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倡議”為重振低迷的世界經濟指明瞭正確方向
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的主旨演講,就構建開放的世界經濟提出中國倡議和中國主張,為重振陰霾籠罩、日顯低迷的世界經濟指明瞭正確方向。
不斷升級的保護主義重創世界經濟增長前景。當前,經濟全球化面臨逆風,部分國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日盛,加徵關稅、技術封鎖乃至金融制裁等手段成為個別國家處理與他國經貿摩擦的手段,嚴重擾亂世界經濟秩序,衝擊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給世界經濟帶來顯著的下行壓力。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它們均指出,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是拖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10月15日,IMF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下調至3%,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準。IMF還預計,到2020年,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將累計拖累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水準下降0.8%。鋻於此,IMF敦促各國政策制定者採取措施消除貿易壁壘,以提振信心並重振貿易與投資。
在此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推進經濟全球化、解決世界經濟難題的“中國方案”,即共建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可謂高屋建瓴,切中要害。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在經濟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關起門來搞發展。世界經濟發展史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經濟成就雄辯地證明,開放是各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試圖通過高築貿易壁壘來保護本國經濟,其結果只能是損人害己。各國只有在開放的基礎上加強貿易、投資、技術創新合作,在互諒互讓精神下化解經貿糾紛,才能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實現本國和他國共同發展,進而推動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
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是重振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前提。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當今世界,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深入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國經濟融合是大勢所趨。”從世界經濟角度來看,各國合則俱利,鬥則俱傷;“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此,各國應摒棄“本國優先”的對外經貿政策,從全人類福祉出發,堅持“人類優先”,站在世界經濟全局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與他國真誠合作,共同拆除阻礙國際貿易發展和國際投資流動的“高墻”,將貿易與投資這兩大“引擎”發動起來,從而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
開放的創新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從人類發展史來看,每次的技術突破及其廣泛傳播,都帶動了人類社會人生産力的大幅提高。因此,習近平主席作出了“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科學論斷。科學無國界,它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各國科技界只有共同合作,取長補短,你追我趕,才能推動技術更快進步,創新更加活躍,世界經濟才能動能十足。相反,如果各國相互搞技術封鎖和壟斷,就破壞了科學技術知識的正常交流,阻滯人類科技水準的整體進步,對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嚴重負面作用。因此,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此次主旨演講中所指出的,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面臨重大突破的歷史關口,各國應加強創新合作,推動科技同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創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約知識、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唯有此,世界經濟才能獲得持久的發展動能。
推進開放共享的發展,建設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才能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理想。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之一。放眼全球,還存在著大批欠發達乃至非常不發達的國家,這些國家的人民仍然對推動本國發展充滿渴望。而且,發達國家只有通過開放和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發展水準,共享發展機遇,才能增強世界經濟發展後勁,從而提高本國經濟長遠發展空間。鋻於此,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強調,要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並呼籲各國切實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大對最不發達國家支持力度,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民眾。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實現各國共同發展,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堅實的根基。
總之,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演講,以中國智慧為面臨重重難題的世界經濟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的良方。只要各國共同做到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世界經濟的前景仍將是光明的。
(張茂榮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