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 線上消費模式值得借鑒
國際在線專稿:在全球許多國家仍處於新冠病毒高峰期時,中國國內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中國正在全力推進復工復産復市。尤其是“五一”假期過後,越來越多的企業陸續恢復職員到崗上班,學校也陸續開學。多家境外媒體表示,中國率先進入了復工復産階段,一些做法或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西班牙《經濟學家報》5月5日報道指出,疫情過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有哪些變化,又該如何應對,中國的經驗或許值得西班牙參考。報道稱,疫情期間,很多人的消費習慣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青睞網絡購物,而這也反映了中國的科技發展和中國消費者購物方式多渠道化。
報道指出,雖然消費者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線上或線下購物,但大部分中國消費者都開始習慣在網上下單,並選擇送貨上門服務。同樣,電商的蓬勃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新鮮和更易溯源生産地的食品。而這些都意味著中國商家在開發更敏捷,更數字化的供應鏈,並加速建設“全渠道”銷售體系,不斷滿足客戶新的需求。
智利《金融日報》5月6日報道指出,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中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這些數字與一個月前的清明節假期相比呈現明顯增長,表明中國遊客對國內疫情防控具有信心。
報道稱,雖然疫情對中國旅遊業造成了一定衝擊,但從“五一”小長假的旅遊人次來看,中國的旅遊業正開始恢復活力。報道也提到,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很多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幫扶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例如加大信貸投放、延長還款期限、稅費減免和推出穩企穩崗基金等。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在恢復經濟層面採取了較為靈活的措施,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提出了2.5天休假模式,鼓勵職工有更多時間進行休閒娛樂活動,刺激消費。各單位和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選擇如何實施新措施。此外,為了更好地刺激消費,一些省份還推出了“消費券”或“週五下午景區門票半價”等政策,如4月19日起至7月31日,武漢市政府將陸續向全體在漢人員投放5億元的“武漢消費券”, 以支持全市商貿和文旅行業復工、復産、復市。
報道還提到,自1月底以來一直處於停課或線上授課的學校自3月中旬開始陸續開學。中國擁有超過2億的大中小學生,開學的時間安排和後勤保障需要十分審慎,目前各省學校正在分階段有序開學。各學校採取了與工作場所相似的衛生防範措施,例如錯峰開學、進校檢測體溫、要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黃蓉 謝詩佳)