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紀實·2019】綜合治理 標本兼治——巢湖生態治理初見成效

2019-11-28 15:56:4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南湖生態公園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恒剛):巢湖,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於安徽省中部,是中國水污染防治的重點之一。近年來,安徽省堅持“生態優先、城湖共生、生態宜居”的發展理念,採取藍藻綜合整治、環湖水處理和濕地公園建設等多項措施,堅持標本兼治、有序推進巢湖生態綜合治理,使巢湖水質明顯改善,生態環境得到持續修復。在修復工程中沿岸建設的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已成為合肥市民休憩娛樂的“後花園”。

  每年高溫時節是巢湖藍藻水華的多發易發期,藍藻水華的集中爆發導致湖面和沿岸産生極強的臭味,長期困擾著沿岸居民。長期在巢湖沿岸居住的孟榮榮對此深深有體會,“我老家靠近塘西河入湖河口的位置,也就是現在塘棲和藻水分離站所在的位置。小時候的巢湖藍藻每年隨著溫度的升高都會聚集爆發,並伴有惡臭味,整體的湖水的顏色呈綠色,甚至有的時候是發白髮黑的。它的氣味也會在周邊慢慢擴散開來”。

  藍藻水華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湖水中富氧元素的聚集,傳統上主要依賴人工打撈。2013年,為了提高藍藻的處理效率,合肥市首座藻水分離站投入運行,在打撈的同時對藍藻進行處理和綜合利用。藻水分離站工作人員孟瑩瑩説:“可以説是有了很大的改善,對於巢湖藍藻的臭味管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的話,藍藻的及時打撈,使整體湖水的顏色基本上沒有這種發黑髮白的狀態存在了,對於周邊生活的居民,包括這個辦公區的環境來説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南湖水面

南湖生態公園瀝青步道

  解決了黑臭水體的問題,還要從根源上把控入湖河水的品質。南淝河是合肥的母親河,作為城市型河流,其河水直接流入巢湖。河流沿岸以前主要以糧食生産為主,由此産生的大量氮、磷等富氧物質和河流帶來的城市污染物都直接流入了巢湖。為此,安徽省啟動了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和水環境治理等項目。

  十八聯圩緊鄰巢湖和南淝河的交匯處。2016年,居住在此的村民全部搬出,原有的耕種模式也從此退出,開始了濕地建設工程。目前一期工程的3400畝濕地已經基本完成,帶來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合肥市環湖辦工作人員朱廣平説:“我們現在所做的是生態的積累,恢復自然的地貌,讓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形成很好的生態系統的結構。早期在這(生活)的鳥類只有63種,通過濕地修復的話可能會達到100多種,因為生態環境好了鳥也願意進來了。通過生物多樣性的打造,為巢湖構建生態緩衝,植物的狀態為空氣的濕度、水源凈化發揮作用,與巢湖共同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形成了一個自然的空間。”

十八里圩濕地

沿岸長臨河污水處理

  大蜀山森林公園南湖位於巢湖沿岸,水體長期缺乏流動,周邊污水混流入湖,水質、生態和景觀破壞嚴重,被列為環巢湖流域治理項目。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工作人員通過清淤、污水凈化、雨水處理等凈化水體,水質明顯改善。朱廣平介紹到:“我們在摘除了它以前被污染的一部分之後,採取栽植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或者是挺水植物,和岸上的喬木共同構建起一種水生森林的做法,(達到水質凈化與保持的目的)。修過之後這個湖水面就是從之前的70畝不到擴大到了110畝。以前的水體容量只有5萬方,現在擴大到10萬方。這個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到四類以上,這幾個指標也是對(環境改善)的一個綜合體現。”

  在凈化入湖水質的同時,南湖公園整治過程中還注入了人居環境的意識,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公園模式。朱廣平介紹説:“修復過程充分考慮了人居環境。在這個地方,人隨時就在這裡面活動,如果完全把它做成生態的人不可進入的(公園),很不切合實際。因為周邊就是一些住宅和密集的小區。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在這個項目也有體現。”

  環境的改善、生物種群的回歸入駐吸引了附近居民和遊客的到來,現在的南湖公園已經成為城市“慢生活人群”的生態休閒娛樂之所。目前,整個環巢湖大道全線貫通,將周邊濕地、歷史人文景點和特色古鎮、美麗鄉村,串聯成了一道美麗風景,吸引遊人紛至遝來,巢湖的生態效益、休閒功能得到了初步體現。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