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個感動我的瞬間,是讓我堅持下來的理由——一位武漢志願者的自述

2020-03-06 11:19:44|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楊玉國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5日訊(記者孫珺)3月5日,中南路中商超市蔬菜分揀點,一個小夥子,兩手各提一袋蘿蔔,健步如飛。志願者團隊的年輕人們用武漢話笑稱他為“提提”。今年31歲的武漢小夥子周晨,從大年三十開始成為志願者。他開著私家車接送醫護,給醫護送餐,為醫院搬卸物資,接著到商超分揀、打包蔬菜……42天裏,一天都沒停下。“提提”在武漢話裏是跑腿的意思,帶有戲謔的意味。周晨卻笑稱,“我倒是願意成為一個‘提提’志願者,哪需要我,我就去哪。”

  以下是他的自述:

  大年初一,我送護士去中南醫院上班

  大年三十,我和老婆回了黃陂橫店夏家灣,和父母一起過年。晚上,刷朋友圈,看到一個信息,住我家附近的一個護士,求助説要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上班,沒有車,回不了,很急。

  當時是武漢暫時關閉出城通道,疫情來勢洶洶,很多醫護在“逆行”。我沒多想就加了她的微信,答應送她去上班。爸媽和老婆知道後,沒説什麼,就説讓我一定防護好。

  大年初一中午,我開車十分鐘到了護士家門口。當時,年輕小護士的爸爸出來送她,拍了拍她的肩膀,説了一句,“我們家的孩子不能當逃兵。”到現在,我還記得這句話。

  很多個感動我的瞬間,是讓我堅持下來的理由——一位武漢志願者的自述

  接送醫護到醫院的周晨給自己自拍了一張。本人供圖

  接著,我就留在漢口的家中。朋友圈裏有大量的志願服務信息。我加入了接送醫護的志願者群。每天,群裏會提前分配任務,發佈接送醫護的時間和地點,就近的可以前往。

  早上六點多出門,我會提前到醫生、護士家樓下等著。他們出來後,我和他們打個招呼,問聲好。一上車,他們會囑咐我戴好口罩和護目鏡,把車窗打開一些。我想著他們的工作壓力很大,每次都會放音樂給他們聽。一個多禮拜,我接送過協和醫院、金銀潭醫院、八醫院、一醫院的醫生、護士。一天跑60多公里。

  咬牙一個人卸了十幾噸的酒精

  慢慢地,接送醫護人員的志願者越來越多。有時候,一個護士接到幾個志願者電話,要接送她。後來,滴滴車隊也加入了接送醫護的行列,我就去了當時最缺搬卸人手的醫院。

  那天,有一批物資到了武漢市第八醫院,是一車酒精。我趕到八醫院時,後勤人員看到酒精到了,都要哭出聲來。我感覺他們真的是“等米下鍋”了。現場,就到了我一個搬卸志願者。二話不説,幹活!

  我咬著牙,一個人卸了十幾噸的酒精。酒精當時很緊缺,“快一分鐘,就可以多救一個人。”我這麼想著,堅持下來了。

  很多個感動我的瞬間,是讓我堅持下來的理由——一位武漢志願者的自述

  周晨起繭子的手。本人供圖

  物資到達各家醫院的時候,有時候是清晨,有時候是深夜。時間不定,我和志願者小夥伴時時關注著群裏的消息,一發佈消息,我接任務就動身。有時候,剛剛吃了兩口面,放下碗筷就得出發。有時候,直接從被窩裏跳起來,穿衣出門。

  這些物資裏有醫院急需的防護服、口罩,也有愛心人士捐助的水果、蔬菜。我早點送到醫護手中,他們就少一分危險,多一分溫暖。

  很多個感動我的瞬間,是讓我堅持下來的理由——一位武漢志願者的自述

  周晨(右一)在為醫院送物資的路上。本人供圖

  為援漢醫護送一日三餐,吃了頓和著雪花的盒飯

  為醫院送物資時我得知,需要將援漢醫護人員的一日三餐送到駐地。這個任務,我也接下了。

  當志願者的第二十天,早上六點不到我就出了門,六點將早餐從一醫院的食堂取出,送往航空路新世界酒店——江蘇援漢醫療隊駐地。

  我將早餐放在酒店大堂,對接人下來取餐。後來,漏了一份,我回頭去取,再次到達酒店的時候,我看到,醫療隊已經上車準備出發了。從門內追出來一個護士,一路呼喊囑咐著她的同伴,“小心防護,平安歸來”。我把這一幕拍了下來,也鼓舞著自己,這麼多援漢的醫護人員都在為武漢人拼命,我做點事情不算什麼。

  很多個感動我的瞬間,是讓我堅持下來的理由——一位武漢志願者的自述

  為醫護送餐的周晨。本人供圖

  為醫護送餐,一日三餐按時送達,中間的間隔時間,我也不想來回跑了,直接在車上休息,累了睏了,瞇一哈。飯點到了,醫院後勤人員會為我準備一份餐食,還有水果、酸奶,他們很忙,忙中還惦記著我們。

  下大雪那天中午,我送完餐,擔心在酒店大堂逗留久了,萬一感染給醫護怎麼辦?我乾脆在酒店外的茶歇玻璃桌上,吃了一頓和著雪花的午餐。

  很多個感動我的瞬間,是讓我堅持下來的理由——一位武漢志願者的自述

  周晨送完餐後,吃了頓和著雪花的午餐。本人供圖

  去超市搬運分揀蔬菜

  一手提一袋70斤的蘿蔔滿場送

  最近這一個多禮拜,醫院的物資不那麼緊缺了,醫護人員的餐食也有更多的愛心餐廳、餐館承接了下來。全市小區封閉管理後,“宅家”人們的吃菜、吃肉成了重點。我又聽從召喚,到了超市的蔬菜分揀、打包中心。

  中商超市中南分揀點,是最早接收志願者服務的點。我是第一批到的。和我一起服務的,都是年輕伢。有20多歲、瘦瘦精精的姑娘伢;也有從海南回武漢探親滯留下來,想為武漢做點事情的兒子伢。我們相互之間都不曉得名字,只曉得大概做什麼工作。隔著口罩,也看不清楚臉,但聲音都聽熟了。

  我只是其中一員。我有鍛鍊的底子,所以,一手提一袋70斤的蘿蔔給各個小組送貨,真不算什麼。

  我們分工合作,有人裝蘿蔔,有人裝土豆,有人裝大白菜。一天忙下來,我們六七個的小組可以打包好1000多份特價蔬菜包。

  3月5日下午,我們搬運了一公交車的愛心菜,從中南出發,送給敬老院的老人們。看著擺渡車將菜運進了敬老院,我也安心了。

  很多個感動我的瞬間,是讓我堅持下來的理由——一位武漢志願者的自述

  周晨在中商超市中南蔬菜分揀點忙碌。記者李永剛攝

  記者手記

  讓他堅持下來的,就是普通人的答案——他們需要我。

  周晨説得最多的是,很多個感動他的瞬間,那是讓他堅持下來的理由。

  得知他當了志願者,去超市分揀蔬菜,鄰居將親手烘焙的一盒糕點挂在了他家的門把手上。

  得知他當了志願者,家門口小超市的老闆把他攔了下來,説“每天看你出去做志願者,吃喝怎麼辦?送一箱子物資給你吧。”這箱硬核物資裏裝著礦泉水、速食麵、獨立包裝的小麵包,還有一袋口罩。

  得知他當了志願者,家裏小姨、叔叔都打電話來了,驚呼:“你當了志願者啊!”言語間有擔心,更有驕傲。周晨説:“你們都別出門,我在外面就行了。”

  他印象最深的是,武漢市第一醫院門口的小賣部一直開著。當時,一醫院已經成為定點醫院。他不忙的時候去問老闆,“你怎麼還開著門?”老闆回答:“醫生們壓力蠻大,要買煙抽,減壓。”

  他告訴我,讓他堅持下來的,就是普通人的答案——他們需要我,這個城市需要我。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