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丨第十九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9-09-25 20:27: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楊玉國

  一列滿載遊客的觀光小火車,正在駛向今天的世外桃源。

  小火車串起的是浙江魯家村18個家庭農場,鮮花農場、中藥農場、竹園農場,各具特色的農場,讓每天來此參觀的數百名遊客驚嘆連連。

  誰能想到,魯家村的過去,曾是一個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窮山溝。它的昨天和今天,反映了浙江萬千村莊通過“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環境改造,發生的巨大變化。

  一批接一批的鄉村成為“開門即是花園,全村皆是景區”的美麗鄉村。

  2018年9月26日,浙江“千萬工程”榮獲聯合國最高環境榮譽“地球衛士獎”。

  今天習近平主席親自推動了“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使我們的村莊變成了一張靚麗的明信片。

  魯家村正是今天中國的一個縮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曲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交響,正在神州大地激蕩迴響!

  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列車高速飛奔,在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

  早在1985年,在正定工作期間的習近平就提出:“寧可不要錢,也不要污染”。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余村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一起,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發展理念。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堅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千年大計。

  擔任黨的總書記之後,習近平多次講到,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裏變得越來越壞,共産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向世界傳遞了中國綠色發展的理念。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寧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一重要論斷,貫穿在習近平的生態文明思想中。它打破了簡單地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生動地講述了發展與保護的內在統一。

  浙江浦江,因浦陽江得名,七山二水一分田,浦江人便世代安身立命于這山水之間。

  張必君,地道的浦江人,從小生長在這裡。

  水晶玻璃行業從業者 張必君:“我們小時候池塘裏都能游泳的,我就在這裡游泳,那時候還很多魚的,我在這裡還跳水,啪,跳下去。”

  然而,自從上世紀80年代初,水晶玻璃的打磨技術被傳到浦江,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善於學習敢想敢幹的浦江人,很快把這門生意做得紅紅火火,這裡成了全國聞名的水晶玻璃之都,頭腦靈活的張必君早早抓住機會,17歲時就投入了這股洪流。

  水晶玻璃行業從業者 張必君:“一個電動機一個砂輪,然後就是手拿著磨。”

  投入成本不高,生産工藝也不複雜,一時間,各种家庭作坊漫山遍野瘋狂生長。高峰時,這個人口不到40萬人的小縣城竟辦起了2.2萬個水晶加工點。

  水晶玻璃行業從業者 張必君:“我到18歲,到20歲,我那時候都在城裏買了房子,然後又買了摩托車、又買了大哥大,等於所有的都有了。”

  就在越來越多的浦江人實現財富夢時,自己的家園卻再也看不到清澈的河水,浦江全域500多條河流,90%成了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

  水晶玻璃行業從業者 張必君:“那時候我們在想,我們還能在這個地方生存嗎?能生活嗎?有時候站在那裏真的是,可以説心裏很難受很難受。對子孫後代的生活帶來這麼大的影響,那我們再做這個行業有什麼意義呢,那時我也在思考。”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提出了面向未來發展的“八八戰略”,打造綠色浙江。隨後的一段時間裏,浙江省開啟了環境整治的攻堅戰,堅持一張圖紙繪到底。

  污染河流,毀壞家園,哪怕是金飯碗,也要把它砸爛。很快,整個浦江將近兩萬家水晶加工戶被關停取締,超過9萬台水晶加工設備被淘汰,570多萬平方米的非法建築被拆除。

  張必君繼續留在了水晶玻璃行業,在浦江,絕大多數水晶作坊被關停,整合後的400多家企業進入了統一規劃的水晶工藝園區,在這裡,生産污水和廢渣被全部集中處理,污染被降到了最低。

  水晶玻璃行業從業者 張必君:“如果你犧牲了環境帶來了自己的利益,這個我説白了,我們內心不安。”

  整治之後的浦江,山青水秀, 美麗家園重回身邊。

  整個浦江的水晶産業不但沒有因為嚴格的環境治理被徹底整垮,治污之戰打響兩年後,浦江的水晶加工主體雖然減少了90%,但産值反而增長了24%。

  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守住綠水青山,就守住了最好的資源。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距離浦江上千公里之外的查幹湖。

  習近平:“吉慶有餘啊,這是個好兆頭。你看這連年有餘的景色多好。一個是生態,生態好,生態建設查幹湖也是個標誌。再一個是旅遊,我們説的這個綠水青山,你們是冰天雪地,這都是金山銀山。”

  就在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正式提出和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道理,指明瞭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

  每個城市都有母親河,我國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四萬五千多條,然而2013年的一項統計數據令人震驚,中國十大水系有一半被污染。

  2016年,國家推出“河長制”,使每一段河流都有了明確的生態“管家”。

  萬千河流中,最令人堪憂的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哺育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我們的母親河卻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危機,長江病了,而且還病得不輕。

  習近平總書記數次考察長江,提出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

  習近平:“不是一説這個就是大幹快上,上一堆沒用的東西,或者是有害的東西。而我們現在當務之急要做的和進一步要防範的,就是一定要把母親河保護好。她已經惡化了,要恢復她,而不是再進一步地破壞她。”

  江蘇泰州,一場捍衛漁業資源的保衛戰,由江邊的漁民自發展開。

  漁民陳偉臨江而居,從爺爺那輩開始,家裏就靠打魚為生。

  刀魚河豚和鰣魚並稱長江三鮮。到了陳偉父親這一代,河豚數量逐年下降。到了陳偉這代,已經無魚可捕。

  十年前,陳偉承包了40畝魚塘試養河豚, 喂以魚蝦等活性餌料,長成的河豚肉質鮮美,與野生河豚相倣,雖説養殖獲得了成功,但是陳偉一家人卻總是高興不起來。

  江蘇泰州漁業從業者 陳偉:“不希望我們的小孩,以後想看河豚魚,看長江三鮮的時候啊,僅僅在課本上看到。”

  2019年春天,陳偉花費近10萬元購買了2萬尾河豚魚苗,與父母和其他保護母親河的志願者們一起,將這些魚苗放流長江。

  長江經濟帶 110 個城市的人口和生産總值均超過全國40%以上,同時,廢水排放總量也佔全國的40%以上。長江是許多沿江城市的飲用水源,飲用水安全關係到 5 億多人的健康。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路徑日漸清晰,相關部門會同沿江11個省市,建立長江經濟帶“1+3”省際協商合作機制,下游、上游、中游多層次協商合作機制架構逐步形成。

  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從北京飛抵宜昌,一下飛機便前往長江沿岸考察調研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工作。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要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如今的母親河,總體水質良好。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得到有效保護。黃河、黑龍江、嫩江等我國境內主要河流水質正在逐步改善。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大自然的底色。對於飽受風沙肆虐之苦的人們來説,是多麼渴望那一抹珍貴的綠色。

  在中國的西北、東北、華北,分佈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廣袤的戈壁,合稱“三北沙化地區”,總面積超過全國現有耕地面積的總和。

  這裡正在實施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造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從1978年開始實施,這個工程將歷時73年,規劃造林3508.3萬公頃。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北部,渾善達克沙地南緣。塞罕壩的名字取自蒙古語和漢語,意為“美麗的高嶺”。

  清朝末期,木蘭圍場開圍放墾,不到100年的時間,這裡已經流沙遍地、草木稀疏。

  上世紀50年代開始,沙塵暴頻頻南下,席捲距此180公里的北京地區,曾經的拱衛屏障變成了生態威脅。為了改變這種狀況,1962年9月,來自全國各地的369名年輕人在此集結,組建塞罕壩機械林場,而迎接他們的是極端的寒冷和漫天的風雪。

  塞罕壩第一代務林人 陳彥嫻:“白毛風一刮的時候,真的出去以後對面看不到人,呼吸都非常困難。”

  林場建立伊始,造林工作進展並不順利,很多植物根本適應不了塞罕壩風大天干,異常寒冷的氣候。早期種下2000多畝樹苗,成活率不足8%。

  越是困難,越能激發塞罕壩人的智慧和鬥志,1964年,塞罕壩機械林場在馬蹄坑展開了一次大規模會戰。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高級工程師 任仲元:“馬蹄坑會戰那是總場黨委下的一個決心,就是拼死一搏,可以是那麼説,如果馬蹄坑會戰再不成功的話,這機械林場就有可能要下馬。”

  背水一戰,造林516畝,終於獲得成功,馬蹄坑會戰極大鼓舞了林場人的信心。此後塞罕壩的造林速度逐年攀升,造林面積逐年擴大。

  當年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如今已有80歲高齡,一代人老去了,年輕一代接著幹。

  “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如今被新一代務林人傳承,造林、護林,他們絲毫不敢懈怠。

  劉軍夫婦的工作是監測火情,對於森林狀態,他們每隔15分鐘就要記錄一次,50多本《望火樓瞭望報告筆記》更像是守林人與樹木之間的傾談,講述著這裡人與自然的故事。

  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一代接著一代幹。

  頒獎典禮現場:“女士們,先生們,今年的地球衛士獎“激勵與行動大獎”得主是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集體。”

  2017年,河北省塞罕壩林場被聯合國環境署總部授予了“地球衛士獎” 。

  截至2018年,塞罕壩人工造林已達到4.8億棵,每年可涵養水源2.38億立方米,釋放氧氣57.6萬噸。

  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已成為全球生態治理的成功典範。另一項舉世矚目的工程,退耕還林工程,20年來,已實施退耕還林還草5億多畝。中國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也在為全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年春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佈一項研究結果: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綠色發展,要義是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港珠澳大橋是如此美麗壯觀。珠江口,伶仃洋,這裡也是有著“海上大熊貓”美譽的中華白海豚的最大棲息地。

  大橋正式開通後,正在這片水域值勤的海巡船與5頭中華白海豚不期而遇,只見5頭海豚遊過海巡船頭,向大橋方向歡騰起舞。

  這樣的景象,兌現了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的承諾:“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

  據不完全統計,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自建設以來,直接投入的環保經費約3.4億元。

  作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的意義,不僅是中國邁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是連結港珠澳三地的紐帶,也是一座代表人類與海洋和諧相處的豐碑。

  在中國的城市裏,綠色也在高樓大廈之中迅速延展。

  南京環紫金山綠道、上海黃浦江濱江綠道、武漢東湖綠道,串聯起城鄉風景的一條條綠道,如今已經成為老百姓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因為我家住長江邊,帶著孩子經常在這個綠樹成蔭的健康長廊上玩耍呀,鍛鍊啊,是孩子一天中最放鬆、最愉悅的時光。”

  “空氣好啊,覺得很隨心哪,而且看一下江水呀,然後這些藍天白雲哪,比在那個市內我覺得好多了。”

  “滿意度幸福感非常高,讓我對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幸福指數立馬提升了,真的是這樣子。”

  “江邊的空氣好嘛,這環境好,我就喜歡這個地方。”

  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建設城市綠道5.6萬公里。

  一場綠色環保的變革,正在改變著中國經濟的産業和能源結構。

  山西大同,17萬塊太陽能光伏板拼成的熊貓寶寶俏皮可愛,吸引了網民關注和稱讚。

  人們為熊貓造型叫好,也為中國發展清潔能源的氣魄叫好。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光伏第一大國,風機累計裝機量世界排名第一。預計202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4億噸,相當於替代了5.8億噸標準煤。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黨中央堅定的意志和決心,化作一次次行動。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31個省市區,問責人數已超萬人。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國家早在1988年就批准設立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然而,一段時間以來,過度放牧、採礦築壩,祁連山局部生態破壞問題十分突出。

  2017年初春,有關部門組成中央督察組開展專項督查。

  一年過去,149戶牧民搬離核心區;117項探採礦項目全部關停,77宗應退出的礦業權全部退出;42座水電站中,10座已關停退出,其餘全部完成水資源論證復評……祁連山的纍纍傷痕正在逐步修復。

  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丹馬場考察調研,了解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好祁連山生態環境對保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要保護好寶貴的草場資源,讓祁連山綠水青山常在。

  人們不會忘記,北京曾經的霧霾圍城。

  北京市從27號開始被霧霾天氣所籠罩,全城的平均能見度小于1公里,大霧難以消散,空氣品質是一路下滑,空氣重污染的紅色預警。

  從2013年開始,中國相繼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打響防治污染攻堅戰。

  短短5年間,北京的霧霾治理已經初見成效。

  2019年上半年,北京四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創歷史同期最低水準,藍天重現。

  雖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還面臨極大挑戰,但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的資源消耗強度大、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局面已得到初步扭轉。

  春染大地,生機勃發,京郊大地如約迎來了植樹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4月初,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前往京郊植樹,如今已經是第7個年頭。

  一鍬土,種下的既是樹苗,也是生態文明的希望。一桶水,澆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綠色北京,美麗中國的夢想。

  習近平:“我希望全中國都能夠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這也是中國夢中很重要的內容。”

  我們生於斯長于斯的祖國大地,應該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

  邁進生態文明的新時代,守護好我們世代生存的綠色家園,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大美中國正在呈現眼前!

  【大事記】

  2012年,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2013年9月,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3年11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2014年4月,大小興安嶺天然林全面停伐。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及體制改革進行總體部署。

  2015年10月,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

  2015年12月,光伏裝機容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

  2016年5月,系統開展污染治理重大戰略部署。

  2016年7月,開展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2017年2月,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2017年7月,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2017年9月,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2017年12月,探索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2017年12月,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

  2018年5月,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2018年8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8年12月,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

  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成效顯著。

  2018年,新能源汽車産銷規模穩居全球第一。

  2019年8月 習近平考察山丹馬場,了解祁連山生態修復工作。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