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武漢平凡英雄志願者戰“疫”故事:不同的方式 同樣的守護

2020-03-05 13:59:39|來源:光明網|編輯:楊玉國

  【武漢戰“疫”·一線見聞】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季春紅 蔡琳

  1月23日,武漢“封城”。一個多月過去了,疫情之下這座城市沒有了往日的喧鬧,空蕩蕩的江畔和街道顯得寂靜無聲。當這座城市按下“暫停鍵”,卻仍有這麼一群普普通通的人迎難而上,戰鬥在各個醫院、隔離點,堅守在物資保供、社區防控一線。他們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用各自的方式守護著這座城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

  武漢華錦花園小區內志願者整理準備送往住戶的物資(景然/攝)

  “總要有人迎難而上,希望我在其中”

  2月10日,在自己解除隔離前的最後一天,黃旭照例將電子體溫檢測儀照片發到朋友圈,並寫道:“14分之14。今天最後一天,我申請返回崗位。”

  黃旭加入武漢特別行動車隊時,並沒有預料到志願服務工作會結束得這麼快。1月26日,是黃旭做志願者司機的第一天。他在自己服務的武漢祥和社區接下第一個任務是,“送一位老婆婆去醫院復查身體”。

  不料,第二天社區打電話:老人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社區要求黃旭立即隔離。“當時説不害怕是假的,不過14天隔離期後,我很榮幸又回到了戰疫‘前線’。”

  與黃旭一樣,擔起保障城市基本運轉“擺渡人”的還有劉欣夫妻倆。他們是“T3齣行”武漢特別行動車隊的志願者。

  每天早晨7點,劉欣和丈夫王楚吉準時從家中出發,穿越大半個武漢城區,在8點半前到達所服務的濱湖社區。這樣的出車節奏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迎難而上。我們想給家裏寶寶做一個好榜樣。”提到成為志願者司機的原因,劉欣輕描淡寫地説。不過,她還清晰記得當初告訴婆婆這個決定時,老人在電話裏只説了句“放心去吧,我支持你們”,可兩人回家後看到的卻是一個擔憂至流淚的母親。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加入志願車隊後兩人制定了嚴格的防護標準:出車前必須戴護目鏡、手套,穿上防護服,並用酒精棉片把車內所有能觸碰到的地方擦一遍;乘客上車前先測體溫;送完乘客後再重新擦一遍,通風20至30分鐘。

  “前幾天接了一對小夫妻。妻子懷孕八個月,送她去産檢,先去了一個小醫院,查了好幾個小時發現有問題,又去武漢市區的省婦幼檢查。有時候一單接下來,可能一整天都在外面。”現在劉欣每天固定接送社區居民去醫院看病,因為做了嚴格防護,並不擔心出車的風險。“看到廣大醫護人員衝在第一線,我更沒什麼好怕的,只是希望能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劉欣説。

  “更多的思考是,我能為這座城市做些什麼”

  從臘月二十九至今,每天早上8點多出門,淩晨1點左右回到住處,這幾乎是馬競爽在防疫一線工作的常態。

  “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轉運病人、排查社區情況、為居民買藥送菜,全天24小時手機開機接聽求助電話。”武漢疫情防控工作剛開始,90後“選調生”馬競爽便主動請求“下沉”到基層社區,做一名抗疫志願者。

  為了方便及時報送發熱病人情況並及時聯絡、轉運病人,社區負責人、街道防控指揮部組成了“武漢加油”微信群,馬競爽時刻都緊盯著群裏消息:1月27日9:33,群裏發佈運送病人到醫院打針的求助信息,馬競爽馬上回復“打我電話”;1月28日淩晨3:42,有人反映入院居民病情嚴重,請求安排車輛送家屬到醫院,淩晨4:00看到消息的馬競爽將對接聯繫人電話發到了群裏。

  作為一名在武漢抗疫的志願者,馬競爽每天都會面臨不少困難:經常忙到吃不上飯、運輸物資路途艱辛、被病毒感染風險大,但他一直儘自己最大努力,為“治愈”這座城市開展志願服務。“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守護這座城市,給抗擊疫情帶來積極改變。”馬競爽説。

  志願者朱磊在搬運物資

  疫情暴發以來,“我能為這座城市做些什麼”成了這裡的人們共同的思考。同樣作為武漢人的朱磊,在武漢“封城”當天就加入了自發組織的志願者團隊,負責為相關對接醫院轉運捐贈物資。

  “第一次運送完物資,在回來路上醫院護士長給我發了一段微信:感謝你們的雪中送炭,讓我們有了無比的動力。我們會做好防護,做好患者的治療,相信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和你們!”樸實的詞句,真摯的情感,寥寥幾行字讓朱磊和隊友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其實,對於投身一線的志願者來説,感動與被感動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朱磊所在志願者團隊的運輸組有七八十人,基本涉及了房地産、金融、廣告、建築等各行各業,因為這次疫情大家聚沙成塔,緊密地團結在了一起。“我們有個共同的約定,就是在每位隊友出發前,提醒彼此注意防護和安全時都要説一句:疫情過後,我們要一起AA吃火鍋。”朱磊説。

  “溫暖他人,也在被他人溫暖著”

  “寶貝,媽媽太想你們了!”2月29日一早,鄧娟點開丈夫的微信,給兩個孩子發去這樣一段語音。這天是鄧娟在武漢黃鶴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志願者的第15天。

  鄧娟是湖南湘潭醫衛職院的一名教師、副主任醫師,畢業于武漢大學醫學院,有過在重症醫學科工作經歷。年前學校放假後,她和丈夫帶著兩個孩子回湖北荊州老家過年。2月中旬,當得知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同學中,有人因感染而倒下時,她決定“到武漢去當志願者,做一名醫生能做和該做的事”。

  2月14日,鄧娟在湖北省衛健委網站填寫了到武漢當志願者的申請。申請很快通過,第二天一早她便按要求前往武漢市報到。

  那天,荊州、武漢都下起了大雪,鄧娟獨自駕車啟程。“路上有很多檢查的關卡,每到一處,當值守人員得知我要去武漢當志願者時,他們都由衷地表示感謝。”鄧娟説,那一刻,自己特別感動。

  駕車艱難行駛了近7個小時後,2月15日下午4時左右,鄧娟終於抵達武漢。鄧娟在武漢開展志願服務的地點是黃鶴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本來是申請去方艙醫院,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手緊缺,就被安排到了這裡。”

  工作中的鄧娟(左)

  有著重症醫學科工作經歷的鄧娟更多時間是在最前線的病房工作。每次上班,她都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口罩和護目鏡,進入病房查房、問診、給病人測血氧飽和度、發藥……她形容每天都跟“打仗”一樣。

  因為穿著防護服又熱又悶,還經常幾個小時不吃不喝,到了工作的後半段時間,鄧娟會感覺身體有些吃不消;而且因為戴著多層口罩,和病人説話都要提高嗓門。“一天下來,嗓子都是啞的,嘴巴幹得開裂。”鄧娟説。

  回想起這段時間在武漢的經歷,鄧娟説,除了工作的苦和累,感受更多的是來自病人的感激和溫暖,以及社會愛心人士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到了多批物資,有吃的,有用的。”鄧娟説,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人民同心戰“疫”的精神,讓自己更加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