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進博會 再證“開放已成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第二屆進博會來了。足不出“滬”買全球,最新高科技産品“首秀”,世界500強企業扎堆……。連日來,第二屆進博會持續升溫,吸引了全球目光。
一年前,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強調:“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準、辦出成效、越辦越好。”時光飛轉,變化紛呈,一系列舉措讓人真切感受到進博會越來越辦出了水準、辦出了成效。日前,有媒體總結出“中國之諾”,振奮人心。比如,首屆進博會閉幕不久,國務院隨即印發《關於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再比如,2018年,中國平均關稅稅率從9.8%降到7.5%。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多次調整進口稅率,調減進口罕見病藥品進口環節的增值稅,調整行郵稅,擴大按較低稅率徵稅的商品範圍。此外,今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表決通過;今年10月,中國公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無需一一列舉,事實勝於雄辯,中國言出必行,不僅展現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更展現了一個越來越開放的大國形象。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究其因,中國人深知,打開國門搞建設才能發展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才能永葆活力,深化開放才能實現高品質發展。以舉辦進博會為例,這是中國堅持開放的顯著標誌。
舉辦進博會的意義深刻而深遠,特別聯繫到當前的國際背景,更覺意義重大。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但是一些國家畫地為牢,奉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損人不利己,也不利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在這種背景中,中國舉辦進博會,表明中國堅持走開放融通、合作共贏之路,堅定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制。因為進博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國的大合唱。據報道,首屆進博會意向成交額578.3億美元,從初步的摸底情況看,大部分交易團的完成合同率超過90%。而第二屆進博會參展企業達3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超過250家。顯而易見,這是多贏。
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佔,這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流而為,而不是逆流而動,乘勢而上,而不是逆勢而行,每個有責任的國家都會做出正確選擇。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所強調的,各國應該堅持開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間,各國應該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各國應該堅持包容普惠,推動共同發展。
無論激發進口潛力,還是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無論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還是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乃至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中國在開放路上走得越來越穩健,也越來越自信,讓全世界都感受到,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開放沒有終點,中國永遠不會關上大門。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面對中國潛力無限的開放市場,誰主動隔離誰就失去發展機遇,誰就無法享有中國發展紅利。
“把自己囚于自我封閉的孤島沒有前途!”現在,全世界進入了世博會時間,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以開放促發展。故此,期待更多的國家以參加進博會為契機,做全球自由貿易的旗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培育全球大市場,從而實現多贏。
(王石川 國際在線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