流互動提升到新高度,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兩岸同胞要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

  ——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講話

  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70年來,兩岸關係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總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在歷史大勢、人間正道面前企圖螳臂擋車、不自量力,扮演不光彩的角色的那些人,也必然在歷史的大潮中被拋棄!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展望未來,兩岸人民必將手拉手、肩並肩,共同開創海峽兩岸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共同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做出新的貢獻。

  大事記

  1979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正式提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1981年9月,葉劍英闡述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

  1982年1月,首次提出“一國兩制”。

  1982年9月,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闡述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

  1987年11月,第一批探親臺胞來到大陸。

  1988年,鼓勵支持臺商來祖國大陸投資。

  1990年4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2年11月,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1993年3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5年1月,提出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

  1997年7月,香港回歸祖國。

  1999年12月,澳門回歸祖國。

  2003年6月,中央政府同香港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2003年10月,中央政府同澳門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2005年3月,頒布《反分裂國家法》

  2005年4月,國共主要領導人會面

  2008年6月,啟動大陸居民赴臺遊。

  2008年12月,海峽兩岸實現海空直航。

  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開通。

  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晤。

  2018年2月,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2019年1月,提出立足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