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十二集:融入世界

2019-09-21 21:02:0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韓基韜

  金立旺是新華社的一名攝影記者,也是上海洋山港從無到有的見證者。

  2002年底,金立旺第一次來到洋山島,那時的大小洋山還是原生狀態。之後他又去過幾次,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裡的變化。

  洋山港從零起步,在一片荒蕪的島嶼上,迅速建成了舉世聞名的東方大港。

  如今,長江口外,東海之中,上海洋山深水港綿延數千米的岸線上,鐵紅色橋吊林立,集裝箱起起落落。來自長江沿線腹地的貨物從這裡被運送至歐洲、美洲、西非,甚至更遠。洋山港見證了中國與世界交融激蕩的速度、深度和廣度。

  走進國家博物館,你會看到這樣幾件文物:入世槌、簽字筆、議定書。它們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歷史見證,也是中國與世界激蕩、碰撞、融合的歷史見證。

  2001年,卡塔爾首都多哈,當地時間11月10日18時34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國。

  這是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個令人感慨萬千的時刻。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競爭與合作的必然要求。

  日內瓦湖畔,這座建於20世紀20年代的大樓,是世界貿易組織總部所在地。世貿組織的前身是成立於1947年的關稅和貿易總協定,中國是關貿總協定最早的二十三個締約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沒有舉行談判恢復締約國地位,關貿總協定成為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沒有實質加入的最後一個重要國際組織。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之後,出口越來越多,三分之—都是紡織品。1981年,關貿總協定進行多邊紡織品談判,簽署了《多種纖維協定》,分配紡織品的全球配額。中國雖然不是締約方,但卻是紡織品出口大國。1984年,關貿總協定同意了中國加入這一協定的申請,中國紡織品出口因此大增。

  為適應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不斷擴大的新形勢,我國開始考慮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地位。

  1986年7月10日,時任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錢嘉東代表中國政府向關貿總協定遞交了申請。從此,中國“復關”“入世”談判拉開了序幕。

  最初階段,中國與各方談判的焦點是:中國經濟究竟是不是市場經濟? 

  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定了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上述問題迎刃而解。

  在日內瓦舉行的中國組第12次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團長宣佈:我們中國也是搞市場經濟的,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這個宣佈在當時的關貿總協定總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從而結束了對中國貿易體制的審議。

  1993年底,江澤民同美國總統克林頓舉行會晤時,闡明瞭中國處理“復關”問題的三項原則:第一,關貿總協定是一個國際性組織,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參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國要參加,毫無疑問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參加;第三,中國加入這個組織,其權利和義務一定要平衡。這三項原則的提出,反映了中國發展的現實,決定了互利共贏的談判目標,對於保障中國的基本權益極為重要。

  1994年,在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的前一年,中國已經非常接近“復關”的目標。但由於美國等少數締約方缺乏誠意、蓄意阻撓、漫天要價。中國的“復關”談判,不得不轉為“入世”談判。

  中國復關入世第三任首席談判代表 谷永江(2001年採訪):中國發展的前途,他們是看在眼裏了。因此想在中國這個大市場,未來潛在的這個市場當中能夠佔領一定份額。因此它給我們強加了這麼多條件,這就是我們(談判)困難的來源。

  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同年,中國正式申請加入世貿組織,開始與世貿組織的37個成員國逐一進行拉鋸式的雙邊談判。

  其中起伏跌宕、山重水復的情節迭出,最複雜、最艱難的還是中美之間的談判。

  在談判的艱難時刻,江澤民説過這樣擲地有聲的話:我們決不做軟骨頭。同美國的交道還要繼續打。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上,對於他們提出的苛刻無理的要求,我們決不能讓步,要堅決頂回去。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我們的根本原則。

  美國工商企業界對國會發起了大規模的遊説活動,在他們看來,擁有近13億人口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新的貿易協議將使中國向美國的商品和服務打開市場大門。

  中美談判進行了多達25輪。1999年11月10日,最後的談判在北京進行。在中美入世協議談判的最後階段,我們的底線距離美國要價仍很遙遠,時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斯珀林虛張聲勢地拍桌子,站起來對中國談判代表團説:“你們的這個條件,永遠、永遠、永遠也加入不了世界貿易組織!”

  對於美方談判代表的這種威脅,中國談判代表團給予了有力的回擊,頂住了壓力。

  敲桌子砸板凳是美國代表團談判的慣用伎倆,中美雙方為各自國家的利益唇槍舌劍,錙銖必較。

  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 石廣生(1999年採訪):這是正常的,也不可能哪一方失敗,只哪一方失敗,哪一方贏,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雙邊,美國要維護它的利益,我們要維護中國的利益。這是正常的,只要平等協商,中國有一個美德,就是互諒互讓,講道理。我想,談判才能繼續進行下去。

  在黨中央的正確決斷和領導下,中美之間這場持續了六天六夜的艱苦談判最終取得了雙贏的結果。

  美國前貿易代表 巴爾舍夫斯基:中國談判代表態度非常堅決,非常睿智。始終堅決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談判代表團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在談判過程中始終堅守原則。

  1999年11月15日下午4點,石廣生與巴爾舍夫斯基在北京簽署了兩國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市場準入協議。2001年9月與最後一個談判對手墨西哥達成協定。至此,中國完成了與世貿成員的所有雙邊市場準入談判。

  為了推開世貿組織的大門,中國用了整整15年的時間。終於有了享受與其他世貿成員同等待遇的權利,這標誌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入世後,中國政府全面履行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承諾。在2002年入世後的第一年即大幅調低了53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關稅總水準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截至2010年,中國貨物降稅承諾全部履行完畢,關稅總水準由2001年的15.3%降至9.8%,遠遠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準。

  中國建立健全知識産權法律法規,與多個國家建立知識産權工作機制,構建起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國情的知識産權法律體系。

  中國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履行世貿組織承諾的努力,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中國入世,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對外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十年,進口大幅增長,平均每年進口7500億美元的商品,相當於為貿易夥伴創造了1400多萬個就業崗位,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累計利潤2617億美元,年均增長30%。如今,中國早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 羅伯托·阿澤維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給中國帶來了未來增長的潛力。我認為世貿組織,給中國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不僅是中國,還有中國所有的貿易夥伴。

  浙江義烏作為一個縣級市,在入世後幾年間裏貿易出口量增長幾十倍。每天清晨,義烏小商品市場一開門,上萬間商鋪開始封箱發貨。它們陳列的只是樣品,背後連接著上萬家工廠,數以萬計的中國工人。

  入世後的2002年,義烏設立了海關辦事處。2009年升級為全國首個縣級市海關。

  入世帶來的變化不僅是在義烏,而是在整個中國。中國與世界的聯繫,從未如此緊密。

  2001年,中國的入世元年。銀行、保險、證券、汽車、電信、石化、旅遊、建築、教育服務等都紛紛打開大門,一批外國知名企業陸續進入中國市場。

  最初,也有很多人擔心大量的國外商品和外資企業涌入中國,會給中國的産業會帶來災難性衝擊。當時不少人用“狼來了”形容國人的擔心。

  汽車業被認為是入世後“最揪心的産業”。入世之前,中國汽車業長期根據上世紀80年代施行的汽車目錄進行管理。民營企業的汽車産品遲遲上不了目錄。2001年入世,中國向世界敞開大門。合資企業讓中國汽車行業在整車開發流程、製造工藝、高端人才方面多方面受益。民營企業也借市場開放契機,謀求合法的準生證。

  當年,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為了申請生産許可證,頻頻往返于浙江和北京之間。如果拿不到許可證,他的企業將面臨破産。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第三天,國家經貿委給李書福發出中國第一家民營企業汽車生産、製造、銷售許可證。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這完全是因為改革開放政策才有吉利,否則話,吉利不存在,也誕生不了。那個時候,説中國要加入世貿組織,我覺得非常好。最起碼,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更加自由地參與這個行業的競爭。

  如今,在中國道路上行駛的各種汽車,有中國品牌,也有國際品牌。小轎車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

  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100%股權。2018年,吉利入股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成為最大股東。

  中國入世,市場逐步開放。從産量200多萬輛到1800多萬輛,從世界排名第八到世界第一産銷大國,中國僅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同時,誕生了一大批大型汽車生産企業,吉利、比亞迪、奇瑞等一批自主品牌企業異軍突起,與入世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別。汽車業非但沒有遭受滅頂之災,反而成為中國經濟當之無愧的支柱。

  中國人民的勤勞和創造力,提升了産業的競爭力。中國出口到國外的産品物美價廉,從日用生活品到高科技産品琳琅滿目,為國外消費者提升了生活品質、降低了生活成本,既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他人。

  加入世貿組織,為中國産品走向世界創造了廣闊的平臺。自2002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是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

  如果説中國的開放是從“引進來”開始的,那麼,入世之後的開放則更多的是“走出去”。

  2001年4月5日,美國南卡州坎姆頓市舉行了一個隆重的命名儀式:為了感謝中國海爾集團對當地經濟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政府決定將原來的“協作大道”命名為“海爾路”,這是美國第一條以中國企業品牌命名的道路。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 張瑞敏(2008年採訪):我覺得説得極端一點,這個企業分大類就是兩類。一類是全球化企業,一類是為全球化企業打工的企業。所以你如果不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企業,不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品牌。你只能為它打工。那為它打工,你自己的空間和自己發展的餘地就很小。所以我覺得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企業來講,應該説是給你很大的一個發展空間,但是,這條生路,這條出路需要你自己衝出去,你自己殺出去。

  如今的海爾,已經當之無愧成為世界白色家電著名品牌。截至2017年,已在全球建立了29個製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員工總數超過6萬人。

  到世界經濟的大海中經風雨、見世面,中國企業展示的是堅定的決心和巨大的勇氣。

  這裡是匈牙利北部一個只有三萬人口的小鎮——卡辛茨巴斯卡。63歲的朱哈斯.約瑟夫祖孫三代都在同一家企業工作——寶斯德化學公司,匈牙利最大的化工企業。在十幾年前,這家60多年曆史的老牌企業走到了破産的邊緣。

  公司的困境給約瑟夫一家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此時,在7000多公里之外的中國有一家企業——萬華化學集團正在謀求走出國門, 收購寶斯德成為萬華一個理想的選擇。 這樁價值12.6億歐元的並購案,過程複雜而艱難,在並購完成之後,中國企業給寶斯德帶去了更為先進的管理制度。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丁建生:第一條,改變。就是要變革,變革最主要的是變革觀念。必須要適應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有活力的最主要的一條要素。所以我們給它加了一條是什麼,績效導向。

  匈牙利寶斯德化學公司財務經理 朱哈斯·約瑟夫:能夠根據個人業績評估結果,得到額外多一個月的工資。在萬華化學來之前,我們公司並沒有業績考核系統。

  2015年年底,這家原本瀕臨破産的寶斯德公司盈利達到了2000萬歐元。2017年企業利潤更是超過了4億歐元。萬華化學集團也由此躋身聚氨酯行業全球三甲。 

  利用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給世界帶來的價值與活力。受益的不單是中國的企業,東道國也受益匪淺。

  2008至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陰霾的籠罩下,在非洲投資的中國有色集團切實履行鄭重承諾,所屬的非洲企業沒有裁減一名員工、沒有減少一分投資、沒有減少一噸産量。這給東道國帶來了現實的利益。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融入世界的關鍵一步,也是世界搭乘中國快車的重要契機。

  中國因世界而豐富,世界因中國而多彩;中國需要一個包容的世界,世界需要一個發展的中國。

  “中國融入世界,整個世界都動了起來”。中國贏了,世界也贏了。 

  大事記

  1990年9月  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1994年4月  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聯網。

  1994年5月  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6年3月  大幅削減關稅。

  1997年3月  開放中國公民出境遊。

  2001年10月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召開。

  2001年12月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11月  與東盟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2002年12月  正式啟動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機制。

  2005年  義烏小商品市場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確定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2008年12月  吸引外商投資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

  2009年  成為全球出口第一大國。

  2010年1月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

  2010年5月   舉行上海世界博覽會。

  2011年3月  “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全線開通。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