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丨第十八集:脫貧攻堅

2019-09-24 20:09:0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韓基韜

  大涼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海拔2,000∼3,500米。

  2012,年當中國開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進的時候,綿延的崇山峭壁阻隔了大涼山通向富裕、通向現代化的進程。作為中國最貧困地區的縮影,這裡的居住環境惡劣,教育資源匱乏,醫療水準低下。

  黨的十八大後,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脫貧攻堅在中國展開,大涼山和中國所有貧困地區的命運迎來了新的轉機。

  習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讓所有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奔向小康,共享祖國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主義的

  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産黨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超過8億貧困人口先後擺脫了貧困,率先完成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在人類與貧困鬥爭的歷史上,刻下了一座里程碑。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貧困發生率降到3%左右時,減貧就進入“最艱難階段”。

  到2012年,中國還有9000多萬貧困人口。這些還沒有攻下來的貧困,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打贏脫貧攻堅戰,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指標,是化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之舉。

  2015年10月16日,一場以“攜手消除貧困、實現共同發展”為主題的國際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産黨向人民、向世界作出了莊嚴承諾。

  習近平:“未來5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020年,這比聯合國確定的全球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整整提前了10年。

  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它的核心指標就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40多年前插隊時的照片,在陜西延安梁家河村的七年時間,他嘗遍貧苦,感受至深,走上領導崗位後,始終不忘為勞苦大眾謀幸福。

  《擺脫貧困》,這是習近平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因地制宜,弱鳥先飛,精準發力,滴水穿石”,處處都透露著習近平在實踐中就如何擺脫貧困的深入思考。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寧夏對口扶貧,提出了建設閩寧村的設想,開始了吊莊移民。

  習近平:“吊莊是寧夏的詞,福建就叫移民,就是把一個村從這兒吊到這兒來,就叫吊莊。當時那個時候,東部地區當時拿很多錢來搞這個也不可能,但是當時也是上千萬,做了這個閩寧村。”

  謝興昌:“剛搬來的時候,是什麼都沒有,我是第一個建房的。我自言自語説了這麼四句話,天空無飛鳥,地面不長草,十里無人煙,風吹沙子跑。”

  從1997年至今,閩寧鎮陸續接納了西海固地區六個國家級貧困縣的4萬多移民,從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荒蕪之地,發展成為常住居民6萬多人的特色小鎮,也成為中國東西協作和易地搬遷扶貧的樣本。

  習近平:“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 他們吃的怎麼樣,住的怎麼樣,能不能過好新年。”

  就任國家主席以來,每年的新年問候,習近平主席都惦念和牽掛著困難群眾。

  這是一個國家領袖人民情懷的真情流露,也是一個偉大政黨民惟邦本的具體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 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從革命老區到民族地區,從地震災區到祖國邊陲,在一個又一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都留下了習近平總書記走訪調研的足跡。

  習近平:“吃得飽,穿得暖,這都達到了吧”

  老百姓:“都達到了”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先後40多次到貧困地區考察扶貧工作,走遍了我們國家所有,各種類型的貧困地區,2015年,我們全面打響了扶貧攻堅戰,總書記連續五年,召開了六次跨省區的座談會,請省委書記,市委書記,縣委書記,村裏支部書記,一起共同分析脫貧攻堅的形勢,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使我們的脫貧攻堅,始終保持了正確的方向。”

  一大早,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村民施全友就接到了遊客訂餐的電話,他和妻子孔銘英急忙進行菜式搭配,為遊客準備午餐。

  孔銘英:“有一雙手在,只要肯做,就不怕沒吃的沒穿的。”

  過去,夫妻倆二十多年來都靠外出打工來維持家裏的生活。窮日子啥時候才能過出頭兒?是他們做夢都在想的問題。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走進農家院壩和鄉親們一起聊脫貧致富。

  正是在十八洞村,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他希望幹部和村民一起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模式。

  2014年年初,縣裏派出的精準扶貧工作隊來到十八洞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們給每一個貧困戶都建檔立卡,從精準入手為貧困山村尋找脫貧路。

  龍先蘭:“一開始我在浙江那邊打工,從沒想過自己的家鄉會變成這樣。”

  在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首先是攻破“等靠要”的思想,調動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然後因戶施策,甚至因人施策。在他們的幫助下,有一技之長的龍先蘭養起了蜜蜂。並註冊了自己的蜂蜜品牌。能説會道的韓鳳嬌,做起了旅遊。會苗繡的石順蓮農閒時靠自己的絕活,一個月能多收入1500元。

  石順蓮:“以前我們要錢要跟老公要,現在我們自己也可以賺錢了,要想趕集買個零食給孫子,不用和老公伸手要錢了。”

  幾年來,十八洞村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獼猴桃種植、加工工藝品、開辦農家樂,集體經濟蒸蒸日上。如今,施全友兩口子的農家樂常常爆滿,日子過得紅紅火火。2018年,十八洞村人均純收入超過12000元,130戶51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成為全國踐行“精準扶貧”理念,脫真貧、真脫貧的一個成功範例。

  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戶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要求。

  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國家實施了“五個一批”工程: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精準施策,對症下藥,一項項“精準扶貧”措施開始落地見效。

  江西瑞金鳳崗村,有一位87歲的網紅奶奶,她和藹的笑臉被印在很多紙箱上,每天通過快遞員和不同的電商平臺,出現在全國各地的粉絲面前。

  廖奶奶是鳳崗村腌制鹹鴨蛋的行家,三年前,江西省郵政電商扶貧隊的隊員告訴廖奶奶,現在網上也可以賣鴨蛋,還可以賣到全國各地。在他們的幫助下,廖奶奶成立了合作社,註冊了自己的鹹鴨蛋品牌。

  電商扶貧隊隊員 謝輝:“訂單量多了,就把我們鳳崗村32戶貧困戶,納入到我們合作社來。養鴨子的你就可以去養鴨子,不想養鴨子的可以到合作社來,幫忙腌鴨蛋,洗蛋,裝箱。”

  張雲:“隨著合作社的第一次分紅,大家興趣就起來了,原來這個東西真的可以脫貧致富,原來真的可以通過一根網線,去把農村山溝溝裏的東西賣到全國各地去。”

  扶貧産業不在大小。各個貧困地區向群眾問辦法,向市場要效益,培育了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能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特色産業。

  在河南蘭考,當年焦裕祿帶領蘭考人種下的泡桐樹,如今成了當地古琴産業重要的原材料。徐場村有1200多人從事古琴制售行業,年産值1.6億元。

  在福建武平,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在四川壤塘,將非遺文化産品轉化為商品推向市場,助推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湖北鄖陽青龍泉社區。全國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之一。依託1000多畝香菇産業基地和大型織襪扶貧車間,15000多個移民將在這裡開啟美好的新生活。

  截至2018年底,中國有870萬貧困人口實現扶貧易地搬遷,相當於一個南京城的人口實施了整體遷移。千萬移民,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重慶考察時強調,兩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義務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要保證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濟南職業技術學院,白雪正在這裡無憂無慮地完成學業,儘管不是免費的義務教育階段,她的學費仍然得到了減免。白雪所在的濟南實行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鏈條學生資助制度。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從小學到大學全程免學費。今天的中國,因貧輟學的現象已經變得罕見。

  湖北 巴東縣 扶貧表彰大會現場:“幸福的生活是靠我們奮鬥出來的。”

  好日子不會從天而降,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提高脫貧品質,最關鍵的就是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扶貧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既要扶志氣,也要扶智慧。起源於貴州畢節的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如今已遍佈中國的廣大農村,成為農村政策宣講、技術培訓、文明教育的窗口。

  2015年12月,國家啟動實施了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工程,以文化人,助力脫貧攻堅。

  産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文化扶貧等一系列措施構建起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逐步形成。

  習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

  2015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進入決勝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發出了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號召全黨“要立下愚公移山誌,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這是中西部22個省的省委書記、省長向中央簽署的脫貧攻堅責任書,脫貧攻堅是十八大以來唯一的由黨政一把手向中央立軍令狀的工作。

  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齊攻堅。千千萬萬黨員幹部迅速進駐貧困地區,察民情、匯民意、解民憂、助民富。

  扶貧幹部 雷玉龍:“搬遷扶貧,送走一窮二白。” 

  盡銳出戰,眾志成城。

  從2015年開始,全國共有24.2萬個扶貧工作隊,300多萬人輪流駐紮在貧困村,與廣大農民群眾並肩作戰。

  駐村幹部 張淩:“我們就是做給百姓看、帶著百姓幹、幫著百姓辦。”

  這段視頻的拍攝者是廣西百色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2019年6月的一個雨夜,她在返回扶貧點的途中遭遇山洪,在拍攝這段視頻後不久,她年僅三十歲的生命就在洪水當中戛然而止。

  黃文秀是一位來自廣西百色農村的壯族姑娘,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毅然回到家鄉工作,將自己的美好青春揮灑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為了方便和村民交流,習慣於説普通話的她自學了當地的桂柳話,為了脫貧,她幫村裏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給了更了解村裏的情況,她繪製了村裏的貧困戶分佈圖…

  2019年3月26日,黃文秀擔任第一書記剛滿一年,她的汽車儀錶盤里程數正好增加了25000公里。

  她在朋友圈寫道:“扶貧之路,對我而言更像是心中的長征。”

  扶貧攻堅同心勠力,脫貧致富不勝不休。“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為了這句重若千鈞的承諾,全黨全社會的力量都行動了起來。

  2018年,先富起來的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飲水思源,為黨分憂,將1500萬株安吉白茶扶貧苗,送往湖南,四川,貴州的脫貧攻堅的第一線。

  從2015年開始,中央層面有310個單位幫扶592個貧困縣。全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對幫扶的對象,覆蓋全國所有的貧困村。

  軍隊定點幫扶4100多個貧困村。

  先富幫後富,東部幫西部,經濟較發達縣(市、區)與西部573個貧困縣“攜手奔小康”。

  西南山區,穿梭在雲貴高原的6061慢速綠皮列車每天都準時將沿線百姓的農貨、牲畜運出大山。

  老百姓:“這火車是貼錢跑的,就是為我們老百姓服務。”

  列車長:“以前我們這個公益性慢火車沒有開的時候,馬龍的老百姓都是採用包車的形式去曲靖,他們一般包車每個人就是20元15元,現在做我們的火車最低票價只要4元。”

  高鐵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感受飛速奔馳的時候,全國仍保留了81對這樣的扶貧列車每天在全國的貧困地區穿行。

  阿西阿呷列車長:“我們現在這個車廂拆了兩排位子,專門供沿途彝族老百姓,堆放農副産品和蔬菜水果。”

  這些暖心列車,打通了農民的脫貧路、孩子的上學路、病人的求醫路。

  除了中央企業牽手248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以外,民營企業也通過“萬企幫萬村”行動也加入了扶貧大軍。      

  到2018年底,全國累計有76000多個民營企業結對幫扶了近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數以百萬的貧困人口從中受益。

  全國一盤棋,億萬人民戰貧困,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也是共産黨人的初心和決心。

  要想富,先修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提檔升級,讓脫貧攻堅行穩致遠。

  雲南鎮雄,距地面150米左右的天坑深處,有8戶人家32口人居住。用村民們自己的話説,他們坐井觀天,但視野開闊。

  雲南省鎮雄縣新寨村 村民:“我們的學生在外縣讀書,想跟他們什麼時候聊就什麼時候聊,哪時候開視頻就哪時候開視頻。”

  中國共建立了637萬個通信基站,其中4G基站300多萬,超過全世界所有國家4G基站的總和,暢達的手機信號覆蓋到所有偏遠地區。

  2015年12月23日,中國最後9614戶、3.98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徹底解決。中國真正實現了村村通電,而當時全球還有11億無電人口。

  到2018年,全國已建成1100多萬處供水工程,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1%,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已得到解決。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在貴州省黔西縣境內的鴨池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梁,隨後的幾十年裏,這一河段的橋梁經過了五次升級。貴州是中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如今,2萬多座橋梁讓這裡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05萬公里,6億農民硬化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正在成為現實。

  這些連著田間地頭、串起千家萬戶的農村公路,帶動了各地特色農業、鄉鎮工業、旅遊服務業的蓬勃發展。

  陜西農民:“別看我們的櫻桃今天還在樹上,明天就可以到北京上海。”

  鋪下的是路,樹起的是碑,通達的是富,連接的是心。

  人心齊,泰山移。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頻頻傳來捷報。

  2018年,居住在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的獨龍族群眾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了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的喜訊。

  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給鄉親們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鬥。

  獨龍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全國只有6900多人。

  獨龍族同胞以及全國所有少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頭的牽掛。2014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給獨龍族群眾回信,並在考察時會見獨龍族代表。

  習近平:“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都要全面地實現小康。”

  獨龍族的主要聚居地獨龍江鄉山峻谷深,峭壁疊嶂,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與世隔絕,曾經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

  2014年,一條穿過高黎貢山的隧道打通了,獨龍江鄉終於實現了全年通車,與大山外面的交往不斷提速。

  馬庫村黨支部書記 江仕明:“以前從鄉里到縣裏,需要走三天,在半路上要住在住樹洞或者是岩洞裏面,現在只要三個小時。”

  脫貧後的獨龍江鄉日新月異,種植業、養殖業、旅遊業等發展迅速,田間地頭到處能看到火熱的生産場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獨龍族又一次邁出了跨越發展的步伐。

  扶貧幹部 高德榮:“脫貧只是第一步,好日子還在後頭,我們繼續奮鬥,奮鬥就是幸福。”

  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精準脫貧一步一個腳印,攻城拔寨,紮實推進。

  這是2019年四川大涼山的彝族火把節,脫貧攻堅的五年,大涼山97萬貧困人口已減少到了17萬。

  從2012年末到2018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9899萬人減少至1660萬人,累計減少8239萬人;相當於歐洲大國德國的人口總數。截至2019年7月,全國已有436個貧困縣摘帽,超過10萬個貧困村脫貧。

  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每年都有1000多萬群眾跨過貧困線,每分鐘就有20多人過上“兩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

  中國夢,是追求幸福的夢。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優、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中國共産黨初心不改、前赴後繼的百年拼搏。以人民為中心,正是脫貧攻堅攻城拔寨的偉力所在。

  今天,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取得新進展,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支持者,過去的三十多年間,世界極端貧困人口從40%下降至現在的10%,大多數的貢獻來自於中國,在致力於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還力所能及地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地援助,70年來,中國共向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四千億人民幣的援助,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譽。

  聯合國秘書長 古特雷斯:“中國在‘消除貧困’中最重要的貢獻,是中國自身取得的成就,事實上中國的發展已經讓數億人口遠離貧困,而且中國正致力於在2020年徹底消除國內的極端貧困,所以這是中國對世界減貧事業最大的貢獻。”

  古今中外,除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政府,還沒有一個政府敢為自己定下限期實現全體國民消滅絕對貧困、建成全面小康的艱巨目標,而且一諾千金,説到做到。

  不獲全勝不收兵。

  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正在今天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這一偉大的壯舉,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的史冊,也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大事記】

  2013年11月,習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

  2013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扶貧工作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提高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

  2014年3月,習近平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進一步闡釋了“精準扶貧”理念 。

  2014年4月,獨龍江隧道貫通通車。

  2014年8月,設立扶貧日。

  2015年1月,習近平在雲南調研時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2015年4月,推行駐村幫扶工作機制。

  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考察時,提出了扶貧開發工作"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2015年10月,習近平在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首次提出"五個一批"的脫貧措施。

  2015年11月,作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

  2015年12月,最後3.98萬無電人口所在地區通電。

  2015年12月,啟動寬頻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支持農村偏遠地區寬頻網絡建設。

  2016年4月,建立貧困退出機制。

  2017年10月,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指示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

  2018年6月,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

  2019年4月,習近平給獨龍江鄉回信祝賀實現整族脫貧。

  2019年8月,習近平在甘肅考察時強調,把脫貧攻堅重心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