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丨第二十集:文化鑄魂

2019-09-25 20:51:2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楊玉國

  “陽光灑滿的亞細亞

  每一天溫暖我的家

  山水相連親密的亞細亞……”

  來自各國的萬人大合唱《我們的亞細亞》,拉開了亞洲文化嘉年華的璀璨序幕。

  習近平:“我宣佈,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正式開始”

  2019年5月,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嘉賓齊聚北京,參加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共商文明發展之道。

  大會的標誌,是六瓣互動的花瓣狀圖形,象徵著亞洲文明的絢麗多彩,寓意著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

  習近平:“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也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奔涌向前的歷史長河中,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然而近代以來,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一些人認為器不如人、制不如人,文化不如人,中國人的民族自信遭受嚴重損毀。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極大充實了中華文化的思想內涵,使之成為始終引領時代發展的先進文化。

  習近平:“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産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産生思想的時代”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結著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指引著億萬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這部書,全世界都在關注,廣為傳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不僅是國內廣大黨員幹部的必讀書目,也在海外持續熱銷,20多個語種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人們希望透過這扇“思想之窗”,解碼中國道路成功的奧秘。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吸引著世界關注的目光,更增強著中國人自信的底氣。

  我們的文化自信,是對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的自信,究其實質,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

  習近平:“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 ,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晚秋的北京,人們倘佯在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大型展覽,感受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與飛躍。

  《清明上河圖》穹幕影院區,遊客絡繹不絕,排隊等候一睹古代名畫和現代科技融合帶來的效果。這是一次大膽創新,採用一鏡到底的技術手法,將原作畫面還原成視覺上可移動的立體空間,再現北宋卞梁碼頭的場景。

  這也是增強優秀傳統文化吸引力的一次成功嘗試。

  走過了近600年歲月的紫禁城,愈發光彩照人。

  在悉心保護故宮文化遺産的前提下,故宮博物院希望能夠通過展覽等方式,多層次地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讓更多人尤其年輕人了解故宮,感受和熱愛中華文化。

  為了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故宮博物院正在籌備一場主題展覽,並在公共文化服務、開創立體多元交流方式、創意文化産業等方面,陸續推出一系列舉措。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一系列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活動,飽含著光彩奪目的人文精神及深邃的文化底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它們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充滿了昂揚向上的正能量,強有力地助推著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穿越時空,迸發出無比絢爛的文明弧光。

  中華文化之所以堅韌勇毅,就在於它有著經過血與火的淬煉、苦和難的磨礪,用無數先烈鮮血染紅的精神底色。

  在28年的革命歲月中,黨帶領人民矢志不渝、浴血奮戰,形成了以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為代表的革命文化。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儀式在北京舉行。中華民族以莊嚴的方式,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閱兵前一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頒發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劉振華作為抗戰老戰士、老同志代表出席,習近平主席親手把一枚沉甸甸、金燦燦的獎章挂在他胸前。

  革命文化的烙印,使中華文化熔鑄出無比堅韌的精神氣質,在今天依然激勵著中國人勇於戰勝困難挑戰,投身於偉大事業的洪流。

  曾任黃海前線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的王繼才,堅持守護海島32年。

  不論風雨雷電,王繼才都和妻子王仕花一起,護送國旗走過208級臺階,迎著東方的魚肚白,揮舞手臂、徐徐升旗,立正肅穆、莊嚴敬禮。

  王繼才:“老一輩拋頭顱灑熱血,我蹲在這邊犧牲一點,又有多難呢。”

  2018年7月,王繼才永遠離開了他守護的開山島。他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勾勒出了國家的價值內核、億萬國民的精神紐帶,是多元化社會中凝聚共識的“最大公約數”。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卓嘎、央宗姐妹以抵邊放牧等方式,堅持守護祖國數千平方公里國土。

  在皚皚的雪原上,在莽莽的叢林裏,她們一步一步行走在巡山的道路上。

  央宗:“阿爸總強調要守護好一草一木。因為這些都是屬於國家的,因為這些都屬於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草木。玉麥,我們的家鄉是玉麥。我們的國家是中國。阿爸插國旗的時候總是這樣説。因為父親這樣説,所以我們也是這樣做的。”

  像王繼才、卓嘎和央宗姐妹這樣愛國奉獻的精神,正成為許多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

  一個個奮鬥的身影,一縷縷奉獻的真情,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鮮活的價值觀。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不斷延伸、不斷豐富,標注起中華民族新的精神高地。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共産黨就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確立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在巍然聳立。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弘揚時代新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神州大地英雄輩出,凡人善舉俯拾皆是,形成了群星燦爛的生動局面。“全國道德模範”“最美人物”“時代楷模”……榜樣的力量,溫暖人心、鼓舞幹勁,激勵著人們意氣風發不懈奮鬥。

  2013年和2018年初秋季節,黨中央先後兩次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他強調,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五個一工程”走過了二十多個年頭,變化的是作品名單,不變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工程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作品,引領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書寫人民的偉大實踐、記錄時代的進步要求。

  藝術可以放飛想像的翅膀,更要腳踩堅實的大地。

  烏蘭牧騎,蒙古語“紅色的嫩芽”,後被引申為“紅色文藝輕騎兵”。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在1957年的蘇尼特右旗悄然組建。

  自誕生之日起,一代又一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

  他們累計行程130萬公里,為農牧民和各族群眾演出服務36萬場次,觀眾總數達2.6億人次,創造了內蒙古自治區乃至全國文藝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

  2017年,是烏蘭牧騎成立60年的大日子。

  16名隊員給總書記寫信彙報烏蘭牧騎60年來的發展情況。

  不久,他們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信中説:

  烏蘭牧騎的長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

  希望你們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兩年以後,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赤峰市考察調研時,見到烏蘭牧騎隊員,他非常高興,再次為他們點讚:

  烏蘭牧騎很接地氣,群眾喜聞樂見,永遠不會過時。

  離開人民生活,文藝作品就是無根的浮萍。只有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才能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

  新聞工作者,同樣要紮根基層,讓自己的報道“沾泥土”“帶露珠”。

  在“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中,先後有1300余名記者追隨當年紅軍長征步伐,深入實地採訪,累計跨越16000余公里,推出10000余篇鮮活生動、形式多樣的報道,網上總閱讀量近20億次,社會反響熱烈。

  千千萬萬的宣傳思想工作者,正在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更好地成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主流媒體從平面的報刊上立體鮮活起來,從固定的熒屏中輕巧移動起來,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速成長。

  正在全國實施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將打通媒體融合的“最後一公里”、連接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高品質的文化供給,讓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與日俱增。目前,我國圖書和電視劇年産量居全球第一,電影産量全球第二。2018年,我國電影票房首破600億元,實現票房新高。

  各地各部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現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中華大地的各個角落紮下根系、開花結果。

  如今,全國共建成3000多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4000多個博物館,約29萬個行政村、4萬多個社區,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讓百姓家門口就有公共文化場所。

  不論是鄉村的文化大院,還是城市的社區書屋,不論是老年人的廣場舞,還是年輕人的演唱會,到處熱氣騰騰,充滿活力。

  在許多村莊,村民們不但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文化氣息更加濃烈——每逢節慶,村民們都要在戲臺上縱情放歌;誰家有了喜事,鄰居們也以唱歌祝福。以文化人,以文養德,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飄蕩在希望的田野上。

  這裡是陜西省志丹縣,因紀念劉志丹烈士而得名。境內溝壑縱橫,看似離綠茵場遙不可及,但青少年校園足球卻在這裡生根長大:經常參與訓練的青少年5000余人,足球普及率達30%。老區孩子們的“足球夢”正從這裡起航。

  在賽場上,摘金奪銀要憑硬實力。在國際舞臺上,體育更是一種軟實力。

  體育,是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孔,是一個個矯健躍動的身影,更是一股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匯進社會發展的腳步,映射國家強盛的氣質。

  習近平:“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中英兩國可以共同紀念這兩位文學巨匠,以此推動兩國人民交流,加強相互的理解。”

  英國斯特拉福德,莎士比亞的家鄉。2016年4月22日,這裡舉行了“共同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研討會”,演出了一場《牡丹亭》。

  幾個月後,相距萬里的中國撫州,中國學生演出了莎翁作品《仲夏夜之夢》。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人類文明是在交流互鑒中才會推動社會向前發展,人類文明花園才會百花盛開,芬芳綻放。

  敦煌,絲綢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歷史上東西方文化在這裡匯聚交融,塑造了獨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省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來到敦煌莫高窟,實地考察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等情況。

  樊錦詩:“他(習總書記)到這個地方來,突出強調的一個是文化,我們一定要有文化自信,我們有五千年文明,我們有底氣。”

  經典舞劇《絲路花雨》,至今已創演40週年。在先民向東回望的無限鄉愁中,古老的敦煌,拂去歲月風塵,書寫出更加精彩的絲路故事,在新時代煥發著更加奪目的光彩。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今天,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持續上升,正在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立體的、全面的中國。

  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腳步越來越輕快,也越來越自信,成為世界文化百花園中一道亮麗的東方風景。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70年風雨無阻,40載偉大變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加堅定,正在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習近平:“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我們就能夠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跡!”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