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丨第十七集:改革開放譜新篇

2019-09-24 19:49:5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韓基韜

 

深圳,蓮花山公園山頂廣場,一座6米高的鄧小平銅像巍然矗立。歷史不會忘記,這個地標對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刻含義。

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開啟了中國深化、加速改革的新局。

20年後,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第一次國內調研首站就來到了深圳。他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親手栽下一棵高山榕。

這是對波瀾壯闊歷史的一次回顧致意,也是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一份莊重宣示,發出了改革開放再出發、續寫改革開放新篇章的號令。

如果把中國改革開放比喻成一條奔騰向前的長河,那麼,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深水區,面對的暗礁、潛流、漩渦越來越多,到了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鍵時刻。

習近平:“中國是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國家,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

環顧世界,國際金融危機余波猶在,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全球治理遭遇困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蔓延,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中國,也站在新的歷史關口。在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背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經濟結構不合理,區域、城鄉發展失衡,部分行業産能過剩,資源環境的承載已近極限,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矛盾逐步顯現。

中國發展到今天,發展中的問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交織疊加、錯綜複雜。下一步的改革,不是平地起高樓,而是站在更高起點、迎來更高層次、確立更高目標。

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絕非易事。要把改革推向前進,必須加強頂層設計。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1000多字的文件,容納了60個方面、336項深化改革具體措施,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闡明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未來走向,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

改革進入深水區,涉及問題之多、領域之廣、矛盾之深,前所未有,個別部門單兵突進、零敲碎打調整、碎片化修補都已行不通了,必須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實現各領域改革的聯動集成。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謀定未來的重要戰略抉擇,既體現了改革進程本身的客觀要求,也體現了對於改革的認識更加深化、更為系統。全面深化,其內涵是指這次改革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和軍隊、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複雜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闖急流、涉險灘、破藩籬,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

這是中國改革發展史上又一個劃時代的“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引領中國改革開放邁入新天地。

全面深化改革把握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集中精力抓好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們黨對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對市場作用的全新定位,是理論上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2013年1月,持續20多天,京津冀、長三角大部分地區霧霾壓城。研究發現,這一次的霧霾範圍與中國重化工業的集結地幾乎完全重合,這也將中國經濟發展和環境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暴露無遺。

當時在鋼鐵業界,“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的順口溜廣為流傳。高峰時,河北一省的鋼鐵産量就超過了全球鋼産量排名第二的國家。

就在此時,國家統計局公佈2012年的經濟發展指標。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8%,這是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經濟年度增速首次跌破8%,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宏觀數字之下,是傳統行業的切膚之痛。鋼鐵、煤炭、水泥等幾乎全行業掙紮在虧損邊緣。

面對嚴峻形勢,中國經濟迫切需要科學把脈,開出應對良方。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系統闡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涵。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一闡述科學回答了對中國經濟“怎麼看”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中國經濟的未來確立了新的歷史坐標。

習近平:“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問題,必須堅定推動結構改革,寧可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任何一項事業,都需要遠近兼顧、深謀遠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是不會長久的。”

適應、引領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呼喚新的解決方案。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實現整體躍升。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中央開出了標本兼治的“三去一降一補”良方。

中國經濟,以壯士斷腕的決絕,向舊的發展方式告別。品質效率型的發展方式,創新驅動的發展動力,高品質發展正在迎面走來。

在廣東順德一家機器人製造企業,3000平米的辦公室,每6平方米,就有一個博士或碩士,不到一年,就研發出了8款建築機器人。

而兩年前,這裡還是成片低矮破舊的廠房,生産著小五金器件。村級工業園曾經是珠三角製造業的搖籃,經過幾十年粗放式生長,3800多個村級工業園擠佔的空間與創造的效益差距越來越大。

改革,迫在眉睫,困難也超乎想像。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黨委書記 張新傑:“你去拆他的,就等於拆自己的房子一樣,還有個更困難的是什麼,又要他表決通過,你説這個難不難。”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廣東團審議,鼓勵廣東要在加快構建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廣東省授予順德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驗區,賦予18項政策支持和權限突破,向體制機制障礙開刀。

短短一年時間,順德在村級工業園改造中首創了6種改造範例,12項新做法,9000多畝成片土地被騰挪出來。2019年上半年,順德工業投資增長20.6%,GDP實現7.1%的增速。未來5年,順德機器人産業有望突破2000億元。

我國製造業在創新中奮進,第三産業也撐起了半壁江山。從2012年到2018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44.6%增長到52.2%;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51.8%增長到76.2%。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毛盛勇:“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450933億元,同比增長6.3%。”

今年7月15日,中國2019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

在世界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顯示出總體平穩、高品質發展取得新進展的良好態勢。這一成績來自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經濟形勢清醒判斷和深刻洞察,來自於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的不斷推進。

中國經濟歷經“破繭成蝶”的陣痛,正在發生著深刻的結構之變,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浙江省杭州市巧鹿公司總經理 陳曉東:“原來我們辦理的過程中,去辦理一個公司,像西天取經一樣九九八十一難。”

這是陳曉東2007年大學畢業,剛創業時的感受,當時為核準公司名稱就跑了半個月。過去,企業從開辦到運營,要走過一個“萬里長征”,經歷太多的辦證審批。

浙江省改革辦副主任 董繼鴻:“最多跑一次,就是為了解決老百姓企業辦事難、辦事煩,來回跑、反復跑等等一些不方便的問題。要所有的部門,所有的工作人員,要以整體政府的理念,破除政府部門的壁壘。”

百姓“最多跑一次”,意味著幾十個部門各自的舊規則都得推倒重來,在杭州市,991個事項已實現集中辦理。“最多跑一次”改革,映襯出深化改革的艱難,也記錄著堅定推進改革的決心和突破。

陳曉東:“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只需要我們在網上下載個APP(應用軟體),然後把辦理的內容,確定填入進去以後,填寫完了,第二天營業執照就可以拿了。如果我們自己去不了,他會寄給我們。如果自己去,當天就可以拿到,從原來的跑很多趟,到變成了只要跑一趟,到現在的不用跑,現在政府真的發生了很多變化。”

浙江“最多跑一次”的經驗做法,已經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全面推廣。

全面深化改革以來,財稅金融改革、價格領域“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産權保護、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三改聯動”,國有資本和其他各類所有制資本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190個經濟體中,較2013年上升了50個位次。

一項項改革相繼落地、持續加力,市場活力進一步迸發。

改革,不僅要破解當下難題,更要著眼長遠,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機構改革問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動作,對各領域改革發揮著體制支撐和保障作用。

與以往機構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不同,2018年機構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黨、政府、人大、政協、司法、群團、社會組織、事業單位、跨軍地,中央和地方各層級機構。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這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任務,是貫穿改革全過程的政治主題。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20多項改革設計,涉及範圍之廣、調整程度之深,超出眾人的想像,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刀闊斧的改革決心和深謀遠慮的改革智慧。

按照黨中央確定的時間表、路線圖,機構改革氣勢如虹、勢如破竹。短短幾個月時間,新組建或重新組建部門陸續完成掛牌、轉隸、擬定“三定”方案等工作,涉及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直屬單位超過80個,解決了60多項長期存在的部門職責交叉、關係不順事項。

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先後整合了原有11個部門的13項職責,探索建立了應急響應專題會商機制,形成了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救援扁平化組織指揮模式、防範救援救災一體化運作模式,增強了應急管理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為做好應急管理工作、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組織保障。 

在2019年7月5日召開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機構改革是對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是新時代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大標誌。

土地問題,始終是中國農村改革的核心。波瀾壯闊的改革,發端于土地,收穫于土地,也不斷在土地上捕捉著深入推進制度變革的新契機。

山東省棗莊市王莊村農民 王延力:“現在我們無人機噴灑農藥,比原先噴灑農藥,它的效益高了二十多倍。這要放在從前,用人噴灑的時候,三十個人也得二十天。”

山東棗莊王莊村的農民王延力現在説起土地流轉的好處來滔滔不絕,可2012年時,他一度因為流轉了村民的300畝土地後悔得不得了,因為流轉後,村民紛紛反悔,找他要收回土地,他投入到地裏的錢都打了水漂。

山東省棗莊市王莊村農民 王延力:“我們跟老百姓訂合同,沒有法律依據。”

土地的權屬不清晰,承包戶有顧慮,經營主體也有顧慮。

2014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前提下,以全新的“三權”分置思路,給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定了調。

2016年11月,《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正式發佈。

“三權”分置,就是在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基礎上,將承包經營權拆分開,承包權歸承包戶,經營權可以流轉。這是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之後,中國農村改革的又一大制度創新。

山東省棗莊市王莊村農民 王延力:“這有了這個政策,我們(和農民)訂了合同,我們就放心了,就大膽地敢長期地穩定地投入了。”

王延力和幾個朋友共同成立了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與1900多戶農民簽訂合同,流轉了8300畝土地,投入一千多萬改造成高標準農田,進行規模化種植。2018年,又開始二次創業,進行糧食深加工,標準化新技術應用率達到98%以上。

農村改革讓農民流動起來,億萬農業轉移人口,體現著農村改革帶來的活力。

多年來,農民工成為城市建設的脊梁,他們心頭也有難言的苦澀。雖然身在城市,卻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醫療、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務,不能真正融入城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2014年6月,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構建新型戶籍制度的綱領性文件,讓進城農民在城市裏能真正安家落戶,城鄉區域間的戶籍遷移壁壘加速破除。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

2019年我國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城區常住人口100萬至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將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將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把農村戶口直接遷到市裏來了,我們孩子上學也是比較方便,同時我們還可以享受城裏的一些醫保和住房的一些保障。這樣的話我們的生活算是整個融入到城市裏面了。”

從2014年到2018年,全國有9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3.37%。中央確定的使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正在加快實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項項改革舉措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熱切回應人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盼,在人民群眾心中激蕩起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從2016年至2018年,兩千多萬二孩出生,讓這些家庭有了更多歡笑。

隨著國家財政實力的提高,保障網越織越密,醫保人均補助標準比2012年提高了近一倍,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以上。2018年,17種抗癌藥降價納入了醫保,平均降幅56.7%。2019年,較大幅度調整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2018年棚改開工600多萬套,更多困難群眾住有所居。

教育改革不斷夯實,90%以上的殘疾兒童享有了受教育的機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所有國家級貧困縣;醫養結合加快推進,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

十八屆中央先後召開38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365個重要改革文件,確定357個重點改革任務,出臺1500多項改革舉措。

放眼今日中國,在經濟、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環境保護、養老就業、醫藥衛生、黨建紀檢等多個領域,一系列重點改革協同聯動,蹄疾步穩。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中國勇敢地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對外開放的廣度與深度持續推進。

上海,外灘向東,蜿蜒的浦東海岸線。2013年,中國第一個自貿區在這裡成立。2018年,海南全島啟動自貿試驗區建設,探索、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近6年來,18個自貿區覆蓋了中國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的廣大區域,形成的202項制度創新成果得以複製推廣,帶動了全國範圍內營商環境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水準的持續進步。

越來越短的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背後,是中國越開越大的開放之門。

從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到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從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到2020年生效的《外商投資法》……中國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彰顯著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出:要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7天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政策,明確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

一直謀求在中國建廠的特斯拉,成為這一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

2018年7月敲定合作協議,10月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今年1月7日,我國第一個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製造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臨港産業區開工建設。2019年8月,佔地1300畝的超級工廠基本建成,開始安裝生産設備。

享受這種速度和服務的,不只是特斯拉。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國際互聯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和政策,制度型開放紅利不斷釋放。

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新時代中國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為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古老的大地叢生嶄新的神話,

詩和遠方的目標還沒有到達,

韆鞦大業越來越壯麗,

春天的故事傳遍了天涯。

新時代的號角中再一次出發,

歌聲和汗水一路揮灑,

中國夢的旗幟下再一次出發,

追夢的人們雄姿英發,

滿載千年宏願再一次出發。”

習近平:“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徬徨,必須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勇立潮頭、奮勇搏擊。”

這是面向改革開放40年的全面總結和深沉致敬,更是承接改革開放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偉大宣言。

【大事記】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期間提出要堅持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2013年2月,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3年11月,推進“放管服”改革。

2014年2月,出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2014年6月,開啟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

2014年7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5年2月,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

2015年8月,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2015年11月,確立農村改革的“四梁八柱”。

2015年11月,習近平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3月,印發《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2016年11月,《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發佈。

2017年7月,新高考制度改革。

2017年11月,營業稅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成立。

2019年7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講話。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

2019年8月,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數量增至18個。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