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節民政部倡導尊重生命、綠色文明創新祭掃方式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瞿文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1日于北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范瑜女士表示,要鞏固疫情防控成果,今年將大力推廣非現場祭掃方式,包括網絡祭掃、雲祭掃、居家追思、開展公益性代祭服務等。
全國各地都已出臺了今年清明祭掃的政策安排。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范瑜介紹,今年的清明與往年不同,恰逢疫情防控期間,既要滿足群眾的祭掃需求,又要防範好因為人員流動和聚集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在是否提供現場祭掃服務方面,湖北等九個省份提出在全省範圍內暫停殯葬服務機構的現場祭掃服務,其他省份有些地市也做了類似安排,其他地方通過採取預約、限流等防控措施有序開放了現場祭掃服務。除了現場祭掃以外,今年為了鞏固疫情防控的成果,我們也倡導創新祭掃的方式,重視精神文化的傳承,弘揚尊重生命、綠色文明的殯葬新風尚。”
范瑜建議,現場祭掃的群眾要遵守當地的相關規定,守護好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她同時提出,疫情還沒有過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不能放鬆,生者的健康平安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並倡導非現場的祭掃方式,包括網絡祭掃、居家追思、開展公益性代祭服務、提供個人代祭服務等。“目前多地民政部門、殯葬服務機構也都開通了網絡祭掃的平臺,逝者家屬可以登錄平臺為逝者建立網上的紀念空間,通過網上獻花、留言寄語來寄託哀思。為了讓‘雲祭掃’更安全、健康、清朗,我們也要做好平臺的安全防護、服務保障和維護管理,既方便群眾又要保證內容的合法合規。”
她還強調,代祭服務的項目有些免費,有些延伸服務是收費的,凡是開展有償代祭服務的,一定要做到服務項目和價格公示,要讓群眾清楚明白,要合法合規,不能亂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