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春走基層丨“老王,我們來開山島陪你過年”

2020-01-25 17:00:08|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金近

  “只有回到開山島,我才能安心。不管在哪,我心裏都掛念著開山島;尤其是過年,我和孩子們千方百計也要趕到開山島,陪陪他爸。”23日上午,穿著民兵制服,坐在開往開山島的漁船上,王仕花有一種春節前回家團聚的急切心情。

  聞著腥鹹的海風,漁船的機器聲在耳畔轟鳴。她跟記者促膝而坐,回憶起去年春節,她和兒子王志國應邀在北京出席央視春晚。因為急著回島上“團聚”,大年初一早上5點,娘倆就趕往機場,從北京飛漣水機場,輾轉到家已經是晚上,年初二上的島,把守島民兵們替換下島。今年過年之前,她和孩子們不用商量就往這邊聚集了:王仕花出席過連雲港市新年團拜會趕回燕尾港鎮;兒媳婦遊小燕帶著4歲的孫子王向陽搭順風車,先從南京回來;王志國在部隊要執勤,22日傍晚5點半坐大巴從南京往灌雲趕。她和孩子們一個心思:先到燕尾港,然後找船上島,到島上陪老王,這才算是回家過年。

  “30多年了,我和老王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都在島上,只有回到島上心裏才踏實,開山島是我真正的家。到了開山島,我就覺得老王還在我身邊。”説起老王,王仕花抹起了眼淚。“我老是夢到老王,夢見我們一起升旗,一起在島上修修補補,我沒有一次夢見他已經走了,總覺得他還在島上。我們在岸上也有房子,燕尾新城的時代花園,但是回到島上,才感覺到家了。當年他堅持要守島,我是反對的,一開始陪他上島時,臉上的皮都曬褪了,但慢慢也就習慣了。我跟老王在島上32年,對開山島有了感情,慢慢地就支持老王了。我們一輩子就升了一面國旗,一輩子就是這個責任。老王常説的一句話是,要一直守到守不動的那一天。老王實現了自己的承諾,踐行了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我也是黨員,他走了,我要把這個責任履行好。”

  9點半左右,船到開山島,兩位守島民兵楊建、劉立春在碼頭迎接王仕花。民兵們告訴記者,他們是灌雲縣從全縣招集的第二批志願者,王繼才去世後,王仕花擔任民兵哨所名譽所長,開山島實行民兵輪班值守。一年多來,島上碼頭、供電、海水淡化等設施都得到很大改善。楊建陪著記者走進海水淡化機房,機房緊靠著風力發電機。楊建告訴記者,春節前水窖裏已經備滿淡水。“現在這條件,只要有電,一切都好辦!”

  那麼,開山島已經建好風力和太陽能互補的發電設施,春節期間供電應該沒問題吧?民兵劉立春説:“還難説呢!這兩天沒有風,春節期間又預報連續陰天,太陽能用不起來!”記者撥通了民兵們提供的供電負責人電話。開山島智慧微電網運維負責人王仲利介紹,為了保證島上用電,國網江蘇電力在開山島設計施工了離網型海島智慧微網工程,成立了開山島黨員服務隊,20日他還在島上,把開山島供電切換到“春節模式”。“請記者轉告民兵,一旦發生惡劣天氣,維護人員不能及時上島的話,這套遠程遙控系統可以通過切換不同模式,確保重要用電設備照常使用,一定讓王大姐一家和民兵們在島上過個安心年!”

  王志國出生在開山島上,他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他説:“我父母在島上最初的20多年,島上沒水沒電,那時候島上的淡水,全靠順著山路流下來的雨水,我在島上喝了6年,父母喝了32年。”

  陪同王仕花上島的,還有潘弗榮一家。在從碼頭到哨所的路上,潘弗榮告訴記者,24年前,她才18歲,跟著村裏婦女在開山島撿蝦皮掙錢,突發急性闌尾炎,是王繼才救了她。“我疼得在地上打滾,那時候沒有手機,王大哥不知道想了什麼法子找來公安小艇送我回岸上。他抱著我到燕尾港衛生所,我疼得亂抓,他兩條膀子都被我抓破了。到衛生所,來不及打麻藥就開始手術,醫生説再遲來10分鐘,這小孩就沒了。王大哥付了手術費,沒留姓名就走了。是王大哥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到島上,都要帶上老公和兒女,讓孩子們懂得感恩:沒有王叔叔就沒有我們這個小家。”記者問:“是不是走動多了,就成了親戚?”潘弗榮笑著説:“不是親戚,是家人!”

  過年了,他們上開山島團聚。對於他們來説,開山島不僅是一個地名,更是一個承載了回憶、情感和信仰的地方。 交匯點記者 程長春 通訊員 夏 衍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